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卫华  >>  正文
毛卫华:新疆“双语”教育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下篇)
毛卫华
2016年05月17日

大力推进“双语”教育,造就南疆基层教育人才

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是一所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21个民族师生组成的高校,在校生537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76%。

自2001年起,学校就坚持采取分批分期选派少数民族教师到疆内外高校进修、在校内举办语言培训强化班,提升国家通用语水平。分类制定少数民族教师HSK达标等级与时限要求,少数民族学生毕业证与HSK等级挂钩,少数民族教师使用汉语授课给予额外课时津贴等措施,推动师生不断提升学习使用双语的水平。2006年开始,学校明确了“强汉语、厚基础、重技能”的教改思路,大力推进双语教学。2012年以来,连续组织开展青年教师和毕业生双语教学技能大赛,不断提升师生的双语教学能力。 2015年,开展少数民族处级以上干部国家通用语强化培训班,从少数民族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抓起,带动全体少数民族教职工不断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水平。


毕业生咨询招聘单位相关信息  毛卫华 摄

学校强化母语非维吾尔语的汉族教职工学用维吾尔语的培训,组织全校45岁以下的汉族教职工,每周二晚,参加维吾尔语专门培训。长期坚持将全校汉族学生学习维吾尔语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每周开设不少于4学时的维吾尔语课程,要求学生毕业时具备应用维吾尔语沟通交流、开展基本专业教学的能力,能唱维吾尔语歌曲、跳民族舞蹈。

经过1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和田师专95%的少数民族教师能用双语进行教学,学生的双语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为推进双语教学、促进学校各族师生交流交往交融奠定了基础。

2005年开始,按照学生自愿申请、院系初步审核、学生处设岗(勤工俭学岗位)补助、团委负责日常检查管理的方式,选拔确定语言水平较好的各族学生,互为“小先生”(汉语学生为民族班学生领读汉语、少数民族学生为汉语班领读维吾尔语),开展“双语早读30分”活动,有力提升了双语教学的成效;学校同时还积极推进混合编班教学。在条件相对成熟的相关专业,积极推进各族学生混合编班教学。2015年9月开学后,全校已有40个班混合编班教学,占学校班级总数的29%。以院(系)为单位,将民汉班级学生对半安排,编成混合班级,民汉学生在一个班上晚自习,互帮互学,提升专业学习效果,提高双语能力。

2014年起,学校先后推行实施了各民族学生合住宿舍,按照“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各族学生合住。目前学校各族学生合住宿舍394个,做到了现有条件下应合尽合。在理学院、数信学院等院系开展的合住宿舍学生无满意度问卷调查中,满意度达98%以上。


供需双方认真填写和审核求职表  毛卫华 摄

例如,和田师专语言系15级6班,今年22岁的李洁茹,她说:“我来自甘肃武威,高中毕业时没有考上当时报考的音乐学校和专业。填报志愿时我填写过‘自愿服从分配’,当时万万没有想到,我被调剂到了和田师专。我在甘肃见过维吾尔族男的,从来没有见过女的。我对这个民族有那么一点点了解,来到学校让我大饱眼福,维吾尔女同学个个漂亮、耀眼。在我的记忆里有库尔班(Kurban)大叔骑着毛驴去北京见毛主席,有一次学校在高歌手大赛时,有一个库尔班同学,我当时有点失控,大声尖叫,库尔班大叔不是大叔吗?怎么是一个帅小伙呢。我住在民族混合宿舍里,刚开始非常不习惯,语言不通,生活习惯有差异,然而,经过磨合、沟通现在这一切已经不是问题了。宿舍几个维吾尔姐妹不喝热水,经常拿凉水洗脚,我们几个汉族同学就给我们讲这样都有那些不好,我们现在完全改变了原来的那些影响我们身体的生活习惯,我们原来在宿舍是不让拿盆子用热水泡脚,现在我们每天不泡感觉不舒服了。阿曼古丽(Amangul)是我的同学,我们经常一起吃饭,有时用一个碗、一双筷子,我在宿舍里经常和迪丽胡玛(Dilhumar)同学睡在一个被子里,我回老家时还到吐鲁番我们家住了一晚上,我俩睡在一张床上,盖一床被子。几天不见我们都非常想念,这些在我们之间已经想家常便饭一样。毕业后我决定留在和田,和这些姐妹们在一起。”这样的真实故事举不胜举。

