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  正文
宁波:读画——人生的旅程•江行初雪(四)
宁波
2016年03月10日

三、两个主题并行、渐进

第三段里,水上与河岸两个主题同时出现,是对第一、第二两个主题的交会合奏。此段的画面人物安排呈现倒三角的结构。焦点集中在右上方孩童的身上。情绪上,已由第一、二段的苦寒辛劳、行路艰难,悄悄转变为“渔乐”,带动整幅画作转向为逐渐热闹欢腾的场面,为高潮部分做准备。这种快乐情绪,是通过一群捕鱼的孩子们身上体现的。

右侧三个小童虽然在拉着渔网,但他们并没有在意是否捕到了鱼,渐渐拉起的网似乎空空如也毫无斩获,也暗示着孩童的调皮嬉闹和童心的趣味。他们在看着左侧刚刚从竹林里出来的一个衣衫袒露的孩子,一边畅快恣意的欢笑,似乎在嘲笑那个孩童,怎么露着肚子就跑出来了。竹林旁的孩子似乎还有些羞涩的表情,抱着肩膀,眼睛斜视,是不是跑到林子里去拉屎啦?还是起床晚了,没有和小伙伴们一起拉网而不好意思?右侧孩童的表情依次表现了:吃惊、嘲弄、关注。竹林的场景安排也有些意趣。竹林在传统题材中与文人雅趣相关联,但在这个场景里,完全被孩子的纯真和肆无忌惮所打破,这是一幅世俗的、充满“野趣”和人情味的画作。

画的左侧是一个成年人用水桶打水(或者正在收起鱼篓?),但也无心关注手里的活计,他的注意力被竹林另一端的笑声所吸引。他的帽子很特别。画家用白粉轻扫船只和树木竹林,造成落雪的效果。

岸上的行人,已经由第二组的一主一仆,形单影只,变为了两主两仆的组合,比前一段更显热闹。两头驴子的画法依旧充满了幽默感。那些孩童的嬉闹声也传到了河岸,走在最前端的人用袖子指向捕鱼孩童的方向,像是和后边的旅伴打招呼,让他一起观看这一有趣的场面。两个随从,并没有主人的惬意,他们也不关心河上发生的故事,而沉浸在两个人的窃窃私语中。

这里要重点说的是,虽然长卷作为平面的画作,展现了一种空间结构,人物与场景是在一个设定的空间中活动的,但是,长卷伸展和观看视点不断移动的特性,使得空间在观看的过程中在不断的转圜,在这个转圜的过程中,不仅空间可以更替(如一幕一幕的戏剧幕布背景),而且时间上也是可以变化的,这个时间的变化,可以由空间的转换而带出。

比如前三段,观者可以用沿着河岸一路行走的观念来看待画作,但是这仅仅是其中一种观看方式。随着空间的移动,时间势必也是在流转的,一路的风景无限,时间也随之飞逝。

如果第一、二段表现了清早那些最早动身起来劳作与行路的人的话,第三段则在时间上有延后的趋向。

孩子们起床了,开始参与到劳作,那个成人也是以衣冠不整,很随意的状态出现在画面,他是在打水洗脸么?还是在收鱼篓检查昨晚捕获的小鱼和虾子?行人以团体面目出行,是否意味着天已经大亮,人们都开始了一天的作息安排?推演到最后一段,渔人炊煮,亦可以理解为早起开饭,或者结束一天劳作后的休息。长卷的叙事结构,也许空间与时间是同步的,也许不是,这个多义性的解释,也是观看长卷的一个魅力所在吧。

因此上说,个人的感觉是,时间一直在随着画面的空间的进展而进展,空间和时间都在进行,观者观看的过程,是体验空间与时间交替转圜的过程。

欢迎关注宁波君微信公众号“深夜画室”:night-studio

【责任编辑:管理员】
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