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彪  >>  正文
耿彪:电信诈骗与数据泄露,联合作战的套路有多深?
耿彪
2016年09月02日

(图片来源:互联网)


电信诈骗案件一直都有,只是像如今这般在连续一周之内出现两个并且都出了人命的还是很少见,更何况出事者都是懵懂的大学生,死因竟然也都是心脏问题,当然这还要与学生数据泄露挂上钩。

诈骗犯是如何获得学生的个人数据的,山东准大学生刚刚获得助学金为何诈骗犯就可以知道其具体姓名电话号以及银行账号?难道这么重要的信息系统就这么容易被黑了?笔者对于这点甚感疑惑。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国家加大力度打击电信诈骗,但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总有人会上当。这次,他们把魔抓伸向了涉世未深的学生,结局令人叹息。

说起来涉及到钱财的事情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陌生人向你询问银行卡、各种费用等,起码在第一时间就要想一想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否有破绽,是否确有其事,如何去验证一下他说的话。但是,无论从道德约束还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件事都没有商量的余地。据媒体报道涉案嫌疑人已全部落网,而其中不乏与受害者同龄的人,我们在抱怨逝者的鲁莽和脆弱的心理同时,是不是要回过头来想一想到底这件事是如何发生的,怎样才能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当然这样的事情不是个案,有多少是没有被报道的,而那些电信诈骗者的无良行径又导致了多少家庭家破人亡?不过笔者不讨论怎么破局电信诈骗,而是更多的从互联网的方向来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数据泄露已是常态

说起数据泄露,如今互联网盛行,移动手机已成为人们出行必备的电子设备,而用户数据泄露也不是一朝一夕了,从学校信息开始,一般上大学开始接触的外界食物多了,在网上的痕迹也就多了,这时候可追溯的地方也就多了,这样一来就给了不法分子可趁之机。从我们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等基础信息,加上兴趣爱好、消费能力以及近期需要的产品等,这些信息可以有效的帮助平台进行用户管理,可是基于目前用户平台的安全性达不到应有的水平,所以用户信息很容易被黑。

而除了一般的用户平台,所谓的机构问题也很多,否则此次被骗女生头一天通知助学金,第二天就被不法分子获取该重要信息,而这样的骗局本身就有很高的干扰项,加上用户被诈骗分子诓骗时情绪激动,在辨别真假上本身就处在了弱势,这是数据问题。

诈骗的套路本就是与互联网联合作战

诈骗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已是普遍现象了,通过互联网截取用户信息,并从中挑选可能成功的诈骗对象,然后利用各种借口来撬开你的防守。各个环节都有专人,从数据收集到电话诈骗,再到银行账户,提现取款等。

我们要知道不法分子只要花几百块钱就可以获得上千用户的基本信息,其中很有可能包含用户在各个平台啊敏感信息,而平台、中介、购买者仿佛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们肆意的将平台用户的信息泄露出去,无论对方是谁,是否是诈骗的,只要愿意付钱信息便会双手奉上。我们平常经常接到诸如“是否要做投资”、“是否要买房产”、“是否有时间参加一些有价的会议、课程”等,说明你的手机号起码已经泄露了,收到陌生的短信链接切记不要随便打开。

这是互联网的“漏洞”?

好多互联网平台本身安全性就不高,这就方便了一些黑客盗取信息,而同时也有一些平台兜售用户信息来获利,这就使得在互联网平台的用户信息泄露,这是互联网的漏洞,同时也是我们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不可避免的。

数据泄露或许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也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小人物信息泄露就无所谓了,此次两起大学生诈骗都是随机的选择,不是刻意的,家境都不怎么好,但结果是成功利用其用户心理作案成功,我们在看事情的同时也要给自己敲响警钟了。

笔者认为电信诈骗不会消失,数据泄露也不只是单纯作用于诈骗中。我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要上网,不可避免的要进行数据操作,而一些个人重要数据也的确会存在泄露的现象,那么首先我们要学习如何去辨别诈骗,第二在诈骗发生之后能否调整心态,毕竟生命才是更宝贵的。或许这个“坑”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小,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只要有人能做出来就没有攻破不了的数据库,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泄露更多重要的信息,同时要能机智的辨别所谓的诈骗骗局。

【责任编辑:管理员】
科技专栏作者,专注企业实战电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