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卫华  >>  正文
毛卫华:新疆“内学”教育你读懂了吗?
毛卫华
2016年06月30日

为加快新疆各民族人才培养步伐,国家高度重视新疆各民族人才培养工作。2000年秋季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2个经济发达城市举办新疆内高班。作为一项党的惠民政策,内高班自举办以来受到了广大各族群众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农牧民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专门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统一管理新疆内初班(新疆区内初中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全国14个省市的45个城市93所学校的新疆高中班)和内职班(内地中等职业学校新疆班)工作。

为满足新疆各族考生和家长不断增长的报考需求,国家不断扩大内高班的招生规模,经过11次扩招,已完成了16届8.02万人的招生任务,全疆招生规模从最初2000年每年招生1000人扩大到2015年9880人。其中:2002年1540人,2005年3075人,2006年3990人,2007年5000人,2008年5412人,2009年5500人,2010年6378人,2011年7090人,2012年8330人,2013年9122人,2014年9880人,至2015年招生规模稳定在9880人。在校生规模已达到3.4万人,学生分布在全国14个省市的45个城市93所办班学校。2004至2015年,已有12届近3.9万余名内高班学生毕业,其中95%以上的毕业生顺利升入内地高校学习,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2008年以来,已有8届1.64万余名内高班大学生顺利毕业,其中部分毕业生在内地实现了就业,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回疆就业,并通过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和自主择业等多种途径,充实到各行各业和基层部门中,成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数字体现巨大变化。作为新疆教育大业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学教育在新疆得到了长足发展。内学教育,不但使我区少数民族青少年在求学求职等方面获得了更多机会,更在拉近各民族心与心的距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可以说,内学教育已成为我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助推器。

新疆通过举办内高班,对新疆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快了新疆各民族人才培养步伐,为新疆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对加强了新疆各族人民与内地的广泛交流,增强了相互感情。送学生到内地培养不仅使他们享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开阔了眼界,接受了先进理念,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了竞争能力。在内地学校的精心培养下,新疆学生思想政治表现总体良好,能够积极融入内地学习生活环境,与内地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日益增强;内地各族群众也通过内地新疆班学生教育培养这个窗口,认识新疆、了解新疆、热爱新疆;各族孩子回到天山南北,也像火种一样,使新疆的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加深了感情,新疆与内地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不断深化。其次对新疆“双语”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引导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农牧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方面充分发挥了政策导向作用,有力促进了新疆“双语”教育工作蓬勃发展。实践证明,内高班等各项人才培养工程已成为造福新疆各族群众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

新疆从2004年秋季开始,为不断缩小我区边远贫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让广大农牧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青少年同样享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资源,为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内高班提供高质量的生源,自治区参照内高班的办班模式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奎屯、昌吉、哈密、库尔勒、阿克苏等8个经济相对发达、教育质量相对较高的城市开办内初班。内初班办学采取办班城市对口相应地、州及兵团相关师团招生的培养方式,主要招收对口地区的农牧区乡(镇)、村小学或贫困、边境县城市小学的应届毕业生,实行全封闭、全日制、寄宿制管理。内初班办学经费主要是自治区财政予以支持保障,已累计投入各项办学经费超过17.3亿元,主要包括基建补贴经费、学生经常性经费、教职工专项补助经费等。

新疆内初班自办班以来取得骄人的成效:完成7次扩招,在原来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奎屯、石河子等地开办内初班基础上,先后新增喀什市、伊宁市、库车县、阜康市、吐鲁番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师阿拉尔市、二师焉耆垦区、六师五家渠市等8个办班城市,招生规模由办班之初的1000人扩大到2015年的1.05万人。目前内初班办班城市达到16个,办班学校30所,在校生为2.92万人。

截至2015年秋季,内初班已累计招收12届7.18万余名各族应届小学毕业生,已有4.26万名内初班学生顺利毕业,大部分毕业生顺利升入内高班学习。举办内初班极大地满足了新疆各族群众对优质基础教育的迫切需求,有越来越多各民族青少年成为党的惠民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并对新疆双语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全面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内初班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汉语言环境,在较短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均得到提高。各办班城市高度重视内初班办学工作,办班学校坚持“严、爱、细”的管理原则,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各地非常重视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注重特长培养,让学生在体验中启迪智慧、滋养心灵、发展个性、感受快乐、培养自信。

