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一种文明的兴起,有赖于其合理有效地组织公共生活的能力。中华文明,历经伏羲、神农、黄帝等三皇时代的伟大创制,已然具有相当深厚的基础,接连而起的五帝时代,就把中华文明的各项事业全面兴办起来,进一步确立起保障数千年文明繁荣滋生的“中华古典宪政”的制度体系。
五帝分别是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其中,对中华文明贡献最大的,是尧舜二帝。毛泽东有诗曰:“六亿神州尽舜尧”,就是说他希望新中国建国初期,六亿人民个个都是尧舜二帝那样克己奉公的楷模,可见尧舜二帝在中华文明传统中的崇高地位。
尧帝称陶唐氏,名放勋。传说其母庆都,聪明漂亮,某日在黄河边玩耍嬉水,突然看见一条赤龙,周身鳞片发散着红日般的光彩,所游经的水面,一派奇异灵动的风拂动着,水波荡漾到水中戏耍的庆都白嫩的双腿之间,龙精就此植入了少女庆都的身体,怀孕十四个月而生尧。
尧是帝喾的小儿子,年十五就辅佐哥哥、当时的天子帝挚当朝,因治理天下有功,被封为唐侯。帝挚为天子九年,政治软弱无力,而唐尧把自己所属的诸侯国却治理得井井有条,为诸侯各国人民所称道。
当时中国实行伏羲、炎黄确立的华夏诸侯联盟制,诸侯国的国君们拥有废立天子的权力,他们一起拜见唐侯尧,请求尧代替帝挚为天子。尧推让不肯,诸侯都以天下苍生的安康幸福为说辞,恳请尧即位,尧始终未答应。帝挚眼见诸侯归心与尧,自惭德微,于是率群臣造访唐侯尧,诚心实意地愿意禅让天子之位给弟弟,自己愿为臣子、退居诸侯。尧受到哥哥一片赤诚感动,被迫同意。诸侯各国一派欢腾,正式举行禅让大典,尧帝年二十即天子之位,定都平阳。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实行依据功德、民意,由诸侯公开推举天子的古典民主宪政制,简称禅让制。天子世袭制与推举禅让制并存,世袭制一再被诸侯公推的禅让制所打破,炎黄、尧舜皆如此。直至夏商周天子世袭制被固定下来,商汤、周武仍以诸侯身份讨伐无道天子夏桀、殷纣,孔子称赞曰:“汤武革命,顺天应人”,表达的正是中华古典民主宪政制度的一贯看法。
尧帝
尧帝即位,立即开展奠定中华文明的一系列伟大而瑰丽的建构文明观念与文明制度的政治活动,这些活动,被忠实记录在儒家经典《十三经》第一部《尚书》之《尧舜二典》中,堪称万世不磨的宪政典范。
尧帝做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向全天下宣布人类生活的合理秩序、根本法则,我概括性地疏解、诠释为“人生七义”:
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披四表,格(正)于上下(天地)。
钦、明、文、思、安、恭、让,就是人类合理生活的七大方法。“七义”的精髓是:1,钦,深深地崇敬、爱护天地万物;2,明,通达晓畅天地万物之道;3,文,能从纷繁错综的事物中梳理出一条清晰合理的主线“文”(经纬天地谓之文);4,思,思虑深远(思);5,安,安于所安(安安),即安宁于天地万物深根宁极之道,犹如泰戈尔诗云“我渴望生活在和平宁静的深处”;6,恭,恭敬对待一切人与事(恭);7,让,能从各种对立、矛盾、冲突中谦退、礼让,修德以服人,修德以服天下。
如此,七义昭彰,天清地明,人生瑰丽,文明之光,上达日月五星,下照草木群生,经纬天地之谓文,照临四方之谓明,天地人大一统生命挥洒,照耀着无限浩瀚的宇宙时空和所有生灵的命运,伟哉美哉!