2015年,学校倡导推进各族学生广泛深入开展“结对子交朋友”活动,校、院(系)两级建立档案,实行两级管理,强化日常活动服务和跟踪评价,在评优选先时优先考虑,形成导向。各族学生积极响应,结成“民族团结对子”的学生人数达2527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7%以上。其中数信学院、地理系等院系90%以上的学生参加了结对子活动。

在学校、院系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包括民族团结与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双语演讲赛、“去极端化”主题小品大赛、周末文艺晚会、专场文艺演出,以及学生班级、院系之间的文体活动中,大力倡导各族师生混合组队、同台表演、同台竞技,使各族师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增进了感情,拉近了距离,共同成长成才。

学校共有21个社团,全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了相关社团。各族学生以社团为纽带,以共同兴趣爱好为主题,相互介绍学习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共同开展文艺节目排练、爱心捐献募集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为各族学生搭建了协助共创共赢的平台,提供了展示自我、展现特长的机会。2015年,我校墨韵文学社、星火志愿者协会在团中央举办的全国高校百家大学社团评选活动中入围,位列排行榜前茅。

长期以来,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为复杂的社情影响,内地高层次人才引不进、来了留不住的问题始终十分突出。对此,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从内地高校招录高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的力度。结合实际制定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每年学校组成专门的人才招聘工作组,不远千山万水,驱车到内地省区,一个高校一个高校地走访、宣传、动员,吸引内地人才。2012年至今,学校新招录内地高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47人,不仅显著提升了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也为学校创建多元一体校园文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05年起,学校在内地十余个省份招生。近10年来,学校汉族师生占学校总人数的比例由2005年的5.5%提升至2015年的近25%。 

实践充分证明,和田师专通过各类途径和载体,使得各族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在活动中增进了解,在生活中建立友谊,在成长中共同进步,有的学生已经亲如一家,合住宿舍学生逢节必同过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彼此不分你我,各民族学生相互抢“零食”吃是一种常态。这些不仅使“我们是一家人”从表象走向根源,而且使得学校“双语”教育工作真正意义上落地生根。从而是几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大部分学生都进入南疆基层乡镇(社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教得好”的基层公务员和小学幼儿园双语师资,同时也成为南疆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坚强有生力量。 

学好“双语”,成就梦想


“我还能写汉语呀!”   毛卫华 摄

改革开放的今天是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增加信息才能提高的综合质量。少数民族信息来源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人际交流,而这一交流都得通过语言文字这座“桥梁”。由于人力经济等诸多资源,即使在今天文化因科技及传媒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也不可能时时处处都依靠人来翻译。认真学习汉语、提高综合水平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根本途径。

和田市肖尔巴格乡阿克兰干村“访惠聚”工作组与住村小学开展帮扶活动,工作组成员得知村里的小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汉语,孩子们通过学习“双语”,扩大了知识面,打开了视野,增加了自信,孩子们学习汉语的热情非常高,他们平时养成忙完家里的事读汉语书的好习惯。六年级一班的学生阿布杜瓦热斯和热依汗古丽说:“我们的梦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通过努力学习掌握好多多知识,为了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好文化知识,让更多的维吾尔族同胞学会汉语做出应有的贡献。”努尔古再丽和布合里帕同学而是希望能当一名医生,救助更多的人。阿依古再丽同学更是有着不一样的愿望,他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名飞行员,在祖国的蓝天上飞行。

孩子们还纷纷说,学习汉语、使用汉语是进行交际的能力,学汉语对自己的发展与繁荣,对加强民族之间交往和团结,尤其是对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只有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的汉语才能更好的参与到国家的文化和经济建设中来,因此我们经常激发自己学习汉语的兴趣,爸爸妈妈也非常支持和关心我们学习汉语,而且他们平时也采取鼓励性的措施,严格要求我们,为了我们学习有进步,提供学习汉语环境。

为了帮助村里的孩子们学习汉语,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第三批住和田市肖尔巴格乡阿克兰干村“访惠聚”工作组积极协调出版社为孩子们捐赠1000册,20000余元优秀“双语”图书、维汉双语字典,1万元的文化用品,利用节假日为孩子们开展汉语辅导,与孩子们交流学习心得,教育孩子们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努力学好“双语”,长大后,成为建设美丽新疆,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合格建设者。

关于作者:毛卫华,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