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峰  >>  正文
毛峰:孔学源流之——宇宙大一统周期运动
毛峰
2016年04月11日

惟知天(宇宙)者,乃能知人生,反之亦然。

天与人,在本体同一、在交光互照中,彼此成就。

不朽的经典《论语》载曰:“子曰:予欲无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被中国幼童诵读近千年的蒙学经典《三字经》曰:“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懂得了“岁差纪年法”,我们才能深切体会这些经典警句的深刻涵义:天者,日月星天之运行也,浩瀚不息,一刻不停;人者,顺应“天行”,不断奋进,又不断解脱,伴随宇宙韵律而舞蹈者也。

以片刻的静止角度看,天地人变动不居,无物常驻,连地球自转轴都如陀螺一般在26000年间摇摆晃动!一切执著,岂不荒唐!以万化奔腾不息的角度看,也就是庄子所谓“以天下而观天下”,而不是“以一己一毫一末的角度、瞬息暂停的角度来观看天下”,则万象流转变动之中,有永恒不变者在——道在、四时在、仁义在!

故而孔子在川上叹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不舍常道者,就在流动无常之中!惟如宇宙一样强大、星辰一样浩瀚无声者,乃能顺应天行,获得永生!

安德鲁·柯林斯论“岁差宇宙周期”曰:

由于地轴的改变,地球就如同一个陀螺般缓慢地摇动,因此恒星的相对位置也产生了偏移,速度差不多每72年移动一度,一个循环周期需要25770年,不过通常取26000年作为近似值。而其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黄道十二宫和夜空中所有星星相对黄道的位置每时每刻都在改变。

除了会引起所谓的“分点岁差”(指二分点沿着黄道平面向西的缓慢移动,它由地球中轴旋转的岁差而造成,并导致二分点每个恒星年都提前出现。分点岁差出现的差率为每年50·27弧秒,一个完整的岁差需要25770年)现象,地球轴线的变动还会引起北部天级的位置改变……与此同时,少数主要的星星会非常缓慢地按照螺旋状轨迹,进入和移出极点的位置。

如今的北部极星是北极星,小熊座中最明亮的一颗恒星。但在公元前2800年,埃及金字塔时代之前,北部极星是右枢星(即紫微右枢一,天龙座а),天龙座中的一颗星。我请求我的同事罗德尼·黑尔把所需数据和坐标,输入电脑程序“天球3·6”(Sky globe 3·6)之中……我们发现公元前9500年时,北部天级附近没有充当北极星的恒星,当时极点在武仙座之内。

将天象倒退至公元前11000年,这时的北极星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一颗恒星—织女星。从前13000年开始,它就位于天空的北极点,持续了近2000年,当时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处于上个冰河时代的末期,旧石器时代后期的人类还过着游牧和采集的生活。

苏宜在《天文学新概论》中,更细致讨论了岁差宇宙大一统周期运动的两个重要后果:

地轴进动使天极不能固定在某一个恒星位置,而是在天球上沿一个小圆绕黄极做缓慢移动,小圆的半径是黄赤交角23·5度,约26000年移动一周。现在北天极在小熊座a位置,它就是现在的北极星。公元前3000年,北极星是天龙座a;(到了)公元14000年,北天第二亮星织女星将成为北极星。

(由于岁差运动)星图和星表中的恒星位置数据都要标记相应的年代……所标记的年代称为历元,一般每50年更换一次。……严格说来,任何天体的赤经、赤纬和黄经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春分点西移和回归年缩短,都是同一机制引起的……当代春分点已从古希腊时代的白羊座移向了现在双鱼座靠近宝瓶座的地方,也是岁差引起的结果。

经过电脑程序“天球3·5”(Sky globe 3·6)的推演计算,我们得知:距今11500年前的北天极上,北极星的位置是一片空白,只有邻近的天鹅座尤其是其中最亮的恒星——天津四,每晚自东北偏北升起,自西北偏北落下。

土耳其东南部的神庙遗址都朝向天津四升起、落下的方向。天鹅座位于银河的中间,把守着银河的大裂缝(Great Rift),如同飞临河流的入海口,而新星恰在此处诞生!

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天龙座、小熊座、织女星等分布在银河周边,把守着天河——灵魂的渡口、天堂的大门。

天津四的拉丁文是Os rosae意为“玫瑰的脸”,代表爱与忠诚。在拜星教祭祀北方神明的仪式中,有一个环节就是“嗅闻玫瑰”,然后向着“玫瑰十字架”(装饰着玫瑰的十字架,天鹅座又称北十字星)念诵咒文。法国主教圣格里高里(St.Gregory,544-595)写有《踏上星辰的旅途》一书,不仅教导修士们利用星座确定时间,更把天鹅座与十字架上耶稣的受难与复活升天联系在一起。

银河东南岸海豚座的海豚形象,代表希腊字母第一个а,而银河西北偏北岸的天琴座形象,代表希腊字母最后一个Ω,中间的纽带就是天鹅座的“北十字星”,寓含“开始即结束”的神秘意义。

古代文明普遍把北天极视为浩瀚天宇的支点,宇宙围绕着北天极旋转,而土耳其哥贝克力遗址的意思就是“世界之脐”,它朝向北天极、天津四,象征着地球通过它这一肚脐、脐带,可以从宇宙的创造力中不断汲取生命之所需。

安德鲁·柯林斯考察了欧亚北美大陆的众多原始遗址后发现,公元前15000年即距今17000年,“旧石器时代的居民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宇宙论体系,并一直保存到现代”。

我立即联想起,造诣深厚的著名天文学家伊世同,在2009年第6期《中国国家天文》上,作为遗著发表的杰出文章《夏之神——端午节的故事》中的观点:一个发源于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居民群落,在24500年前,能够对二十八宿恒星体系及其“偕日出”现象,进行清晰而系统的观测、记录,后来因近冰期的来临,这些居民由高寒的高纬度地区,迁居较温暖的中低纬度地带和四季鲜明交替的地区(譬如华夏中原地区等)。

综合伊世同与安德鲁·柯林斯的观点,我推断出:这些远古居民,应是华夏族裔乃至东北亚各族裔、北美印第安族裔、玛雅族裔、蒙古族裔的祖先,这些居民中的一部分(中国人),进而提出了“太极阴阳”的宇宙观念,而这一“完整的宇宙论体系”,就是伏羲《河图》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的伟大哲学体系。

岁差纪年法以及天文考古学,把人类史推进到距今17000-26000年前,推进到日月星光启照文明的美丽年代!

欢迎关注毛峰微信公众号“清风庐”:houseofwinds

【责任编辑:管理员】
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国际文化传播学、中国国学传播、西方哲学艺术等人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