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峰  >>  正文
毛峰:世上的一切之一百零八——爱是独自挣扎于幻境,最美的电影之罗西里尼的《爱情》
毛峰
2016年08月22日

不知多少次了,当代那些所谓声名卓著的电影在播放15分钟左右就把我送入了梦乡,直到被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做爱的声音吵醒。从此养成习惯,快进键贯穿观影全过程,偶尔被爱情场面打断而已。

昨晚,我却被一个电影所震撼,不仅快进键不敢使用,就连喝水、吃零食等“必要情节”都被省略了:意大利著名导演罗贝托·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1906-1977)拍摄于1948年的经典电影《爱情》!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场爱情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似乎自己也要化为灰烬!

《爱情》由两个故事构成:一个叫《人间的声音》,描绘一个独守空闺的妇女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企图从电话中唤回在外沾花惹草的情人而最终徒劳的故事,意大利著名女演员安娜·玛格娜尼(Anna Magnani)在最后一个镜头中,死命地将电话线缠绕在手臂和颈项上,似乎全部生命就要伴随电话那边情人的挂断而崩溃,影片就以这个近乎自杀又近于自虐的镜头结束!这部分影片命名为“人间的声音”,凸显着这样一个千古不变的现实:人就以爱恋为他的整个世界,一旦爱情消失,人间也就不值得居住了!

另一个故事《奇迹》则凸显出罗西里尼作为当今无人能够企及的真正电影天才深厚的艺术功力:山上放牧的虔诚天真的牧羊女(安娜·玛格娜尼饰演),遇见一个偶尔路过的美男子,误以为他就是梦寐以求的神子耶稣,在热烈崇拜和被诱以美酒的情况下失身,酒醒之后“耶稣”早已不知去向,但牧羊女却有了身孕。可悲的是,她宣称自己怀上了神的孩子,不仅遭到众人的嘲笑侮辱,且沦落为流浪的乞丐。临产的牧羊女在痛楚与幻觉中攀爬于荒山之上,身边只有一只神秘的山羊伴随。

《爱情》着力刻画了爱情的悲剧本质:对某个对象的迷恋可以完全不顾这一对象的真实品质,更不顾及这一爱情所遭遇的任何敌对环境。导演深深地同情陷入爱情幻觉与虔诚信仰中的牧羊女,鄙视那些嘲笑侮辱她的自私残忍的城镇居民,镜头以牧羊女居高临下的角度,俯瞰将牧羊女驱赶出来的整个城镇,在道德上宣判了那些自私卑鄙的城镇生活的死刑。牧羊女仍独自一人,忍着剧烈的腹痛,挣扎向上攀登,将侮辱她的邻人与城市远远抛在身后。

突然,牧羊女眼前展开一幅奇丽的图景:远山之上,一座雄伟美丽的教堂屹立着,向她发出隐隐的召唤。她强忍剧痛,沿教堂台阶,向心目中的乐土,挣扎攀爬而上!但当她爬到教堂门前,却发现教堂空无一人!没有人来帮助她!她挣扎着、匍匐着,爬进教堂的一个阴暗的侧室,死命抓住墙壁上的木桩,硬是自己产下了一个婴儿!牧羊女在受尽侮辱与痛苦后,终于面对自己啼哭中的孩子,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影片至此结束。

中国人形容不世出的天才为“笔扫千军如卷席”,罗贝托·罗西里尼的才华足以当之。这位以《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而享誉世界的导演,毕生的电影主题是“坚持一种信念,敢于抵抗一切压力,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伟大人类精神。这种人类精神也贯穿在这部电影《爱情》中:牧羊女实际上象征着全人类,为了一个绝美的幻景、一个虔诚的信仰,一次次献身、一次次被骗、一次次挣扎攀登,如此周而复始,以至无穷:“其余心之所善,虽九死而犹未悔”!

那源于一次失身、却被错误地赋予神性的孩子,其实不就是人类自身命运的缩影吗?人类一次次被赋予“神性”,被赞美成“顶天立地”、“万物之灵”、“神的完美化身”,可人类的一切作为,岂能与人的称号与自我期许相匹配!

人们残忍地嘲笑侮辱牧羊女,却不懂得怜悯自身:谁没经历过爱情、谁没陷入过迷狂呢?而牧羊女的虔诚天真、挣扎奋进,不正是人类历史的逼真写照吗?先知耶稣止住众人围攻一个妓女说:“谁又是无罪的呢?”众人都住手了。人类本当相互怜悯啊!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使事物超出自身、进入完美幻境的“爱情”!

被举世仰慕的好莱坞明星英格丽·褒曼,看过此片后叹道:“这才是真正的电影!”遂毅然告别好莱坞的明星生涯,来到意大利,追随已有妻室的罗西里尼,被当时美国公众和媒体谩骂为“道德败坏、名誉扫地的坏女人”。褒曼给了罗西里尼生命中“绝美的十年”,并成功主演了罗西里尼1950年代的许多著名影片,亲身实践了以信仰与幻觉对抗人们非议、迫害的“罗西里尼式的”爱情。

真爱是独自挣扎于幻境之中。无论那爱的对象是什么,无论这爱带来何等样的痛苦与后果,人类挺身其中,感受那无尽无休的虔诚、天真、幸福、一无保留的执着与奉献,无论这芬芳而辛辣的玫瑰如何使心灵淌血,也在所不惜。

爱、幻觉与挣扎,是人类的天命。

背景链接:

罗贝托·罗西里尼:1906年生于意大利。

1945年以《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而享誉世界,成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最重要代表。

1948年的《爱情》与《德意志零年》等影片象征着他的创作进入更具心理特点与观照人类生存的根本状况的时期。

1950年的《斯特隆波里火山》、1952年的《欧洲51年》与1954年的《意大利游记》均由英格丽·褒曼主演,上述特点更加鲜明。

其中《斯特隆波里火山》可谓《爱情》主题的延续:二战后,被难民营收留的英格丽·褒曼匆忙嫁给一个复员士兵,随他回到家乡、斯特隆波里火山脚下的一个小岛,靠打鱼为生。褒曼无法适应岛上生活的贫穷闭塞,只身翻越火山,企图渡海出走。浓烈呛人的火山烟、长途攀登的疲惫使她几度昏死过去,正当她痛哭着乞求上帝帮助时,海鸥振翅飞翔起来,意味着海岸就在眼前:新生活的海浪正簇拥到她脚边!

1960年代初,由于意大利评论界对罗西里尼电影的冷淡和排斥,他陷入深刻的创作危机,中止电影工作长达两年之久。

1964年和1967年他分别拍摄了5集纪实性故事片《铁器时代》与12集纪实性故事片《人为生存而斗争》,与儿子伦佐·罗西里尼合作完成。

1966年的《路易十四的执政》与1970年的《苏格拉底》、1972年的《小夜曲》、1974年的《笛卡儿》、《一年》、1975年的《救世主》等影片,大多被称为“教育片”,专供电视台播放,被许为“具有哲理内涵电影的楷模”。

欢迎关注毛峰微信公众号“清风庐”:houseofwind

【责任编辑:管理员】
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国际文化传播学、中国国学传播、西方哲学艺术等人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