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卷画的结构分类(以空间和时间为根据的分类方法)
长卷的布景结构方式(也可以称为是“经营位置”)的不同,决定了一幅长卷的叙事方式的不同。但我摒弃了用“构图”来称呼长卷的布景方式,在我看来,“构图”涉及到了很多细节的情形,也并非专指长卷画中才需要的布景安排。这里我使用的“结构”,专指中国画长卷所要布景的方式类别,特别强调了从画面中大的方面来观察,说明大的构图结构,摒弃具体技法和细节的安排方式,如山水画中亭台楼榭的安排、点景人物的安排这样的细节。
1、连环画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叙事的主体反复多次在画面中出现,根据场景的变换,带动叙事故事的发展。这种连环画的结构,在早期绘画中经常出现,不仅仅反映在长卷画中。连环画的结构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早期绘画中对叙事观念的质朴看法,并不在意主体人物在整幅画作中的重复,而更在意反映故事的叙事完整。
在敦煌壁画中的经变故事及其早期立轴画作当中,也出现此种情形。例如:传为唐代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用盘桓的山路将叙事故事分割开来,唐明皇在这张画中反复出现。
长卷有别于立轴展示连环画的一个优点在于,与我们现在在博物馆观看长卷的习惯不同,长卷本身具有一种在书房中清玩品鉴的功能,古人的观看方式也绝不是将长卷完全打开来欣赏的,而是将长卷放置在桌上,看一段,收一段,视觉停留在臂展可及的长卷长度上。因此,长卷的连环画的结构,和现在分页观看的连环画相似,故事被一段段分次展开。
例如:传为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在整卷画中出现在五个不同的场景中,分别描写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宴散五个场景。(附图如下)其他如,传顾恺之《洛神赋图》等。
2、游景结构
长卷的游景结构可分为两种。我这里说的景,是指场景,而不单指景物或者风景的概念。在这种类型中,根据时间轴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2.1 共时结构
大部分的山水画、风俗画长卷选择了这种构图方式,而且这种游景的方式,并不注重时间的变化,观看者从头看到尾,虽然有游历的感觉,但如果画面完全平展开来,也不会有时间的更迭概念。《清明上河图》即为一例。
2.2 历时结构
随着画面场景的转移,叙事向前推进,这个推进,有可能是一件事情分步骤的实施,也可能是故事发展的进展。前者如天水画院摹写的唐代张宣《捣练图》,分别绘制捣练、织线、熨烫的操作环节(附图如下),后者如五代赵干《江行初雪》,是一个有故事进程的完整叙事。
3、并列结构
按一定的秩序堆列景物或人物的结构方式,不分主次,一铺到底,有些作品作者会通过每一段落之间的巧妙衔接来安排,使得画面有揖让进退的空间。此类长卷如:传顾恺之《女史箴图》、传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悔扇仕女图》等。许多花卉长卷,也是这种安排。
附图举例:
天水摹 张萱 捣练图
捣练
织线
熨烫
传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听乐
观舞
休息
清吹
宴散
欢迎关注宁波君微信公众号“深夜画室”:night-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