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峰  >>  正文
毛峰:孔学源流之——纲纪之道,论中国大一统(四)
毛峰
2016年07月12日

三纲、五纪、五常、六纪之道,人类相安之大道也。

三纲者,父子、夫妇、君臣,儒家标举这六种人之间并立、协调、和睦、互助的伦理与社会关系,简称纲纪或纲维。

五纪者,父义、母慈、兄友、帝恭、子孝之道也。

五纪,后拓展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人类相处大道也。

六纪者,在三纲五纪之道的基础上,增扩为诸父(父族长辈)、兄弟、族人、诸舅(母族长辈)、师长、朋友等6种人际关系,总称“三纲六纪”之说,简称“三纲五常”之道。

作为孔子、子思、孟子之后儒门复兴的关键人物、西汉新儒家的哲学巨子,董仲舒将三纲六纪之道,发挥得淋漓尽致。

董子巨著《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第三十五》从“民”之名号(概念)入手,诠释人民百姓为何需要“纲纪”之道:

“民之名,取之瞑也。使性而已善,则何故以瞑为号?以瞑者言,弗扶将,则颠陷猖狂,安能善?性有似目,目卧幽而瞑,待觉而后见。当其未觉,可谓有见质,不可谓见。今万民之性,有其质而未能觉,譬如瞑者待觉,教之然后善。”

董子巍然为秦汉以下第一儒者宗师,其卓越之见,振古今之豪杰也:民之名号,取义于“瞑目”之“瞑”,即在道德、意志、精神、智力、审美等所有高级人生品质上,永久处于“懵然昏睡”状态,故而,虽有“可善之潜质”,但因长期“卧(于)幽暗”而终生昏昏然,不能自我发掘其善性、自我挺立其精神,必须受“教化”,才能将可善的潜质,发展为稳固的善心、善行。

予观夫大学课堂上,那些浑浑噩噩地俯伏于电脑、手机之上,全不顾讲台之上教授们挥汗如雨,校园之外其父母同样挥汗如雨以劳苦挣得血汗学费供养之的大学生、研究生们,虽表面光鲜,内里却腐朽不堪:那可善的潜质,不敌懵然的迷暗本性;这些自幼未受儒家教化,却被灌输700高考分可无敌天下的蠢材,在卑俗大学环境中,已迅速退化为好吃懒做、谄媚权贵的废物!

壮哉,董子!巍然揭示万民之性,其本质之昏暗;人类由于闭目塞听(瞑目)而渴死于真理泉边,不亦宜乎!可笑卢梭《论科学与艺术》、《论不平等》和《民约论》一再鼓吹“平权民主以解放人性”,试问,这个“解放了的人性”能干出什么好事呢?

中国儒家之道德人文主义,真全球人文主义之正宗、之神髓者也:《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关键在于以“文”(道德纲纪)来规训、感化、提升人类天性的愚昧,使之渐进于光明;可惜,启蒙独断主义思维下的西方近代人道主义,仅一味强调“民主自由以伸张人权、解放人性”,故意忽略“人的理性不可靠”这个古今第一现实,颠倒错乱,陷全球文明于不义和紊乱!

古今中西、贤愚不肖,就此判然分野、悬如霄壤也!

董子作为“西汉新儒家”的开山鼻祖,深入吸取秦汉大动荡的历史教训,深明“中国非儒家纲常教化,不足以根本复兴”之宏伟学理,更援引阴阳五行等易经哲学观念,以润色儒家哲学的根本道理,使之成为汉武帝重造“大一统”的精神法宝:

董子曰:“……身之有性情也,犹天之有阴阳。……性如茧如卵。卵待覆而成雏,茧待缫而为丝,性待教而为善。此之谓真天。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人身有善性之潜质,更有情欲之现实:善性潜质,为阳刚之美德,非王者、尊师予以纲维教化,不足以发显、呈露、造就;情欲却是求生本能胁迫下的人生第一现实,人生之瞑目、迷暗、昏昧,皆导源于此,非王者之法、儒者之教,不足以约束之。

故而,三纲五常(初称三纲五纪,后称三纲六纪,最终定型为三纲五常)之道,至此顺理而成章者也:“……循三纲五纪,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爱,敦厚而好礼,乃可谓善。”(苏舆:《春秋繁露义证》297-304页,中华书局1992,北京)

人能忠信于家国、博爱于众生、敦厚其言行、嗜好礼义而非嗜好利益、权势等世俗虚幻之物,端赖儒家纲纪之教。

挺立人生,不待他物,唯在纲纪之道。

俗解“三纲”为“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乃大谬不然。这种解法,是《礼纬·含文嘉》的一种通俗解法,给人以“父、夫、君”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子、妻、臣”卑微在下、事事服从的错误观感,并非“三纲”本义。

董子《春秋繁露·基义第五十三》曰:“凡物必有合。……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物莫无合,而合各有阴阳。阳兼于阴,阴兼于阳,夫兼于妻,妻兼于夫,父兼于子,子兼于父,君兼于臣,臣兼于君。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苏舆:《春秋繁露义证》350-352页,中华书局1992,北京)

董仲舒以“阴阳相合”解释“三纲”,突出“阳不孤生,阴不独成”之“兼”义:兼者,并也,阴阳并立相合,父子并立相合,夫妻并立相合,君臣并立相合,举凡一切人伦关系、社会关系,都是权利义务并立、对等(非卢梭所谓“平等”)、协调一致、和睦互助的关系,俗话“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等,均系歪解三纲五常之道,造成中国文化尊卑等级森严的错误印象。

东汉《白虎通·三纲六纪》解得分明:“君臣、父子、夫妇,六人也。所以称三纲何?一阴一阳谓之道,阳得阴而成,阴得阳而序,刚柔相配,故六人为三纲。”(陈立:《白虎通疏证》374-375页,中华书局1994)亦即:六种人之间,是阴阳配合的关系,一如董子《春秋繁露》所谓“兼”即“并立、相合、缺一不可”之并重关系、协调一致关系也。

《礼纬·含文嘉》所谓“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之说,盖导源于《韩非子·忠孝》所谓“臣之所闻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云云,乃法家歪曲错解儒家纲纪之道为“妾妇之顺”,孟子曾严正驳斥此说也。

鲁国国君曾问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巍然答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此乃纲纪之道之正解,中国大一统之正宗也。

欢迎关注毛峰微信公众号“清风庐”:houseofwinds

【责任编辑:管理员】
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国际文化传播学、中国国学传播、西方哲学艺术等人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