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峰  >>  正文
毛峰:世上的一切系列随笔之二十三——那永远哽咽住了的话语
毛峰
2016年04月05日

杰克·凯鲁亚克

初读之下觉得《玛吉·卡西迪》有些“凌乱和浮华”,可能因为小说场景开始于一群美国小镇中学生下学途中的街头打逗欢闹,伴随小说情节的进展,严肃深沉的主题渐渐浮现,这部早于《吉拉德的幻象》的小说,逼真描绘了杰克·凯如阿克的中学生活,贯穿着其全部小说的宏大主题——人在尘世的痛苦挣扎、寻觅生命意义与幸福的光辉奋斗,人生场景如浮雕般呈现。

作为田径与棒球明星的杰克·杜洛兹,总在两个美丽女孩之间取舍不下,直至他接受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离开家乡小镇洛厄尔——美国工业革命早期发源地之一、纺织厂林立——进入世界都会、全球工业文明的心脏——纽约,他迷失其中。

他在纽约一家妓院品尝了“性的欢愉”,两年后退学,踏上了著名的“在路上”的旅程,陪伴他的是金发美男尼尔·卡沙迪,因此,他与家乡女孩玛吉·卡西迪的爱情“注定”无果而终,尽管杰克返乡度假时,在汽车后座上,与玛吉·卡西迪完成了因玛吉的一再扭捏、矜持而一再拖延的“成人礼”(时下谓之“车震”);杰克的父亲埃米尔·杜洛兹,一个不屈不挠的小镇印刷商,四处奔走承揽印刷业务,回家前带着儿子到街边小酒馆畅饮一番,还嘱咐儿子“勿告诉你妈”……

小说把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描绘得活灵活现,令人叹为观止;那深沉博大的主题,与杰克的精神导师、有美国六大小说家之一美誉的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e,1900-1938)的巨著《天使望故乡》(LookHomeward,Angel,1929)主题相一致:为什么人要出生、成长、衰老、死亡?

什么力量主宰着这一切,使岁月、人生、爱情、青春等一切价值,全都被抛入逝水,从而“一去不回头”?还有什么是值得珍视、记忆、传承、坚持、拯救的东西?《天使望故乡》里大段描写与抒情发挥的最后,总是以“魂兮归来”结束。

犹如埃德加·爱伦·坡的名诗《乌鸦》所吟哦——飘忽尘世的一切存在、疑惑、痛苦、挣扎,都终结于一个自天地开辟以来,最令人颤栗的神谕——“永不复返”!

既然如此,还执著于什么呢?

《玛吉·卡西迪》以温暖而又悲凉的笔调,生动记录着美国小镇上一群中学生的街头嬉闹、啸叫,同时,杰克的严峻目光,望向绵绵往昔,使这群欢蹦乱跳的男孩子一一定格:

“伊迪尔是最诚实、刻苦、生平从来不偷盗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好学生……真是社会的栋梁、人类的精英,……上帝啊,在死去前,赐予我们安宁吧”……G.J.问道,猝不及防地抓住扎格,夹着他脑袋一把按下去,抓乱他头发,大笑:“仔细想想人生也真怪——所有小孩子全在布瓦韦尔杂货店排队买豆子,在星期六夜里,顶着凛冽寒风”……杰克·杜洛兹笑眯眯的,在他心里勾画着天地间一派金光灿烂,他两眼闪耀……不管有他们没他们,在场或不在场,小孩、老人,最可爱的人;六个人(杰克及伙伴)都站立着,安静下来,直直站立,观望着他们的人生广场。

从来没有梦想。(注意这个警句!峰按)

我,可怜的杰克·杜洛兹,从来没有梦想过灵魂已死。从来没有梦想过恩典只从上天降临……这些道理,没有一个神学家告诉我;我的第一张也是唯一一张的皮囊里,也找不出一个例证。从来没有梦想过爱与生俱来,爱是死亡的近亲。从来没有梦想过唯一的爱恋只能是初恋,唯一的死亡只能是最后的死亡。唯一的生命在内心,而唯一的话语……永远哽咽住了。

杰克·凯如阿克的全部作品,就是这“唯一的、永远哽咽住了”的伟大不朽的话语:“唯一的生命只在一个人的内心”,尘世的喧嚣与浮华、爱恋与死亡,全如“过眼云烟”……

杰克重复了马塞尔·普鲁斯特在《追忆逝水年华》开篇《小玛德兰点心》、威廉·巴勒斯在《酷儿》开篇处一再揭示的“响亮的真理”:无物存留,奋力丢掉尘世的一切羁绊与贪婪,将生命委身于“天命”(那唯一的天上恩赐)、广大无垠的自由!

杰克因此敢于从代表着“世俗目光下”对荣华富贵的“惯常预期”的哥伦比亚大学,毅然退学,从一切世俗规范——财产、权力、一夫一妻制的异性恋霸权中,奋力抽身而出!

他开始了《在路上》的一系列伟大冒险;委身于“觉悟”,如同佛祖的“觉”,返身皈依于佛教禅宗以及一切伟大超迈的东西方智慧的真谛——

杰基·杜洛兹,人人称赞的乖孩子,学校田径队员,有和睦相处、信任他人的好心肠……严肃认真、蓝眼睛,心事重重的乡下孩子的表情,穿着领尖带纽扣的运动衫,坐在高级中学的灰暗教室里……那就是玛吉和杰克,在人生悲哀的舞厅里,垂头丧气,嘴角露出泄气样子,双肩耷拉着,双眉紧锁,心中已有预感——爱情是苦涩的,死亡是甜蜜的。

杰克回望少年时代,看到“乖孩子”的自己,与美貌的玛吉·卡西迪比肩而立,楚楚动人,准备参加年级舞会,却不知人生的“舞厅”极度悲哀——纯真的爱情注定遗失,美妙的死亡注定君临,比夜色更快降临的,是这销蚀一切、却薄如蝉翼的变易消逝之风:

比夜色更快降临的,是死亡。

……

(毛峰:《比夜色更快降临的是死亡》,台湾《创世纪》诗刊)

欢迎关注毛峰微信公众号“清风庐”:houseofwinds

【责任编辑:管理员】
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国际文化传播学、中国国学传播、西方哲学艺术等人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