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榕博  >>  正文
张榕博:华为成为4000亿级大佬,背后的那些科技巨擎们你知道么?
张榕博
2016年05月16日

最近,引领全球的华为总裁任正非专访刷遍了各种媒体的网络头条,他对华为发展的总结今天已然是供给侧改革与新型企业发展的最优模版。

但是,走到今天4000亿体量的这一步,华为仅靠28年的坚持与企业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与多少科技巨擎合作,又为多少国际软件巨头进入中国铺路,这些你知道么?

随意拆开一部华为手机,或许华为成为No1的真正干货,都藏在里面。

 

一、华为与谷歌--你的背景,我的市场

还记得当初那个放弃全球最大搜索引擎市场中国的谷歌么?

这些年,离开中国的谷歌其实一直也没走,也没耽误赚钱,因为免费的安卓系统。特别是去年,谷歌已然悄悄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且不须像苹果手机那样为了市场而屈尊中国。原因就是谷歌找到了一个好有国家背景的企业桥梁--华为。

2015年,谷歌宣布与华为中国最大的手机制造商结盟,生产下一代 Nexus 手机。有报道称,谷歌选择 Google Play 作为其重返中国市场的第一个产品。如果谷歌能够说服华为在其手机产品上预装 Google Play,就能利用华为 13% 的手机市场份额,在中国获得一个足够大的立足点。

不仅如此,谷歌还可以通过整合巨大的安卓应用市场,来实现数据与广告业务的发展,要知道获得了华为的支持,似乎谷歌在中国的通讯用户市场一下便可以超越苹果了。

 

二、华为与微软--同床异梦的合作者

不容否认,华为是今天通讯领域的大佬,但是在平板电脑、软件技术方面,华为似乎还只能甘为人下,但借力打力的策略,还是值得华为低上几年头的。这个低头的对象,就是软件界的老大哥微软。

2015年,在华为首届开发者大会(HDC)上,华为软件与微软完成一项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将共同提供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双方将不断深化合作,探索在网络通讯、移动协作等方面的持续创新。

作为软件界的老大哥与后来者,华为与微软的合作其实是用市场换技术:据了解,华为软件通过聚合全球200+国家,300+运营商电电信能力,为微软及其生态系统的合作伙伴提供商业闭环的一站式服务。

作为回报,微软将专业的企业办公软件服务(Office365),与华为的Digital In Cloud整合,通过聚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实现了强强联合,有效推动华为软件业务的快速崛起。

为了哄好老大哥,华为甘愿为微软在通讯领域的手机WP系统合作伙伴。

不过,随着微软收购摩托罗拉,诺基亚,进军手机市场,老大哥与小兄弟之间友谊的小船也说翻就翻了。

华为高管不只一次炮轰WP系统不好用,业内认为,这或许意味着华为在软件领域已可以与微软抗衡。

这不,近期华为进军笔记本市场,正式跟老大哥"宣战"。

 

三、华为与苹果--跟智者学产权,不绝对求销量

过去人们记得苹果,可不是它的手机多贵,卖得多快,而是苹果手机,以及苹果商店里的那些软件有多好用,有那么软件可以多盈利赚钱。

的确,让科技企业有价值地发展,最快速的刺激策略便是让知识产权成为技术引擎。或许,华为正成为第二个苹果。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获得专利授权50377件,累计申请中国专利52550件、申请外国专利30613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显示,2015年企业专利申请排名方面,华为以3898件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在欧洲专利局2015年度报告中,华为申请1953项专利,在欧洲的专利申请量排名跃居第四。

2015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92亿美元,占销售额的15%,相较而言,苹果研发投入85亿美元,占销售额3.5%。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其实是华为过去几年一直向苹果学习,先做"智者",后求销量。而苹果呢,最近被库克带得自乱了方寸。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最新备案登记信息显示,华为一共向苹果授权769项与通信相关的专利,苹果公司也向华为授权了98项专利。在通信业,两个公司签订专利许可时,专利许可数量多的一方要向数量少的一方收取专利费。

换句话说,苹果现在要向华为缴纳专利费了。

那市场呢?虽然三星、苹果还排在前面,但华为终端负责人余承东曾公开表示,华为要用三年时间超越苹果、三星。

以目前在国内、美洲、欧洲市场的迅猛势头,手握专利优势的华为实现这个预期或许并不是虚言。

 

四、华为与三星、徕卡、LG--全球制造业优势,一机以毕之

今天算起来,韩国三星、LG并不算科技巨擎,但是在屏幕显示方面,人家还是有技术优势的。

这不,一份最新报告称,华为、小米两家国产手机厂商,或将与三星及LG合作,采购曲面屏幕面板,应用在新款手机上。其中,华为将采用三星的曲面侧屏,而小米则采用LG的柔性屏幕。

消息称,华为的首款曲面手机将被命名为"Mate Edge",设计与三星S7 Edge相似。

另外,为了获得更佳的拍摄效果,欧洲总部设立在德国的华为找上了镜头传统大鳄徕卡公司,由此,让全球制造业尖端企业为华为打工,这种"外包"策略确保了华为在主业领域的技术集结力。

总结起来,过去的微软还曾给苹果打工,今天华为在给这些世界科技巨头合作与打工的过程中,已然悄悄运用合作、分工的规则,壮大了自己。

【责任编辑:管理员】
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品牌总监,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