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  正文
杜娟: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的乌龙告诉我们什么是媒体的教养
杜娟
2016年02月23日

发酵了整整一个春节的  “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 的新闻事件昨天终于以《人民日报》4版一个三百多字的消息做了终结,从头到尾均为虚假内容。
这个帖子引发的维持数日包括网友、众多网站、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大讨论,将会随着江西省网信办的调查和辟谣落下帷幕。但,这场疯狂喧闹的讨论带给媒体的反思却不应该随之淡去。

网络时代,真的每个人都是记者,都是评论员吗?拥有成百上千万粉丝的自媒体人、自由撰稿人和微博大V们在发表观点时是否应该更多地进行自我监管甚至他人监督?

严肃媒体(我不习惯用“传统媒体”这个词,因为其实我们难以界定“传统”的边界,一般我们把官方媒体、纸质媒体称为“传统媒体”,但是这些媒体都有网站、视频、微博、公众号,故姑且将它们称为严肃媒体)在网络时代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同时,每一个网友,每一个读者在充斥着不负责任的信息的网络时代怎样才能避免自己宝贵的阅读时间不被消费?

今年除夕夜,一条“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的帖文成为网络热点,发帖人谎称其为一名春节前去“男朋友”家乡江西过年的上海女孩,而她的实际身份是上海周边某省的一名已婚妇女徐某某。

帖文里一张农村年夜饭的照片引发了网络极大的关注,成为解读中国城乡差距、婚恋观念甚至男女平等的重要证据,触及了人民在过年期间关于故乡、贫富和生存的敏感神经。
更加荒唐的是,之后在微博上自称“江西男友”的人发帖回应此事,说“太过相信爱情的力量”、“自己要留在江西创业”云云,而实际上,他和徐某某素不相识。
从帖子上传的除夕夜,到今天证实是虚假信息,一共过去了16天。据《成都商报》的报道,江西省网信办用了大约两天时间调查此事。目前,公安机关已介入进一步调查。如果认定当事人违法,会按相关规定处理,后续处理结果也会对外公开。

我个人认同每一家从头到尾对此事没有撰写报道和昨天公布是虚假信息之后才对此事件进行报道或评论的媒体。

新闻的核心是真相,媒体的生命线是准确。

网络时代,唯快不破。但是,当“及时”和“准确”冲突的时候,哪个是放在首要的?当然是“准确”!

被奉为超脱现实的完美的理想主义美国剧集《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里面,有一集讲述的就是主播坚持等待医生确认被报道对象死亡之后才可以对外公布消息,因此相较于提前宣布的对手电视台损失了收视率。他的观点是“确认死亡的只能是医生,新闻不能”,事后先前报道了“死亡”的电视台不得不澄清当时没有等待最后核实,向观众道歉。

那部美剧之所以得到业界热捧,就是因为编剧艾伦·索金在里面赋予了极度新闻理想主义的浪漫,虽然难以做到,但身为媒体人,我们永远要朝着那个方向无限接近。

网络让很多人的声音得以更容易地广泛传播,他们只需打开电脑,连上网线,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或微博账号,没有反动言论,涉黄涉赌涉毒信息,基本上就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

在上海女孩帖子发表的第二天,网名为和菜头的一个作者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上海姑娘,你的问题是没教养》,其文笔幽默,讽刺诙谐,瞬间激起了关于这件事和“教养”的讨论。
和菜头在其文章中说:“因为我知道这份情谊(上海女孩答应男孩回家乡吃饭是出于爱这个男孩)是真的,但是去打搅别人家的团圆是不适当的。而姑娘这样决然地拂袖而去,等于是毁了这一家人的春节。没想好可以不去,去了别去毁败。”

现在读来,不忍想要说一句,我们理解您要评论此事的情谊是真的,但不经核实这男女二人和帖子内容的真实性,就这样决然地写了洋洋洒洒那么多字等于让所有网友默认了其事件的真实性。没核实可以沉默,有人说过,沉默是最后的清高。

也许有人会为和菜头申辩,他仅是就事论事而已,或者他并没有能力或义务去核实其真实性,那是像《人民日报》这样的媒体该做的事情。

其实,我私下欣赏和菜头的文笔和才华。也并非针对他一人。就事论事,我觉得所有没有核实此事真实性就无限放大去讨论的自媒体们、作家们、甚至每一个网友都应该反省,包括我自己——因为我也浪费了很多时间和亲朋讨论此事。

现在水落石出,本没有这二人,也没有这件事,我们当时的热情和激昂的言论仿佛一个大大的笑话。

除了网上自媒体、公众号的热情,很多纸媒也加入了这个关于城乡差距和门当户对的热烈讨论,隶属于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下面的《生活报》刊登了一篇我觉得写得还不错的评论文章,里面说“我们除了指责这个缺乏教养的姑娘之外,更可悲的是,看到中国的阶层分化愈发得不到弥合”。

“一切都在未定之中,但一个上海女孩的故事能引发这样的讨论,已经是释放出一些值得我们警惕的信号。”

文章本指城乡差距这难以逾越的鸿沟值得警惕。我们反思整个事件,中国媒体人的新闻教养同样让人担忧,值得警惕。

在这个讲究多快好省的时代里,我们看到过太多的笑话和低能的错误。

去年,一名记者跑两会的时候以一个小粉丝的心情写了陈道明如何给她改稿子,她不知道——被采访对象并没有权利修改新闻稿件。

有记者撰写灾难事件和事故时一味夸大损失,不讲概率和数据分析。更有记者报道公司业绩时,只顾写同比下降了多么惊人的数字,不做横向比较和行业背景交代。

读者可以忍受现今大量媒体发出的海量无聊、枯燥、重复的报道和评论,我想读者也一定不会介意我们等待两天的时间,得到网信办对事件的核实,再写下文章的第一个字。

关于作者:杜娟,中国日报驻陕西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