我初读《尚书·尧典》,立刻,一道隐秘的光明“加持”于头顶、沐浴乎全身,我知道自己苦苦寻求的光明,就隐藏在这旷世宝典的珍贵书页之间,这道灿烂瑰丽的强光,终将照彻我、照彻一切人身内身外的黑暗,仅凭其一线孤明,就能给全人类以正道,恰如耶稣基督所言“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恰如旷世奇哲熊十力所言“人生在在皆是真理的体现”;我在北师大的荒芜草坪上,呐喊一声:“道就在此!”
《尚书》诚为“无上光明之书”!
紧接着,《尧典》再把这人道之强光加以扩展,犹如东方红日出跃出地平线一般,尧帝巍然提出全人类伟大而瑰丽的目标、灿烂光辉的远景、万世不易的准则: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俊德即公共生活的美德,确实地(克)予以显明、弘扬、教化,自高祖乃至玄孙等所有宗族(九族)就能和睦;九族和睦,百姓、百官、百物群生的公共秩序,就会公平合理、井井有条(平章);百姓百官昭然明晰这些天地人协调之道,天下万邦、全球人民,可以整合(协和)为一伟大整体!
天下仁义好学之士!
余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研阅各种百科全书、宪法文件,检阅各大学讲堂、各政府文告,惟有《尚书·尧典》所言,最恰切地揭示了人类协调共进的根本法则(宪政)与文明价值次第传播的秩序——从公共道德的确立、推广,到宗族亲友的和睦,到百姓百官之奉公守法(法治),到天下协和、万世和平之道,一一有序展开,不断推进,直至全人类大同理想的实现!
尧帝巍然确立了文明理想(宪政原则)之后,立即着手进行文明制度的设立: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羲氏、和氏两大家族,自伏羲、炎黄以来,长期执掌天文历法、观象授时等观测天文星象、准确预测风雨阴晴、四时节律的官署,每年定期授予百姓、百官从事农耕的历法全书,称“时宪”、“宪书”。要想实现“光披四表、协和万邦”的文明大同理想,首先要确立的第一个文明制度,就是天文历法制度。这是自伏羲创立八卦-六十四卦-360周天公度体系,神农、黄帝推行“五气之治”以来,贯彻天地人大一统生命和谐的根本制度,也就是我所谓“中华古典宪政”的第一宪书——天文历法之书、时序运行之书、时宪之书。
尧帝训诲羲和二族,“钦之!顺之!天道浩大,不可违逆!”(钦若昊天)历代天子发布政府文告,第一句话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请注意:这句“奉天承运”不是虚辞、自美之辞,而是说“我能敬奉天文、顺承时运,所以才能贵为天子、组成政府”,换言之,天子居九五至尊是有条件的,天子权力、政府权力之上,还有更高的宪法本源——天意。
天意的体现,一为民心的向背,民不堪命,就可揭竿而起;一为士心的向背(文治政府约束制衡天子权贵、士绅代表的天下谏议、清议、舆论、史官的褒贬等),士不堪命,就可反戈一击;一为天象的向背,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错乱之象,譬如天昏地暗、人文荒芜,普遍认为必是天子亏德、百官失政所致,所以,历朝都有天子、百官的《罪己诏》制度,向天下人谢罪以求苍天(自然之天、百姓之天)的宽宥;凡此种种,构成对天子权贵阶层的道德威慑与实际制衡关系,我称之为“古典宪政”体系。
尧帝不仅训诲羲和二族“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即依据天文实测颁布历法予百官万民,指导百官万民兴办、措置农工商百业,确保中华文明的繁荣与稳定,更建立了天文历法官分驻四方实测天象后随时报告中央以指导天下农耕百业的制度体系。
