吴庆恒老人与海鸥
很多人都读过文学作品《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1985年的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首次飞临昆明,一位叫吴庆恒的昆明老人与海鸥结缘,为了喂食每年到昆明过冬的海鸥,每天从城郊的化工厂步行二十余里到昆明的翠湖,去给他心爱的海鸥送吃的。老人每天变喂海鸥边和海鸥说说话,海鸥听到老人叫唤,就会飞过来将他团团围住。喂海鸥的老人和海鸥成了翠湖一道美丽的风景。与红嘴鸥相伴十年后,老人去世了,朋友们将一张老人的照片放到他常喂海鸥的地方,无数的海鸥飞过来,在他的照片上盘旋,之后让人们想不到的是,红嘴鸥竟然在照片周围纷纷落地,整齐肃立良久。这一幕被摄影师完整地记录下来,老人与海鸥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个昆明人,也感动了文学作品《老人与海鸥》的每一个读者。后来,昆明人为老人做了一尊雕像,安放在翠湖边,好让老人永远守望着他的海鸥。
昆明人都把红嘴鸥当做家人。李春华 摄
在昆明海埂码头,年近七旬的拾荒老人杨水兰以船为家,本来生活很艰难,可她一直喂养着几十只伤残的“留守海鸥”。杨水兰与海鸥结缘是在八年前。当时,一只受伤的红嘴鸥扑腾着掉进她的家(船)中,老人看它翅膀折断,忙着给它上药,经过悉心照顾,海鸥伤好了,之后它再也没有离开过她,日日守护在船头。
拾荒老人杨水兰守护受伤的留守海鸥
杨水兰平时以捡塑料瓶等废品为生,3个塑料瓶才能卖1角钱,收入很微薄,她的生活清苦,但是不论多难,她都会蒸馒头买饼干喂给海鸥吃,生怕远道而来的海鸥饿肚子。老人说,“红嘴鸥年年来昆明,是昆明的好朋友,希望所有人都爱护它们,千万不要伤害它们”!
喂鸥。李春华 摄
前几天昆明大雪,天气突变更让昆明人牵挂从西伯利亚前来过冬的家人们,很多人冒着寒冷到海鸥聚集地喂食,昆明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在昆明的62个海鸥栖息点上都增加了免费鸥粮的投喂,总量从原来的每天免费投喂200公斤,增加到每天投喂300公斤。此外,他们还组织护鸥队员及义务护鸥员进行免费投喂,以保证小精灵们不会挨饿。
昆明,每天都在上演着人和海鸥的感人故事。李春华 摄
昆明市近日开展的越冬海鸥数量统计显示,今年到滇池流域越冬的海鸥数量约为40500只,比去年增加约1000只。这是昆明越冬海鸥数量首次超过4万只,创造了31年来的最高纪录。安装在海鸥身上的GPS数据弄清了昆明越冬海鸥的来源地。除以前众所周知的来自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外,还有的来自蒙古国乌布苏湖和新疆博斯腾湖等地,来昆明地区过冬的海鸥越来越多了。
人鸥乐。李春华 摄
我想,海鸥喜欢昆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昆明天天是春天;滇池流域治理越来越好;热情好客的昆明人早已经把海鸥当做自己的“家人”;政府和市民加大海鸥的保护力度,以及每年都增加鸥粮的投放等。
生活在昆明这个城市,真好!
关于作者:李映青,中国日报驻云南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