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振羽  >>  正文
厉振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深切缅怀吴建民大使
厉振羽
2016年06月20日

^

6月18日对我来说是一个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不是因为它是我的生日,而是因为它是曾经帮助过我,鼓励过我,助我一次次度过难关的敬爱的吴建民叔叔的忌日。

2016年6月18日的北京本是晴朗明媚的,我本计划这一天写6月下旬的这一期专栏。然而当我一早听到噩耗传来,眼前的一切就都失去了颜色。我起初拒绝相信这是事实,不断多方核实,然而接到的讯息却一个比一个沉重。最终,虽然感情上仍然抗拒,理智却告诉我,吴叔叔是真的走了!

惊悉噩耗,心如刀绞,难以平静。于是我临时决定,将这期的专栏文章主题改为“缅怀吴建民大使”。然而,实际下笔时却发现如负千钧。那一天我无心写作,只是固执地不断搜索着我最为关切的问题:导致吴叔叔突然离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一遍遍浏览着最新的消息,直到深夜。一次次的最新消息显示:“事故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我在确认了吴叔叔死讯的真实性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告知家父。家父与吴建民既是故交好友,又是多年同事。正因如此,我才有幸得以与吴建民叔叔相识,得以亲聆他的教诲。吴叔叔与家父年龄相若,都是在上世纪50年代进入的外交部。他俩都是南方人,且吴叔叔的夫人、施燕华阿姨同父亲都来自上海,也在外交部工作,他们很是谈得来。后来家父作为中国代表团顾问参加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期间,吴叔叔作为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又多次与家父共同参会,朝夕相处,彼此间更加熟稔。

据家父回忆,在吴叔叔与施阿姨被派常驻联合国前,时任英文处负责人的冀朝铸(后任驻英国大使及联合国副秘书长)曾开玩笑说,吴建民和施燕华他俩一个在法文处工作,一个在英文处工作,正好是“英法联军”,“英法联军”要打去纽约了。

我平时很少听到惜字如金的父亲对别人有大加赞赏之词,但我记得父亲不止一次说过,吴建民很有才干,尽管在部里或有微词,但仍难以掩其锋芒。父亲曾告诉过我,上世纪90年代末,吴叔叔本有机会被提拔为外交部副部长,后来或是因其风头太劲,恐招物议,才决定将他任命为驻法国大使。我清楚地记得多年前吴叔叔私下里曾颇为感慨地说过:“图虚名,遭实祸啊!”尽管如此,吴叔叔却仍拒绝退缩,即便退休后,也总是勇于站上风口浪尖的位置,虽年过古稀,仍像明星一般照亮着公众的视野。

吴叔叔尽管事务冗繁,名声在外,对昔日的老友却一如既往,对我这个末学后进也一直多有照拂。

我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后,在工作业务上与吴叔叔也有了交集。记得我在采访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在新闻中心巧遇吴叔叔。他看到我很惊喜,说没想到你也在这里。他得知我在从事新闻及对外报道工作后,很是高兴,说记者也是使者,让我继承父亲的衣钵,好好干,并在紧张的行程中抽出时间,主动给了我很多独家专访的机会。令我惊讶的是,吴叔叔不仅精通法语,英语也造诣颇高。吴叔叔曾做过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他不仅熟谙外交事务,对外宣工作也有深刻见解,对我多有指点。后来我在采访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又遇到了吴叔叔。他那时恰是世博会主管机构国际展览局的名誉主席。年逾七旬的吴叔叔仍旧充满活力,仍旧那么健谈,仍旧那么光芒四射。

吴叔叔对我的工作一直给予关注,为我的作品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还清晰地记得,两年前,他那时正忙于国内国外的各种事务,身在华盛顿的他还在百忙之中特别抽时间认真细读我的作品,并做了周到中肯的文字点评,支持我在外宣工作上不断进取。得知我在工作上遭遇了一些挫折感到沮丧时,吴叔叔还鼓励我说他在工作上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我坚持在外宣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今夕何夕,死者已矣,生者唯有长歌当哭。回想起这些往事,我心里甚是难受,因为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吴叔叔对我的支持与帮助,他便永远地离开了,再也无法与我们相见。他慈祥的面容,和蔼的声音,亲切的教诲,我永难忘怀。我想,只有在工作上不断进取,推出更多好作品,才能不辜负吴叔叔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同时,对于一生理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总执着奔忙于天下事的吴叔叔而言,或许唯有让了却君王天下事的人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样才能真正告慰他在天之灵,令总是行色匆匆的他,得到安息。

本文为中国日报网天下专栏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管理员】
双语作家、学者,美国财经作家协会会员、国际传播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撰写十余个国际知名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