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峰  >>  正文
毛峰:世上的一切系列随笔之一——福至心灵
毛峰
2016年02月18日

正午的明光,此刻轻柔地照耀着房间里的摆设,在色彩、形状、声息、气味间嬉戏。

深蓝色的巨幅蜡染、唐吴道子所绘《先师孔子行教像》是整个房间的灵魂。

依稀还记得十年前、2006年的盛夏,我或仰卧、或俯伏于地面平铺的凉席上,品读1265年出生、700余年来最伟大的诗人但丁之不朽巨著《神曲》,不禁哲思、诗兴飞扬,简直扶摇九万里以上!

重操自大学毕业、步入被大学教师们反复加以鼓吹的“光荣工作岗位”、实则鸟事成堆、因而被迫搁置的画笔,连续绘出铅笔画《孔子作猗兰操》以及《荷马史诗》、《神曲》多幅插图,这组画与英国“先拉菲尔派”著名画家莱顿的《绕线》、阿基里斯等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风格的雕塑,成了房间中的精灵。

高及屋顶、摆满图书和古典音乐光碟的书柜、书桌、繁茂生长的盆栽绿色植物、液晶电视和一对落地音箱,似乎都在拱卫着一盆枝叶横斜的水晶草,水晶草两侧是两套莫扎特诞辰250周年纪念专辑的进口原版音碟、每天的精神食粮;水瓶中供奉的一枝绿叶,多情地伸出葱翠的手臂,朝向近旁图画中满身披戴鲜花的维纳斯,临风而立、衣袂飘荡的维纳斯,正把深情目光投向画外,朝向钟情的美少年阿多尼斯……

蒙田

不知为何,我突然“福至心灵”,就像普鲁斯特开始写作《追忆逝水年华》一般,安德烈·莫洛亚形容马塞尔·普鲁斯特获得了“神启”,蓦然“福至心灵”,动笔写作《追忆》;这“蒙福”的状态,亦即杰克·凯鲁亚克所谓的Beat,这是天主教神学概念,亦即“蒙福”,而非误译的“垮掉”;自从海口开始,每晚入睡前阅读蒙田传记,被伟大圣哲的精神感染,直至昨晚,在北京寓所,深夜伴着远远传来的鞭炮之音(2016年春节尚未过去),逐字读完、逐页批注了这本394页的精美传记《蒙田别传》(眼下这是罕见的美德之一,在传媒泛滥的当代氛围里,绝大多数人早已习惯于瞥一眼标题,就大放厥词、满嘴胡扯),我突然“福至心灵”,一如大学时代全书读完《草叶集》、《论语》、博士毕业后全书读完《十三经注疏》、《神曲》那样,身心焕然,有广大清明、自由新生之感,遂定计:在近日开辟、陆续发表于中国日报中文网“天下专栏”的《孔学源流》系列学术随笔之外,再向现代思想教父、随笔这一文体的创立者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致敬,写一组蒙田式的文学“随笔”,这组随笔偏重对西方文化的品鉴、感悟与评论,揭示西方文明与中国古典文明之间血肉相连的关系。

尼采

从我居住的高层阳台望去,东南天际正绽放一抹灿烂的朝霞,我立即联想到尼采的作品《朝霞》以及《权力意志》译文集开篇的惊悚标题《我为什么如此智慧、如此聪明》,当时也正在读博的室友,看到这个惊悚标题,低声告诫我:“咱可不能这样写……一定要符合学术规范……你若自诩聪明,那些老先生的位子,如何摆?他们一定会悄悄搞死你!”

认真研读尼采之后,你只能同意尼采的自我判断:他确实有天纵之聪明,窥破、戳穿了西方哲学的数千年迷雾,他对苏格拉底形而上学、教会神学传统的全盘否定和尖锐批判,使其无法在瑞士巴塞尔大学继续任教,那些“老先生”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威位子,必须把他赶走!连一度是好友的布克哈特(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闻名,但创见不多)也与之绝交;法国作家丹尼尔·哈列维所著《尼采传:独立独行者的一生》描绘众叛亲离、病魔缠身的尼采,独自攀越阿尔卑斯山的恩加丁山峰,大雪漫山,我似乎就在尼采身边,与之一起攀爬、受苦……恰如詹姆斯·乔伊斯的《逝者》所描绘,某个中产阶级主妇,某次欢宴之后,在丈夫身边,忽然忆起自己的初恋情人,此刻的风雪之夜,那深爱的、真正的情人,已长眠地下,雪花自天际缓缓飘落,掩埋了一切生者和死者……

从蒙田到尼采,还有叔本华、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弗洛伊德、波德莱尔等现代贤哲,都勇敢地直面了一切人类价值(尤其是近代启蒙价值、现代世俗意见、主流判断)的有限性、可疑性、虚构性、易变性,蒙田秉承古希腊晚期、希腊化时期哲学家斯多噶、皮浪、恩皮里可和古罗马哲学家马可·奥勒留、爱比克泰德、塞涅卡、伊壁鸠鲁的伟大智慧(这才是能与中国晚周诸子比肩的智慧,却被近代启蒙价值主导的“西方哲学史”所忽略),这一智慧揭穿了“人类”为了生存,也为了派遣无聊,不惜杜撰出各种世俗努力的理由、意义,杜撰出各种形而上学、神学的胡思乱想、宗教虔信、巫术、原教旨主义的世俗乌托邦等欺人之谈,实际上都是过剩情欲冲动的投射物,并无真实存在,人生的自由在于:“摆脱这一切!”

阳光,穿透一切空洞的存在物,照射出宇宙本体性的虚无之美、那浩瀚无垠的一切神秘。

尼采以“永劫回归”来宣泄心头的渴望:这虚无之美,会不断重复、回归,就像命运一般坚韧!

恍惚觉得,眼前的一切,将无穷无尽地持续下去,就像经典作家豪尔赫·路易·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的作品所揭示的那样:凡被创造出来的事物,都将无限期地,以不同形态,持续下去,永不消失!

物质或灵魂,以奥秘的方式存在,不管形式如何变化,它们都会“从头再来”,无数次投生于人世,因为这“世上的一切”,太美了。

欢迎关注毛峰微信公众号“清风庐”:houseofwinds

 

【责任编辑:管理员】
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国际文化传播学、中国国学传播、西方哲学艺术等人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