尧帝秉承伏羲、炎黄以来文籍逐步兴盛的条件下日益深厚的古典天文教养,分别任命羲仲、羲叔,将官署设立在中国的东部、南部,随时观测“仲春”、“仲夏”亦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等节气时令、南方星鸟即朱雀七宿、大火星等天文星象的确切运行规律,指导东南部人民的耕作、蕃息等农林牧副渔等一切民生事业,又分别任命和仲、和叔,将官署设立在中国的西部和北部,实地观测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以及星虚、星昴等时令、天象的规律,指导百姓秋收、冬藏等各项民生保障事业。依据古代伯、仲、叔、季的四子称谓,羲伯、和伯作为两大天文家族的族长,则主持中央官署的天文历法、星象观测事务。
由于伏羲、神农、黄帝以来中国广大地区的持续畜牧、农耕开发、生民百业的无比繁盛、文明治理的恰当,中国人口迅猛增加,远古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冰川融化造成的洪水泛滥,历经伏羲-女娲等远古政治领袖的一再治理,虽初获成功,河渠等因年久失修,中国再次面临因气候异常、山林毁坏、水土流失等因素诱发的大洪水,尧帝对天文历法时宪制度的高度重视,与洪水泛滥密切相关,尧帝始终放心不下天文-立法-时序-气象问题的日益严重,一再谆谆教诲天文历法之官府系统说:“你们羲和二族!一周年为三百六十六天(依据古华夏历),设置闰月来精确规定四时之节气,农功百业的岁收,要随时加以统计、筹措、运营,百工繁盛,天下苍生才能安居乐业呀!”
由于农耕、畜牧、工商百业的全面铺开,各地毁林开田,造成极其严重的水土流失、洪水滔天,已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总体生存。尧帝赶紧召集群臣,一再商议对策,举用人才。
当时有个臣子名放齐,错误地揣度尧帝之意,推举尧帝之子丹朱为治水之臣,也就是方今所谓“官二代”的代表。尧帝对自己的儿子观察非常深入细致,当即驳斥道:“丹朱表面开明多才,实则嚣张好辩,小有才而大无道,不可举用!”
另外一个臣子叫驩(欢)兜,别有用心地推举共工,一个擅长工匠技艺的部族首领,共工当时颇有一番表面“政绩”,身边也集聚了一批能工巧匠。尧帝早就对共工一伙人心怀警惕,立刻指出误用人才所导致的政治上的不测后果:“静言庸违,象恭滔天”,亦即:天下无事之时,这批人大言不惭;真正有事启用他们,却非但不顶用,还貌似恭敬,实则心怀叵测滔天之念!
两次推举都不得其人,尧帝无奈,与当时主持诸侯事务的四岳商议,建议他们代表官府到官府以外的诸侯各国庶民百姓中去寻访胜任治水者。四岳因循固守于中央政府的官僚圈子和诸侯地方政府的官僚圈子,就向尧帝推举小国诸侯崇伯鲧。
四岳在当时中央天子政府和地方诸侯政府体系,居重要地位,他们的意见必须予以慎重对待,尧帝反对任命鲧,因其经常违反中央政府的命令,同时破坏诸侯各部族之间的和睦关系,不堪重用。四岳对此持异议:“未必如此不堪!至少可以试用一段时间,可以再正式任命!”尧帝拗不过四岳,只好派鲧治水,反复叮咛鲧“钦(敬)哉!”
鲧治水九年,一开始还小有成效,等正式任命下来,却因根本方法的错误——发动民力堵塞河道以防洪水,反而造成洪水的进一步泛滥,如此,九年不成。依据尧帝政府的成宪,必须对官员实行三年一考绩的吏治督察制度,结果鲧连续九年三次考绩,全不合格,必须废黜惩戒,以谢天下!
这时,尧已年高九十,无力再主持天下大政,于是,就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对继任者的选拔、试练上。尧帝先征求四岳意见,希望四岳继任为天子,四岳辞让。
尧帝布令天下,人人可保荐推举天子,不拘贵贱,人人亦可受举为备选天子之人。
四岳、诸侯、百姓,纷纷推举一个青年鳏夫,名虞舜,长期在底层生活,年岁三十尚未婚配,但美德却传播四方,可堪任命。尧帝闻听十分兴奋:“是呀!我也听说过此人,到底情况是如何呢?”四岳介绍说:“这个青年是瞽叟的儿子,他的父亲不仅眼睛瞎,良心也瞎,娶了一个后老婆,整天欺负舜,这个继母经常怂恿瞽叟害舜,还指使她与瞽叟所生的儿子象害舜,但舜对父亲、继母,克尽孝道;对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十分厚道。这样的大孝大德之人,不仅维持了家庭的和睦,还能促使父母兄弟逐渐良心发现、弃恶从善呢!”
