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榕博  >>  正文
张榕博:阿里裸权入盟仍被扫地出门,国际打假的局怎么看?
张榕博
2016年05月17日

5月初,在阿里正式成为国际反假冒联盟会员以后,古驰等国际品牌退出联盟以表达不满。仅仅几天过后,国际反假联盟迫于会员集体压力暂停阿里巴巴会员资格。即使如此,阿里仍推出多项打假措施向IACC示好,那么,这笔入会的买卖到底划不划算呢?

阿里"裸权"加入打假联盟仍遭会员抗议出门

上周,美国中文网消息称,中国电商巨擘阿里巴巴集团为走向国际而加入国际反假冒联盟(IACC)。虽然如愿入会,但阿里巴巴受到的阻力却是空前的,

首先,阿里巴巴虽然,但却只有会籍,而没有投票权和领导地位。

随后,继美国著名品牌MichaelKors之后,Gucci美国也退出联盟,以对旗下网购平台被指假货率甚高的阿里巴巴集团加入联盟表达不满。

13日,华尔街日报又传来消息,因为涉嫌国际反假货联盟主席巴尔基耶西持有阿里巴巴股份,以及会员持续抗议,刚刚入会不久的阿里便遭暂停会员资格的待遇,IACC借此平息联盟内部的鼓噪和不满。

关于阿里巴巴入会的风波还没完,拥有Gucci和BottegaVeneta等国际名牌的法国开云集团(Kering),已入禀纽约联邦法院,控告阿里巴巴纵容旗下网络商城出售假货,并从中获利。但阿里巴巴则指诉讼徒费气力。据报道,国际反假冒联盟有逾250名会员,包括苹果、香奈儿(Chanel)等知名品牌。

阿里真的对打假无所作为么?

关于中国最大电商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兜售仿冒奢侈品的新闻最近几年不绝于耳,可阿里真的对打假无所作为么?

事实上,阿里打假已经2年有余。

早在去年一幢造假案件中,广州越秀区警方打掉两个团伙的5个线下运动服假货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据初步预估,涉案金额达到2000万元。而此案线索来自阿里"神盾局"。今年4月,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还与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了专项行动,对义乌15个网络售假窝点和40多个售假网店进行了集中冲击。

就在入会前夕,阿里还专门制定新规,淘宝售卖奢侈品须提供非假货证明。而阿里巴巴首席风险官邵晓锋公布,阿里近两年在消费者保障及打假的投入已经超10亿元。投入在消费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员工超过2000人。

阿里还建立了知识产权线上维权通道--"IPR投诉平台",目前已经有超过5.6万权利人注册使用。去年前三季度,该系统共受理了各类权利人投诉近54万单,删除近600万件涉嫌侵犯商标权、著作权及专利权的商品。

得知会籍被取消,阿里仍表示,无论是否联盟成员,都会继续与各品牌、政府以及业界伙伴保持有建设性的关系。

阿里入会的僵局该怎么看?

去年这个时候,古驰在纽约曼哈顿联邦法院对阿里巴巴提起诉讼,称阿里巴巴在知情的情况下帮助造假者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假货。这与国际奢侈品市场低迷,国际网购市场在中国异军突起恰恰在同一时期。

另一方面,在欧盟、美国频繁就中国反倾销问题向国际仲裁机构投诉之时,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之路同样遭到欧盟、美国的阻击。

一句话,中国制造业与中国市场的崛起,已然在撼动国际贸易旧秩序。而打假,无非是国内外资本争夺市场资源过程中一个细分领域的"战场"。

有人会想,占据世界最大的电商市场,阿里巴巴完全可以无视这些捆绑自身发展的国际旧秩序,这种"一叶障目"的思维格局似乎很有道理,但放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盘子里,还是小了一些。

此前马云自称,"我们不是打假阿里队,而是打假中国队。"今天,这句话更值得玩味。

事实上,今天既有的国际市场规则确有其广泛合理性,品牌格局则有几十年的积累沉淀,而中国的品牌意识与品牌影响力尚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因此中国全盘接受西方既定的品牌与市场格局不现实,不接受则在国际市场玩不转。

这与中国15年来不懈追求市场经济地位,以图国内企业获得更好国际市场发展环境有着同一初衷。

只不过今天的IACC成员与欧盟、美国一样,在如何看待中国这个大市场的地位,以及中国制造业如何在更大的国际市场有所作为的问题,有着同样的纠结。

然而,无论市场旧人,还是国际新锐。市场最终都要问这样一个问题:今天的古驰,会不会是明天的阿里,如果新旧市场主体始终要进行一番修昔底德式的的争斗,那么谁来给与市场文明一种安全感?这或许是阿里现在投身打假,不计成本,不惜"裸权"加入国际打假联盟的目的之一。获得认同,远大于另起炉灶。

而今天阿里虽然被IACC暂停了会员资格,但其做法似乎在向世界表示,中国制造业与销售业愿意参与并遵守国际商业秩序抱有诚意。

然而,对于中国,以及在国际声名鹊起的中国制造业来说,在西方一人一票制的商业民主秩序下,另起炉灶或者形单影只地发声,仍不能解决问题。这或许需要更多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国门,以既有的市场逻辑与发声方式,消除不利于中国的种种阻碍。

人们曾问王健林为什么中国企业喜欢海外并购?

他回答:从英国工业革命到现在,世界市场基本上都被先进入的企业瓜分了。如金融行业,不通过并购,自己进去重新闯荡,虽不能说绝对没有机会,但也基本没有机会。

因此,中国企业现在"买买买"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吃到别人挑好的美食。

这或许是中国制造业在"参与"改造国际旧秩序时的又一种善解。

【责任编辑:管理员】
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品牌总监,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