这里是学校,也是学生的家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自2004年承办新疆区内初中班至今已11年,学校现有新医路校区和白鸟湖校区两个校区。两校区占地面积总共108亩,教职工380人,54个教学班、3200多名学生。学校“一校两区”,实行“同部署、同安排、同要求、同标准”的管理模式。

学校承担区内初中班的教育教学任务,来自喀什、吐鲁番、农三师,以农牧区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1900名区内班学生一年330天全寄宿在学校,衣食住行都在学校……这里是学校,也是学生的家园。

学校承担着疆内初中班的教育教学任务,要为各民族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事业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奠定基础——为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内地高中班输送优秀生源。

该学校校办副主任俞兆权说,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教好一个孩子,就能救活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合格的‘双语’型中学生,就是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校领导班子和广大教职工的共识。

这11年来,学校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之下,不断扩大内初班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走出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营造了间“歌舞同台、住宿同台、进餐同桌、娱乐同享、语言同学、学习同步、节日同庆、校园同护、困难同度”的共荣文化氛围,开创了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为突破内初班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关”,学校形成民考民学生汉语教学的全新模式并编印了配套材料,把双语教学提升到最高境界。这一科研成果获得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新疆内初班教学的统一模式。从第一届学生进校开始,通过十年努力,形成了国家基础课程、校本语文课程、校本德育课程、快乐星期天课程、传统节日的文化教育、雪雕活动等内容的课程体系。从内容上看,基础课程和对应中考、区内初中版考试的教辅课程,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民族团结教育,民族风俗教育,宗教知识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日常生活能力及带动技能的培养,传统文化教育,书法、音乐、美术、舞蹈、体育、陶艺制作等多个方面;从适用对象上看,有对应各年级段的相应课程;从授课时间上看,有正常教学时段使用的内容、假期使用的内容、初三迎考复习阶段的内容等。主要课程有相应的教材。

乌鲁木齐第六十六中学学生结构是,乌鲁木齐片区的学生和内初班学生。刚开始学校成立内初班的时候乌鲁木齐片区学生家长也有所担心和顾虑,但通过十几年的融合教育后,这种担心和顾虑慢慢消失了,也相当于认可了。因为每一个民族都有优秀的地方,地域也有地域优秀文化,乌鲁木齐的孩子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生活、物质、文化条件比较好,自带优越感。但是南疆来的孩子教育、文化都相对落后,生活的环境也相对落后,背负着家庭负担的孩子具有勤俭、勤奋、刻苦、朴实,能吃苦的优秀品质。学校学生之间条件攀比基本不存在,因为南疆来的的孩子朴实,虽然地域落后,但是落后封闭保留了最原始的朴素、勤劳的优秀品质。这种品质在乌鲁木齐的孩子身上较为缺少,所以有时候这样的融合体现了优势的互补,也是优良的结合。学校就乌鲁木齐来讲接受的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就环境来讲又是朴实的环境。这是新疆承办内初班以后相对其他学校优势所在。

内初班学生里住校生多、年龄小,在校时间长,教学保障至关重要。学校配优设备,配强人员,完善操作规程,形成了完备而高水准的教学保障体系,食堂达到乌鲁木齐食品卫生行业A标准。

内初班学生大部分来自南疆,饮食习惯比较单一。刚来学校的时候,还不太习惯吃海鲜、木耳等食物,学校保证以清真食品的基础上,添加有一定的营养标准的食材。现在学生都对学校的伙食特别满意 。

俞兆权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减小至今的11年里,九届内初班毕业生升学率稳居全疆之首并产生了4名状元。涌现出全国正泰品学获奖得者、乌鲁木齐市“十佳”好少年、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百名自治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标兵等一大批道德标兵。

