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  正文
杜娟:走过东三环,仿佛走过曾经的十年
杜娟
2016年08月29日

从Rosewood里的餐厅出来,朋友说他住在嘉里大酒店,走回去就可以。我说那好,国贸这段东三环常常开车经过,却也是多年没有走过了。

经过星星点点的渣打银行大楼,高耸的FFC和新建的两座更高的楼,很快就到了嘉里。

一路上行人比我想象的要多,初秋北京的夜,留着一丝夏的温热,微风徐来,少有的舒适和惬意。白天里熙攘喧闹的国贸在这样一个周末的夜色里也少有的安静。

于是,送完友人,我决定接着再往前走走。没想到,平时开车也就是两座立交桥之间的距离让我回忆起自己在北京的整个青春。

我经过了三个公交车站,看到了零零散散等车的人;遇到一个抱小孩的男人,看样子像是住在附近的居民;见到很多穿着朴素的打工者,大都拎着一个袋子匆匆走过;经过两个街边的社区公园,有跳广场交际舞的大爷大妈;还有几个外国人在街边喝着啤酒。

已经有很多年,不曾在北京这样一个人特地走路,仿佛超过一站地铁的距离就应该驾车前往。这座城市大得疯狂,稍微一出门办事就是一小时以上的车程,走路从来都不是出行的优先选项。

每天,我开车从东三环上经过。今夜,换了个角度,走在下边看着硕大无比的国贸桥,仿佛有种置身异乡的陌生感。然而,我并不觉得这个钢筋水泥的庞然大物和人行道上的生气格格不入。相反,和右手边建外SOHO底商里好多接地气的小店灯箱牌混搭在一起,有种大城市别样的和谐。

我去过很多城市,尤其在国外的时候,常常一个人暴走在那些城市的街头,一来是因为国外的城市大多很小,二来随走随停是漫无目的旅行的最好方式。

走在国贸桥下,仿佛第一次去法兰克福走在中央火车站往南的那条主路旁的人行道上。

惊人的相似感。

2012年,航班到达已是傍晚,我一个人拖着行李从机场搭地铁到了火车站,再步行到预订的酒店。那是一次无所畏惧的旅行,前一天的晚上还在办公室加班,下班之前订了一家靠近火车站的宜必思,第二天夜里,我已身在德国,一个人在酒店旁边一座废弃的桥墩下面闲逛,看几个年轻的男孩放着音乐练习滑板。

而此刻我身处的国贸桥,和那年我觉得充满了工业感的法兰克福一样漂亮,甚至更加现代和绚丽。或许,太久没有用双脚去感受这个城市,忽略了近在身边的美。一心向着远方缥缈虚幻的美感,脚踏实地的时候才知道身处的周遭已经足够好。

经过那几个公交车站,看着一边等车一边刷着手机的人,一下想起大学时我坐的最多的西直门站和大柳树南站。那时候,两块钱的地铁当然没有几角钱的学生公交票划算,于是,不管去哪儿,公交车都是首选。

从大二开始,因为CCTV杯英文演讲比赛获奖,我得到机会在新东方任教,平时的晚上和周末都坐着公交车穿梭在北京的一条条街道去不同的教学区讲课。现在还能留下印象的有公主坟、海淀黄庄、大钟寺和保福寺,其实还有很多地方的校区,现在都记不太清名字了。

那时候我觉得从西直门到公主坟就已经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了,每次要坐着运通103晃晃悠悠一个小时才能到,讲课三个小时,再晃悠回学校,已经晚上10点。

在其他同学忙着社团活动、恋爱、考研和逛动物园的时候,我大学里的所有课外时间基本都在讲课,也是那三年的日子让我渐渐熟悉了这座北京城。那时候,我还远远没有爱上这座城市。我只是很喜欢我的北京学生,他们大多礼貌,懂事,可爱并且有很有教养的父母。

回忆着在别人眼里十分辛苦,而在我心里却金光闪闪的大学岁月,已经走到了建外SOHO,北京的高校大多在西边,我第一次真正来到建外SOHO已经是2009年从美国研究生留学回来,面试了一家法国公司,办公室在建外SOHO,当年我出了地铁站的时候,觉得这个办公地点好高大上,就是离我熟悉的西直门太远了。

那家公司给了我offer,月薪7500。我妈说企业不如事业单位靠谱,让我拒了那家公司。我亲自给公司的人力总经理打了电话,道歉了好久。

后来的年月里,我无数次经过建外SOHO,每次身边的朋友骂那几座楼建得太丑,时间久了,我也觉得很丑。

可是今晚,真正走过它的身边,还有它前面的银泰中心,我觉得一点也不丑啊。

工作之后,国贸成了常常要来的地方,再也不是曾经觉得非常遥远的目的地。

这里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金融中心,我也渐渐熟悉这里的写字楼、商场和他们的地下停车场。留存着记忆的西直门,却是多年没有回去过了。

那天我下载了一个APP,输入你觉得重要的日子,它马上计算出今天距离那个日子的天数。我输入我真正来到北京的那一天,距离今天已经4379天,听起来仿佛并不是很久。此刻走在东三环的路边,才感到这四千多天已带给我太多的改变,让我真正爱上了北京。

我有幸在回国之后顺利地考进了心仪的工作单位,提供了良好的住宿条件,并不曾有过北漂的日子,没有电视里讲的挤在十几平米的地下室里泡方便面的生活经验。

这座城市对我算是温柔相待。

刚回国时,我爱拿美国的一切和这里比较,也曾做出对它非常负面的结论。

然而,我从来不去抨击赋予我珍贵的价值观的城市。在无法选择的时候,永远不去抱怨没有选择。我去过美国几个主要的大城市,从公平和自由度上来讲,北京是最像纽约的城市。

这里有财富、政治、艺术、学术。相对于中国的其他更多的城市而言,北京努力提供着相对来说更大程度的公平和平等。

在我工作之后几年的日子里,这座充满机会的城市让我结识了太多有意思的人,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因着这座城,我和世界的连接更加紧密。

我也从这里飞到了美洲、欧洲、大洋洲,我看到了更多有意思的人,听到更多不同寻常的故事。当我飞到西澳大片大片的红土地上时,十年前每天挤着公交车去讲课的公主坟再也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那时候,我很感谢北京。

每次从别的城市飞回北京首都机场,开着车在自己城市的街道上时,都会觉得“还是北京好”。

今天和我一起吃晚饭的这位朋友,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位高管,澳大利亚人,出生在新西兰,生长在澳大利亚,后来在伦敦工作十二年,又在温哥华工作若干年之后外派到北京工作了四年,2014年回到了温哥华。

他说,他很庆幸曾经在北京生活、工作,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化。我说,我也是。

席间,我说忘记了第一次在哪里见到的。他说是在天津举办的一个国际行业大会上,并不是在他东方广场W2的办公楼里。我问什么时候,他非常肯定地说是2010年,因为那一年他刚刚被派往中国。我不敢相信我们已是六年的朋友。

那一年,我刚刚开始我的职业生涯。

今夜,无意中走过东三环,仿佛放电影般看到过去的十二年。眼前浮现出十二年前,那个对未知的将来虽然懵懂却充满勇气和力量的女孩。

这个轮回,我,对北京,充满了感恩。

关于作者:杜娟,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