尧帝说:“我要试练他一番!”
于是,尧舜二帝联手开创中华文明事业新局面的故事,作为一段千古政教佳话,徐徐展开了深邃优美壮丽的乐章!
为了试练舜治家的才能,尧帝把自己最漂亮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配给大舜为妻。两个美女公主与大舜非常恩爱,从来不敢以贵骄姿态对待大舜及其亲戚,后来大舜去世,娥皇、女英的眼泪,染遍湘江翠竹,姐妹俩泪尽投江,从此,带斑点的竹子称湘妃竹,以纪念娥皇、女英与大舜的爱情!
尧帝又派九个儿子与大舜交游,大舜与九皇子相处十分亲密,每日修习文籍、操练武艺、讲求天下治道,十个少年相伴翩翩而行,民众纷纷围观、赞不绝口:“真是天下有道,人间多俊彦之士呀!”
大舜受赐历山之地耕作,历山之人原本常为田界而争吵,见大舜如此恭敬谦让,家家主动让出田界而相互协作,民风为之淳厚;又受赐开办烧制陶器的窑穴,陶工们烧出的陶器日益精良;四方民众自愿集聚在大舜身边,历山之畔,一年而成村,两年而成邑,三年就建成了远近闻名的都城!
大舜还虚心礼贤,当时著名的贤士“八恺”被大舜请来主持农工商百业的管理;又请来“八元”贤德之士,主持发布推广“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一时间历山之城,被治理得天下闻名。
尧帝经过对大舜的三年试练,知道他可以托付天下,于是就让舜到中央政府担任司徒、百揆(宰相)、四门之宾等重要官职,内政外交一番试练,中外百姓都连连叫好。
为了考验舜处变不惊、处置果断的意志品格,尧帝命舜率人巡视各地洪水灾情,数次路遇暴风雷雨,众人惊慌胆战,舜却震惊如常、毫不迷乱,不仅详细考察记录了各地水灾、交通等各项民生实况,还展现了过人的领导处置能力和刚毅镇静的意识品格。
于是,尧帝在文祖之庙举行隆重的禅让大典,正式宣告天下,把天子之位禅让大舜,自己退居国老,让舜代行天子之职,为摄政,由天下诸侯、百姓最后确认、定夺。
尧在舜摄政二十八载后去世,天下感戴其美德无以复加,历代景仰不尽,孔子称赞“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就是称赞其切实贯彻、体现了中华古典宪政“天下为公,不私权位”的伟大精神与高风亮节!