2014年,在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视和扶持之下,投资近2个亿,在乌鲁木齐开发区二期白鸟湖旁成建专项定点内初班,学校从去年开始正式开课。这也是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来自喀什地区叶城县夏合浦乡(Xahap)的维吾尔族学生麦尔丹·买买提(Mardan·Mamat)是2015年9月入校,在学校称之为“小乔丹”,机灵的小眼神透露出他勤俭刻苦的精神。他说:“当时在乡上学学习也不是特别好,但是听到乌鲁木齐专项培养内初班学生的消息刺激我对学习的细胞,在短短的几个月我刻苦学习,最终以高出分数线220分的成绩考上了内初班。我的家庭经济条件很差,父母都是农民,我还有一个弟弟,在这样的贫困生活里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勇于奋斗的孩子,所以我来到了这里。我喜欢这里的环境,现在我在7年级8班,班里共有52个学生,我是副班长,我们这一班都是来自新疆南疆的维吾尔族学生。我很享受这里,我们寒假都没有回去,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所以对家的想念稍微多一些。希望自己初中毕业后到上海上内高班,内高班毕业后希望到清华大学就读。将来希望自己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热爱的体育,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和体育比赛比较多,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因为我篮球打的比较好,所以同学们都叫‘小乔丹’。”(Mardan·Mamat)笑着说。

学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程,还认真规划他们的课外生活。66中作为重点培养内初班学校之一,把教学理念更人性化,让内初班的孩子们时时刻刻感到家的温暖。学校里的氛围就是没有民族之分,只有家庭成员。

来自喀什地区莎车县的14岁维吾尔族女孩儿迪丽热巴·买买提依明(Dilraba·Mamatimim)是Mardan·Mamat的同班同学,班里成绩排在前面。她充满自信地说:“我当时从原来的学校老师那里听到乌鲁木齐要开内初班,我高兴极了,我来的目的就是好好学习,接受这里更先进的教育模式,塑造更好的自己。初中毕业我希望自己能考上北京新疆内高班,将来想成为一名医生,做一些我梦想的事儿,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我一定会好好努力,不要辜负学校和父母对我的培养和关爱。”

“学校的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很多,学校还专门给我们配生活老师,生活老师不仅关心着我们的学习,还关心着我们的生活。学校条件设施也很好,来到这里我绝不后悔。”

在采访的过程中,让两位学生阅读一份材料,他们流利的普通话,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双语教育给少数民族学生带来的优越的教育。内初班把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提高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俞兆权老师说:“当时考虑开内初班也是为了让孩子们早一点接触新鲜事物,早点接触新的教学模式,到了内地上高中就直接进入状态,不会出现适应的过程。”

外地求学的新疆学子

高三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是辛苦而重要的一年。晚上回到家,卸下一天的疲惫,沉浸在父母的关怀中,这也是高三学子们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但有这么一群十几岁的学生,他们离开亲爱的父母,离开熟悉的家乡,独自在异地求学,他们就是新疆内高班的学生。内高班全称为内地高中班,旨在帮助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将来为祖国服务。

来自新疆昌吉的丁宇琦(Dingyuqi)就是内高班的一员。这个回族姑娘从2012年起开始在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就读。“这里的住宿条件、就餐条件和教学条件都不错。”丁宇琦说,由于北京和新疆有时差,刚到学校时,生活作息时间需要调整一下。但对伙食还是很满意的,学校有清真食堂,也专门有人给他们做饭。

学校是周末男女生轮流外出,一周男生外出,下一周女生外出。丁宇琦外出一般都在附近的超市买点东西,有时也会去学校周边景点转转。有时放长假,学校也会组织学生一起去长城等地游玩。

谈到去内高班的原因,丁宇琦说道,内高班是家长推荐去,他们觉得在外面上学可以开阔眼界,也能够让她在生活学习上更独立。如今,过去那个在家里比较依赖父母的小姑娘,在这几年外地求学的锻炼下不断成长,变得独立起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外求学,难免会想家。丁宇琦所就读的学校平日会将学生的手机上交统一管理,每周六下午上完课发给学生,周天晚上自习以前再次收回。每个周末,是她唯一可以和远在新疆的父母联系的时间。丁宇琦说,因为每周都可以和家人联系,平时不会很想家,但每当生病受伤的时刻,对家的想念变得更为浓厚。但这时,同学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怀让她慢慢忘却疼痛,不知不觉中,就变得不会那么想家。

