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昆福  >>  正文
【专家学者话两会】杨昆福:中国"供给侧改革"为世界经济改革提供新路径
杨昆福
2016年02月29日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如何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全球经济整体走势面临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大环境之下,继续保持稳健发展,不但攸关中国经济发展大局,也牵动着国际经济整体发展态势。为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挖掘中国经济发展新潜能,中国领导高层在顶层设计层面,转变经济发展思维,创造性地建构出经济改革的新模式,这一模式便是近段时间以来各界普遍热议的"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全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于去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之下,"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无疑向外界释放了中国领导高层在经济改革与发展模式上将融入创新性发展思维,并为推动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的积极信号。此举不但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新路径,也将对世界整体经济发展产生正面效益。

当下的高频词"供给侧"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它们同为经济发展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一提及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议题,相信不少民众首先想到的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亦即投资、消费和出口。而涉及如何改革的问题,往往都会想到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这其实便是"需求侧改革",也是西方凯恩斯学派论述经济结构改革的落脚点。这一经济发展思维模式相对着眼于短期经济的增速,在特定历史阶段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较为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也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然而在新的形势之下,特别是世界经济面临严峻的下行压力时,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似乎遇到了瓶颈。稳增长、调结构及增效益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开拓新的经济改革及发展思维模式的迫切性已变得越来越高。

在如此情势之下,从劳动力、土地、资本以及创新四大要素入手的"供给侧改革"便应运而生。"供给侧改革"以促进经济潜在增长为路径,通过对上述四个要素的结构性改革,增加各个要素的活力与有机联结,从而最终促进经济的增速发展。其改革的关键包括,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降低企业成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通过对四大面向的改革,使得"供给体系"更能有效适应"需求结构"的发展与变化。通俗而言,就是从供给方面入手进行经济结构性改革,从而使"生产"能更为有效地满足"消费",进而拉动经济成长。

在"十三五"期间,"供给侧改革"给外界留下了广阔的期盼空间,如果能顺利并有效地开展,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中国经济发展也必将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而这一在本质上,有别于西方"供给学派"相关论述的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模式,也必将为国际社会的经济发展树立新的典范。去年1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向与会相关各方再次提及"供给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这一论述,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全球新的经济形势之下,为了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与共同繁荣,而向与会相关方提出经济结构改革的创造性建议,如能得到相关国家与地区的重视,必将产生良好的外溢效益和共振效果,而中国自身"供给侧改革"的成功,在不久的将来也将为世界提供促进经济发展可资借鉴的新路径。

【责任编辑:管理员】
供职于厦门卫视,多家媒体特约撰稿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