舜摄政代行天子之职权,第一件事就是“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在者察也,在璇玑玉衡就是观测天上的北斗七星的方位,进而整齐日月五星(七政)的天文规律,以准确制订历法、指导农工商等民生百业。
第二件事是在尧都平阳举行新天子的就职大典,舜帝率领诸侯举行祭祀上帝、天地四方(六宗)、山川群神的盛大典礼,觐见四岳和各地诸侯国君(群牧),与诸侯交换五瑞(美玉),作为华夏联盟之内新天子中央与地方诸侯两极政府之间彼此诚信以待、上下同心、中华一体的符信(凭据)。
据此可知:中华文明巍然一体的意识,确立于中华古典宪政的固有制度体系中,而当时治玉工艺之精美,不仅寄予着中华一体的伟大宪政观念,更表明当时中华文明在农工商、政教礼乐、天文艺术等各方面的繁盛。
第三件事是确立四方诸侯(群后)每年定时、分批地来首都朝觐天子一次,天子在第五年要巡守四方诸侯一次,中华古典宪政核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被稳固确立下来。诸侯要在朝觐天子时汇报地方民治的成效;天子随时派出官员,到诸侯国考察当地治理的实际情况;表现优异的诸侯,天子特赐车舆、绣服等用以表彰,表现不佳则警戒之,表现恶劣的,则讨伐之。
第四件事,是考订天文历法制度,确保日月、四时、礼乐、律吕、度量衡等各地规制的统一,中央地方之间定期予以校正。
大舜摄政的第五件事,是划分中华大地为十二州,封十二座名山为各州镇州山神,保佑各州苍生、天下万民有山林之美、山水神明之佑,从而衣食无忧;疏浚大川,使洪水获得初步治理,天下水陆海域的航运、交通体系逐步恢复并日益发达。
第六件事是在八恺、八元治理历山之都推行的“五教”基础上,推出“五典”即五种文明生活、公共秩序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体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教、五典,后来经过周公、孔子、儒家等诸子百家、历代贤哲的大力弘扬,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信仰:父子有亲称仁,君臣有义称义,夫妇有别称礼,长幼有序称智,朋友有信称信,也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道。
第七件事是确立刑罚制度体系。熟悉人性弱点者当知:男子生性刚强鲁莽,故而容易滋生事端,譬如吃喝嫖赌抽之类,必须以刑罚威慑之;女子生性柔媚精细,故而容易滋生是非,譬如婆媳妯娌、远亲近邻等等纠纷,也必须以刑罚威慑之。所以,大舜治理天下的第七件事,就是制定刑法,宽猛相济、公正无私,天下百姓慑服。
第八件事是流放共工、驩兜、鲧以及三苗、浑沌、穷奇、梼杌、饕餮等不受中央政府管束的诸侯、部落,其中,穷奇、梼杌、饕餮部族,还是少昊、颛顼、黄帝大臣缙云氏的后裔,也就是“官二代”中的威名赫赫者,大舜毫不含糊,依法予以放逐惩治。
第九件大事,是舜帝巍然建立了全球史上第一个完备的宪政文治政府体系:1,四岳十二州牧,不治而议论,代表天下诸侯民意,犹如今日议会;2,百揆,总理中央政府事务,即冢宰、丞相,辅佐天子、总领百官;3,司空,平治水土,执掌天下水利、土壤、贡赋、财税、交通、航运、建造等;4,后稷,主管天下农耕;5,司徒,主管百姓教化;6,司寇,主管刑罚;7,共工,主管全国制造业;8,虞官,主管全国山林水泽、草木禽兽保护;9,秩宗,主管天下祭祀;10,典乐,主管天下教育学术;11,纳言,主管天下舆论,受理天下词讼、言论。
今观“纳言”一职可知:中华古典宪政制度体系之完备,极富公开、公平、公正的民主精神。早在尧帝时代,就在天子朝堂之外,设立诽谤木、敢谏鼓,任何臣民,无论贵贱,均可击鼓鸣冤、击木上言。
大舜在尧帝自由言论-舆情制度的宪政基础之上,增设专门的舆论官“纳言”,将审查、发布天子命令,与接受、受理人民诉求结合在一个常设的机关官署之下,纳言直接向天子、宰相负责,不受三公九卿等权贵阶层的阻挠,舆论自由成为伟大中华民主宪政机制的重要内容,今日天安门前巍然屹立的华表,就是伟大中华古典民主精神的遗迹。
舜帝三十岁以平民匹夫而受众推举,摄政二十八载后,守尧帝丧三年,然后正式即天子位,又执政五十年,以一百一十一岁的高龄去世,所葬之地在湖南九嶷山,称零陵。
《史记·五帝本纪》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精确揭示了尧舜二帝的伟大宪政成就。中华民族受尧舜“天下为公”精神的感召,不断奋进、拓展,推动仁义礼智信的五常宪政德教、人类大同宪政治理的文明进步事业,接续攀向长治久安、灿烂辉煌的巅峰!
欢迎关注毛峰微信公众号“清风庐”:houseof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