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峰  >>  正文
毛峰:孔学源流之——易学津梁
毛峰
2016年03月27日

常秉义《易经图典精华》

长久以来,总觉得对六经之首的《易经》理解得非常肤浅,仅能就孔子《易传》、熊十力先生《乾坤衍》的人文哲理进行解读,却对经文的主体部分——经卦体系不甚了了,而几种著名的《周易译注》(周振甫1991年中华书局版和黄寿祺、张善文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也不得要领(黄、张译注本略好)。直到常秉义先生《易经图典精华》(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问世,拜读之下,《大易》之精髓才豁然开朗,且越读越明白,颇有攀登人类智慧巅峰之乐。

常秉义援引《史记·儒林列传》对易学源流的记载,断定孔子易学六传至田何,七传至丁将军,八传至田王孙,九传至孟喜,十传至焦延寿,十一传至京房。汉末政乱,京房参政遇祸早亡,仅存《京氏易传》残编。唯一保存完整的孔子易学,是第十传焦延寿的《焦氏易林》。

东汉易学失去正传,先秦、西汉易学一以贯之、活泼无碍、运舞不休的象数体系,出自孔门正宗董仲舒等人的阴阳灾变之学,也一并失传。《焦氏易林》不被列入经部,而被列为“历数”、“五行”、“蓍龟”、“术数”类,易学成了无本之木,《大易》正统可谓沉寂2000多年!

东汉马融、郑玄、荀爽、虞翻所代表的“东汉易”、“空谈易理”之王弼易学等,均被常秉义斥为“旁门左道”、“不伦不类、繁琐之至”:

这就是两汉之交易学传承史上出现的断层现象,然而却彻底改变了先秦易道达两千年之久。所谓汉《易》,乃东汉之《易》;所谓宋儒之《易》理,乃义理,而非《易》理。历史上尽管易著多达三千部,但愈传愈晦。……

常先生所言,实乃振聋发聩、石破天惊之论也!学贵传承,最忌断裂,一旦断裂,数千载接续不上:秦之焚书坑儒、清编四库之暗中烧书、新文化之打倒孔家店、文革之打砸抢烧,均为人类文明之奇祸,于今细品《易经》传播史,即可窥一斑也!

苍天独惠存亡绝续者。

辜鸿铭、陈寅恪、柳诒征、梁漱溟、钱穆先生等“民国七贤”,傲然屹立于西化狂流中而不倒、毅然传承华夏文明之正统,其丰功伟业,深深惠及全民族、全人类,不亦大哉!

在《易经》传播史上,清光绪进士、著名易学家尚秉和(1870-1950)节之先生,对西汉焦延寿《焦氏易林》加以注释的《焦氏易林注》以及《焦氏易诂》、《周易古筮考》、《周易尚氏学》,就成为独传先秦、西汉易学正宗的仅存硕果;其私淑弟子常秉义所著《易经图典精华》,亦可谓擅长发挥乃师独学秘技而又有所增益者也。

常秉义的《易经图典精华》穷搜冥索古今易经图典,予以恰切精熟之诠释、发挥,把自伏羲《河图》以来中华民族的宇宙观、生命观、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等等至高的哲思智慧,与现代物理学的精湛观测成果、“科学易”思潮等一一融会贯通,揭示出易经古图所蕴含的、萃取天地人宇宙精华的人类巅峰智慧,简要概括之,可称“天人合一的大全息理论”、“大一统的时空运动结构”与“周天公度全息模式”等。

西方哲学片断观察、推导而成的演绎、归纳等数理逻辑,至此,完全被吸纳在太极阴阳、八卦九宫、观象授时、天人交接、音律协调等“大一统”宇宙-人文秩序中,所谓自然哲学、历史哲学等诸多疑难,至此迎刃而解、涣然冰释、光明普照了。

欢迎关注毛峰微信公众号“清风庐”:houseofwinds

【责任编辑:管理员】
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国际文化传播学、中国国学传播、西方哲学艺术等人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