成为一名中医是丁宇琦的梦想,这也是高三才萌发的想法。当时,她有一个朋友的腰总是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问题,恰好有位同学的家长是中医,给她用针灸治疗,效果很好,这让丁宇琦对中医产生了兴趣。她说,中医不仅可以救人,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还有就是屠呦呦也因为中医获奖了,可见中医还是很棒的!”丁宇琦开心地说道。

马尔加昂·别里克(Marjan·Belik),是一个来自新疆塔城的哈萨克族女孩,目前就读于南京大学,是一名大一的学生,她兼修了两个专业,生物科学和国际贸易。她有一个梦想,希望成为一名外交官,为此她平常会参加很多的英文活动,在空闲时间里也会进行英语和俄语的学习。

马尔加昂·别里克说:“因为喜欢英语,喜欢一切和英语有关的事情,同时又对外交事务很感兴趣,所以就很想成为一名像姜瑜一样的外交发言人。”

这一梦想的确立是在高一,而早在初中的时候就萌生了此想法。马尔加昂·别里克的中学和大多数的同学有所不同,她的初中是在奎屯八中上的内初班,当时学校有集体看新闻联播的规定。正因为这样,马尔加昂·别里克在偶然一次看到了姜瑜在外交部的发言,当时的她被姜瑜的气场所感染、震撼了。由于上内初班的关系,马尔加昂·别里克的目标就是考上内地好的高中,她认为内地的教学质量会比新疆好,从而选择上了内高班。

“我是被随机分配到福建省福清华侨中学的,学校不算大,但老师们都很负责任,伙食和住宿条件也很好。”马尔加昂·别里克说,“老师会让我们定期跟家人视频,也会给我们庆祝各种传统节日,给我们如家的感觉,平常也是对我们嘘寒问暖的。”

在内高班的生活,大多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每两周会有一次外出的时间,只有两个半小时,去不了多远的地方,所以马尔加昂·别里克一般会选择去购物,而不是在周边的景点游玩。学校偶尔也会给学生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和核电站等。对于这样严格的管理,马尔加昂·别里克说:“因为在内高班,没有其他什么可以让我分心的东西,所以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好,同时在生活方面也能够完全自理。”马尔加昂·别里克还说上内高班让她拥有了一群五湖四海的好朋友,也变得更积极和努力。

茹克雅·买买提(Rukiya·Mamat)是地道的石油子弟,出生在克拉玛依,1997年初中毕业的茹克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内高班,这批内高班是克拉玛依市教育局选拔出来的的第二批内高班学生,共有60名少数民族学子,预读一年预科后赴到南京大学开始了他们的高中学业。

茹克雅想起当时的情景,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说道:“当时差一点没有去成,因为身体状况不太好,但是上预科的时候班主任杨进程老师对我说:‘茹克雅,我相信你一定会克服这些问题,你身上有一股韧劲,你相信自己,市党委政府站在你们的角度考虑到你们的伙食问题,专门给你们派了厨师,生活上肯定不会有问题的。’现在想起这些话,对杨老师充满感激。没有他的鼓励我可能会放弃内高班之梦。”

在南京大学上内高班的那段时间是令人难忘的回忆。“每周学校安排一次联欢会,我们可以跟南京大学附中的孩子们一起联欢,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这三年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没得说,我们的课程都是用汉语教材来讲授。当时我在班里是英语课代表,是一名充满自信,协调能力强的班干部。有了这三年的内高班经历,造就了今天与众不同的我,不仅熟练母语(维吾尔语),汉语水平也达到了11级水平,最让我高兴的是,当时内高班课程里英语是我的强项,所以今天的我有幸在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当一名新闻工作者。”

“我非常感激当时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出资出力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上学,有了这份经历才有了我们的今天。前段时间联系到当时在南京大学一起就读内高班的同学们,有的当了医生,有的当了警察,有的当了翻译,有的回克拉玛依当石油工人,我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在我看来,内高班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双语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希望今后一直坚持这种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理念,开更多的内高班,这样会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更快地接受新鲜事物,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作者:毛卫华,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