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六经涵括宇宙人生古今之大道,《河图易经》则涵括宇宙万有之伟岸瑰丽之图象,乃中华科学-哲学-人文大一统文明的智慧框架,也是儒家六经学术的根柢所在。
胡煦巨著《周易函书》,根本厘清了易经的哲理精髓,尤其是《河图》与《周易》之间的基本关系:《河图》(含《洛书》)是《周易》的源头、根底、神髓,通行本《周易》仅仅是“文周”即文王、周公对《河图》的扩充、展开,与《河图易经》相比,显然是第二序列的典籍。
最具革命性的发现之一,是胡煦毅然批驳了南宋朱熹提出的、影响后世甚大的“易本占卜之书”之说,认为朱熹在占卜上着眼,专向卦爻上推究人事,与易理“多不相通”。
胡煦认为,易经为传道之书,虽有占卜因素,却是细枝末流;朱熹占卜说把读易、解易者引入歧途,使得人们仅仅通过占卜来关注人事祸福、利禄侥幸,完全违背了圣人借大易传道、立教之宏伟宗旨。
由于胡煦尖锐批评朱熹易学,其子胡季堂在刻印胡煦著作时,把四库全书版中有关“朱子”、“本义”(即朱熹《周易本义》)的讨论(尖锐批评者居大多数),全改成“先儒”、“后儒”等模糊、隐晦之词,可见程朱理学被元明清奉为一尊以后,极大压抑了学术探讨,更显示了满清的思想僵化。
胡煦认为,易经不仅是六经根柢,更是一切思想知识的源头,举凡六经、四书、子史百家、农工医卜,无不是易经哲理的分用:“六经为圣人传道之书,而《周易》则圣道之大本所系。”(《葆璞堂文集》卷三)
易经“开六经之始,而六经胥不能违;探六经之原,而六经止分其用。”(《周易函书序》)
胡煦论易,最重易象,认为魏晋王弼“扫象说理”之说,误导后人易学甚巨。宋儒因之,易象、易理失传甚久:
然六经皆载道之书,而《周易》实具天人性命之理。《周易》止卦爻之设,而图象实括始终本末之全。……图象犹日月也,理犹光明也,光明即日月而具,无日月而光明何生?乃自王弼扫象,一归诸理,宋儒因之,象失其传,由来久矣。
胡煦在《周易函书约存》载于卷首之“总义”,深刻概括了河图易经之伟大缘起、根本地位:
《周易》传道之书也。道理显于文字,文字肇于图书。图也者,数之聚,象之设,而理寓之也。河图洛书,天以图示也。先天八卦,圣人以图教也。无数不行,无象不定,无理不灵。行之定之灵之,是无辞之《周易》,有言之伏羲也。
道原于天,开于圣,创之于伏羲,继之者文周孔子,始之者河图洛书也。盖图书为天地自然之易,历圣相传之心法,遂无不悉具其中矣。圣人之道,尽在《易象》、《春秋》。易象,其大本也;春秋,其大用也。易象所阐,乃天人合一之旨;春秋所著,乃天人感应之机。
孔子撰述《易传》,与撰述《春秋》,同一崇高旨趣,即为后世万代,揭示出宇宙存在、历史存在的根本法则。《易》绝非“占卜之书”,董仲舒所谓“达《易》者不占”,最为符合《河图易经》的根本、儒家六经之博大内涵也。
自夫以《周易》为占卜之书,学者宗之,各各向卦爻中究心人事,遂使图自图、卦自卦,四圣之易不复相通。于是乎先天四图不能比合图书,则图之义渺然,拆图之说纷然矣。……河无图,洛无书,伏羲奚所凭而画卦?先天之必则乎图书审矣。……故欲明《周易》者,断自图书始。
河图洛书、八卦之图,乃伏羲所创;卦爻之设,则源于文王、周公(文周),孔子以哲理之辞诠释之,如此,一部开天辟地、建树天地人大一统宇宙生命秩序、贯通天人合一之宏旨、中国文明与中国智慧之根底、涵括中华哲学-科学-人文大一统文明框架、根本秩序与根本智慧的宝典巨册,至此,脉络清晰地浮现出来了!
欢迎关注毛峰微信公众号“清风庐”:houseofwi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