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榕博  >>  正文
张榕博:达沃斯倡导的第四代工业革命,有两件事一定要脑补
张榕博
2016年06月28日

"再不想跟'阿尔法狗'下棋了。"

这是参加天津达沃斯夏季论坛的韩国围棋大师李世石面对围堵的记者,说出的一句大实话。

人类究竟是不是到了要忌惮人工智能的时代了?显然,"阿尔法狗"人机大战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科技和社会意义不在于谁赢谁输,而在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能力变的更强,而我们应该如何认知这样的工业与信息时代,如何思考人机共存。这正是此次达沃斯夏季论坛的主旨之一。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论坛致辞中所说,我国创新性经济活力四射,高技能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快速增长。一些转型升级早、新产业增长快的企业、行业、地区都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有数据显示,在象征第四代工业革命的机器人市场需求方面,中国连续3年成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在整体经济减速,工业产业企稳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对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的机器人需求仍然强劲。

与此同时,国内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生产与制造产业方兴未艾。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说,在令世界处于智能化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已在无人机、太阳能、超级计算机等新兴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且,他还认为中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军者。

不过,与围棋大师李世石的忌惮相似,随着机器人的强势来袭,"机器替代人"的思潮愈发在国内工业企业领域流行起来,甚至机器人作为服务业的另一种支撑,似乎很快就能走进千家万户。

比如本届达沃斯论坛上耀眼的高颜值机器人佳佳,人们对于它在礼宾,以及其它服务上的期待似乎已进入到了好莱坞的电影场景中。

可惜的是,这位美女机器人由于工作强度过大机身出现问题,"眼睛"只能"凝视",不能"抛媚眼"了。

图片说明,与2014年的颜值机器人比较,2016年的佳佳"进步"不多。

事实上,我们在刚刚进入工业4.0时代对于机器人的高期待与高忌惮,似乎都过早地透支了我们认知新型工业,人际共存的时代概念。

比如,机器是否能替代人,未来导致工人大量失业?

此话的前一半不假,而且10年前国内外就已经实现了。

10年前,当第一批轮式机器人与无人机机器人,替代一组4个人的巡检员在国家电网的线路上检修时,确实有一批巡检员"下岗"了。

但机器替代人的另一个背景是,让这些机器人正常运转,却需要更多后台技术人员支持。当机器人的故障率在应用中成倍增加时,企业实际需要付出更多成本来聘请专业公司运维,甚至不断掏钱让机器人更新换代,否则前期投入就成了一堆废铁。

因此,机器换人并非只是简单的人机替代,这个假设还需要整个机器人生产、运维产业的共同兴起,以及操作机器人的新型工人被批量培养出来。比尔·盖茨说,大量工人未来不会失业,而是需要再培训。

有了这样一个"脑补"的前提,是不是机器人可以跑步进入千家万户,事实上也过于乐观了?

从感知、认知、模仿,再到真正的人机交互,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目前技术层面仍不具备可靠基础。

能够为今天热衷于机器人领域试验与商业开发的从业者脑补上述两点,事实上非常必要。要知道,国内机器人产业增速仅发展了2年便已出现放缓的迹象,一方面原因在于经济增速放缓民间投资降温,另一方面则是大量国内机器人项目上马以后,缺乏必要的技术储备,以至于只能为市场提供无人机、简单交互的工业机器人产品,无法让整个市场持续升温;在教育与产业对接上,目前没有足够操作机器人,维护机器人的蓝领队伍为企业服务。

换句话说,对于工业4.0时代机器人市场的开发过早、过猛,市场不仅不会快速成熟,还可能提前透支人们对于机器人的使用热情,机器人这个超新兴行业在中国也可能出现产生过剩,未老先衰。

所幸,在全球工业4.0的产业进程中,一些国际科技巨头仍清醒地为人工智能产业进行基础性研发。

笔者认为,对于未来或许有数千亿市场规模的人工智能"蓝海",国家政策与市场从业者应给与科技更多研发与完善空间,这样才会夯实我国工业4.0时代的产业与技术基础,更高效与深度地与世界工业4.0时代对接。

【责任编辑:管理员】
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品牌总监,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