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舍基的《认知盈余》里提到:“以群体的形式尝试新事物,是迄今为止也是将来社会化媒体最为意义深远的利用。”但无论是克莱·舍基还是戴维·温伯格,似乎都未预料到,共享经济能够爆发出如此强大的能量,国外的先进模式结合国内的人口红利,共享经济就像飓风一样,迅速在各个领域风靡,互联网公司以及传统企业,都试图搭乘这道风口,打造出一个新的巨头。
滴滴打车、住百家、咸鱼、猪八戒网、在行、阿姨帮、达达、wifi万能钥匙等,几乎各个垂直细分的领域,都可以见到共享经济的影子,不仅如此,各个垂直细分的领域内,自身又有许多家“友商”以同样的模式在做。
众人的盈余时间以及众多的盈余资产,一旦以网状的形式开始匹配,新的事物自然应运而生,在这股力量下,任何阻挡似乎都是徒劳的,因为主流的力量是受益的,非主流的力量太过于弱小,也无法抵挡住这股飓风的强势。已经有统计机构YY出共享经济的未来——破万亿的市场规模。
然而,近期“女教师搭乘滴滴顺风车返回学校,在路上被司机抢劫杀害”、“达达众包外卖配送人员持刀威胁女顾客”等类似的事件,不断在以共享经济为名的平台上发生。尽管类似的事件在日活跃用户几千万的平台上出现的概率极低,但一旦发生,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而且,从事件的情形来看,任何一个普通用户,都有可能成为事件中的“主角”,这一点非常可怕。
审查和漏洞并行
从共享经济开始诞生起,小概率的危机事件就从未断绝,比如wifi共享应用因为安全问题出现用户的银行卡被盗刷的问题、乘客乘坐专车出现安全问题、用户因信任某UGC平台而上当受骗的问题,看似美好的未来,但似乎总有一个坑在等着用户跳进去。
戴维·温伯格在《知识的边界》里提到:传统的权威失去了力量,而新的技术、新型的权威机制,却还没有完全成型。面对各种新兴的平台,法律方面自然是滞后的,而平台方面,最大的底线在于不违法,在法律的准则下稳步前进。
从几大平台最终对问题事件的处理结果来看,他们更像是口袋里装满了金币的精明商人,他们遵循的是盈利和赚钱逻辑,任何亏本行为,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逃离和躲避。所以,一旦此种小概率事件出现,各个明星光环的创业公司们,肯定不会强出头,当然,一份好的公关稿肯定是要出现的,但有一点是必然的,他们肯定不会承认自己有错误,避免引火烧身,毕竟平台还有更多美好的未来。
打车软件肯定会按照相关的资质以及身份证等所有“健全”的材料来审核出租车司机,可用户层面的审查呢?近几年出租车司机,特别是女司机被杀害的事件亦有出现。看似“健全”的材料并不能确保该司机/用户就是良好的,他不会对用户/出租车司机造成伤害,换个说法,平台看似完备的审查,并不能审查出,该人是好是坏,好吧,看似这是一个悖论。
审查的背后,其实是有很多漏洞的,就像网站程序里的漏洞一样,也许非常细微和隐蔽,不过,却有可能突然出现,一旦出现,势必会引发网站的崩溃。新的规则并没有快速成型,彼时,审查和漏洞是并行存在的。
漏洞,是“有毒”的,任何由漏洞引发的安全事故,都很有可能引发其他人的悲痛,有些,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悲痛,而我们每一个普通用户,都有可能是“灾难”事件中的一员,千万别以为这种小概率事件绝对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没人能够控制“可能”。
为何共享经济做审查这么难?
戴维·温伯格说:“互联网就是一堆未经把门的谣言、流言与谎言的集合,它把我们的注意力切割成碎片,终结了那些长线的深入的思考。”乍听起来有些骇人听闻,但互联网上确实有很多谣言、流言与谎言,而且互联网的审查确实非常困难。
不少新兴的创业公司,自身出现小概率的危机事件较小,在这方面累积的经验也不够,其前期最重要的问题是发展以及忽悠投资人投资,很难让他们去花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来做相关的审查,像早期的网盘应用,很多垃圾网盘根本就没有任何审查,盗版和涉黄内容肆意流通。
还有就是,如何评判审查质量,以知识类内容为例,企业方如何做到相关内容的审查,他们如何保证知识的真实性,比如,某用户在平台上回答了关于自身治病的案例,某用户信了,但是出现了危机事故,企业方有没有责任?显然,回答不了。
细分到各个垂直的领域内,医疗领域、汽车领域、家居领域,企业方要想保证这些内容的真实性,做到良好的审查,就必须聘请到相关专家,来做真实性信息的审查,也就是说,一个知识类的共享经济平台,其自身需要聘请包含医疗、汽车、家居等领域的专家,来做相关信息的审查,这个成本,想必没有企业能够负担的起,也没有机构,能够笼络如此庞大的专家群体。
关于维基百科的“水军”问题,官方一直都在不断的清除“漏洞”,但仍然没办法彻底杜绝,而且维基百科自身也没有聘请各个垂直专业领域的专家来做审查,维基百科里依然会有许多谣言、流言与谎言内容,而这些谣言、流言与谎言内容,在将来的某一天,也很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维基百科有责任吗?呵呵……
知识类的信息,出现安全概率的事件较低,那么,其他领域呢?专车领域、wifi共享领域、房屋出租领域,这些领域的审查,企业方有办法彻底审查吗,有办法彻底杜绝危机事件出现吗?依靠资质并不够,可惜,企业方仅仅能够依靠平台方的规则和资质等来做审查,而漏洞依然存在,并不是企业方没办法做到审查,而是在这片新兴的市场,在未出现BUG的情况下,他们没有办法彻底杜绝BUG的出现,除非像垃圾网盘站一样只顾着赚点“小钱”,稍微有巨头梦想的企业,都不会放任自流。
共享经济的粗劣发展,人口红利伴随着“漏洞”流入,其“毒性”正在缓慢的、随机性的扩散,任何用户被沾到,都会“受到伤害”。我们不能否认共享经济带来的便利,大部分人还是其中的受益者,节约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可如何减少“漏洞”、杜绝“漏洞”,却是一个现实问题,早期我们在互联网上扔下的大量垃圾谣言、流言与谎言信息,还在不断的发酵着,特别是知识类内容,指不定哪天就会出来害人。
共享经济迫切需要有一个“知识的停止点系统”,能够彻底遏制垃圾谣言、流言与谎言信息的流转,能够彻底保证平台上的信息真实和安全,引入个人征信体系,引入权威专家加入等,都算是当下有效的方式之一,可惜,这其中横亘着太多的利益纠葛,新事物的发展,总是不能一蹴而就。
文/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ID:guojingdequanzi)用心做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原创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