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伟  >>  正文
冯志伟:湖南安仁——“乡愁经济”激活乡村旅游
冯志伟
2016年06月30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也许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抹不去的乡愁,它可以是一棵老树、一间老屋、也可以是一座古寺、一泓清池。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总是在寻觅那淡淡的乡愁。

坐落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罗霄山脉西麓,有着“千年古邑,神农故都”之称的安仁正依靠乡村休闲和文化体验把“乡愁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

无论是全国首个以“稻田”为主题的农业湿地公园还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山塘村,随处可见的“乡愁元素”为乡村旅游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稻田公园掠影

山塘村改善生态呈现“鸥鹭翔集”美景

在安仁县永乐江镇排山片区山塘村龙塘湖边,几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鹭在悠闲地啄食嫩草、捕捉鱼虾,它们时而拍翅腾跃,时而钻进竹林或树丛嘎嘎鸣叫,给田园增添了不少生趣。山塘村村支书龙下丕介绍,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每年立春后,白鹭就成群结队在龙塘湖周边的树林里“安家落户”,俨然把龙塘当成了生息繁衍的天堂。

山塘村呈现出村民与白鹭和谐相处的可喜局面,得益于该村多年来坚持保护环境与改善生态相结合。为了让更多的候鸟有“家”,也为人们提供一个亲近大自然的好地方,近几年来,山塘村斥资100余万元,建设了观鹭台,成为观赏、拍摄白鹭的“朝圣台”,并配备数架高倍观鸟专用望远镜,方便鸟类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观鸟和拍摄。


白鹭天堂山塘村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全村3000多亩山地没有一处荒芜,且已经成林面积近2000亩。同时村里依托生态优势,规模开发了油茶600亩、四季果园800亩、花卉苗木800亩、桂花园300亩等,并引资1300万元建立了千头养牛场和万头养猪场。村级经济活跃,村民得实惠,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

苍翠的树林、漫山遍野的乌梅、澄澈的湖水和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一批批白鹭安家落户,形成  “鸥鹭翔集”的美景。

“我最大愿望就是‘让山塘人变成城里人,让城里人羡慕山塘人’,今年我们正在申报创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明年争取创建全国3A级景区。”龙下丕自豪地说。

“山水相连,林果相依,景田相融”的生态美景吸引四方游客,带动了村级旅游,龙下丕介绍说,截止到2015年,山塘村的产业发展共带动本村和周边村民就业200余人,吸引游客100余万人次,现如今,山塘村已甩掉贫困帽子,脱颖而出成为全县有名的富裕村落。 

稻田公园再现农耕文化风彩


游客在稻田公园放风筝

地处湘南腹地的安仁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传统,近年来,县里将发掘优秀的农耕文化习俗、开展生态农业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稻田公园就是结合农耕文化打造的一大特色景点,这个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题写的园名,是全国首个稻田主题公园,被誉为“中部县域农业转型的安仁实践”。

每年三月,稻田公园里几十万亩油菜花竞相开放,昔日农田摇身一变,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湿地公园,并被誉为全国最适合观赏油菜花的十佳地点之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相约”而来,年游客量超百万,旅游综合经济效益也达2亿多元。

安仁县委书记李小军向记者介绍,公园核心区有1.6万多亩,完美融合了原生态农耕文化与现代主题公园元素,与县域内的永乐江、神农景区、熊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融为一体,山、水、田、园浑然天成,形成了“春观花海、夏品稻香、秋望金稻和冬赏油菜”的自然景观。

优美的景致,蕴含着优良的民俗文化,安仁县着力挖掘民俗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很久以前,安仁有“赶分社”的习俗,即是一项民间节令活动,也称为神农春分药王节,百姓为纪念华夏始祖炎帝神农而发起,以传统的劳动习惯纪念神农氏发明农耕文化的伟大功绩,目前该活动已于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稻田公园内都会举行春分节(赶分社)开耕祭祀活动。

近年来,安仁县借力神农文化助推后发赶超,将油菜花与“赶分社”深度融合,结合现代商贸、观光旅游演绎成一年一度的知名大型节会活动——“神农春分药王节”暨“油菜花节”。方兴未艾的乡村旅游,对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米塑技艺唤回“乡愁”


何陆生在给刚捏完造型的米塑上色

在安仁,每年元宵前后,无论城乡,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要动手做米塑庆贺节日。提起“元宵米塑”,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神农炎帝在安仁尝百草、教农耕期间路过一个山民家歇息喝水时,见这位农家正用籼米、糯米粉做汤圆,便随手捏出了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然后从随身带的药材中摘下“黄栀珠子”,用其金黄色的汁点缀其眼睛、翅膀等。蒸出来后好看又好吃,乐得这户农家的大人和小孩喜笑颜开。从此一传十,十传百,安仁便有了正月半吃“鸡婆糕”的饮食文化习俗。

随着历史的推移,“琢鸡婆糕”更名为“安仁米塑”,并逐步走向民俗化、艺术化、商品化、市场化。

“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安仁家家户户都会做米塑,用来祭祀,做米塑必须从五六岁的时候开始学,需要很深的功底,看似容易,其实并不容易。” 今年59岁的何陆生是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耳濡目染,五六岁的时候何陆生就对米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有空就跟着大人们捏捏刻刻。

何陆生说,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玩具,后来发现制作米塑的过程很好玩,造型可以发挥很多想象去做,还可以吃,就对学习做米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现场,何陆生还向记者演示了一遍制作米塑的过程,一团白色的粉团,揉、搓、捏,上色,一气呵成,不到一会儿工夫,一团团雪白米粉瞬间变成了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猴子、兔子、马等各种各样的动物造型。


栩栩如生的米塑

米塑也给何陆生一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卖得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三四千块钱。”何陆生说,这几年,米塑不但在当地越来越有名,还在全国各地走红,很多从安仁走出去的游子为了寻找记忆中家乡的味道,都会打电话给何陆生订做米塑。

2012年,安仁米塑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元宵佳节,安仁都会举行米塑大赛,还有一系列的米塑进校园活动,何陆生常常去小学、中学等学校开课授教。“我每次去学校教学生们做米塑,都会被他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看到他们都很喜欢,我也很欣慰,毕竟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至少要让学生们记得米塑这门传统艺术。”何陆生说。

“这个手艺不会失传,我很坚定,政府很重视之外,我还有四个孙子,两个孙女,肯定不会失传。”何陆生笑着说。

关于作者:冯志伟,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