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  正文
杜娟:找一种方式和世界连接
杜娟
2016年09月12日

面对眼前的朱光耀副财长,我像个学生般聆听他回答每一个问题,补充自己对财税和金融知识的短板。

这是我来到杭州参加的第一场发布会,这场发布会对我来说似乎有着别样的意义。

并不因为他是财政部副部长,我是记者。恰恰相反,从业许久,这场发布会我因兴趣而来,并不为了工作。

他一共回答了10个问题。原谅我想将它们罗列出来:美联储利率问题;支持金墉行长世行连任;浙江企业家精神;钢铁去产能;习奥会晤;亚投行问题;中国改革政策;货币政策;供给侧改革进展;实体经济问题和国际税改改革。

看起来,这些话题离袅袅炊烟有些遥远。我们眼下一天天的日子,猪肉白菜的价格仿佛更能牵动人们神经,哪家幼儿园更好,哪里的家电打折促销更能影响人们下一刻的生活。

于年轻人而言,婚姻里的姐妹羡慕单身的自由,而围城外的女子羡慕有家的幸福。这仿佛是牵绊着我们日常每一天的主题。

每个人都有各色的烦恼,我也不例外。坐在北京开往杭州的高铁上,心情并不愉快。

这次来到杭州,比以往轻松了很多。之前每一次参加国际会议,行前总会安排大量的采访计划,达沃斯、博鳌、高层发展论坛、国际矿业大会、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年会……恨不得每天的采访和会面用分钟计算。

我从来没有像9月2日听朱光耀的发布会那样心情放松而又专注于他的所有内容听完整场。之前忙碌的记者生涯,每一次重要的发布或是讲话,都要手脑配合一心二用,一听到有价值的内容,马上敲出来发给后方编辑出网络稿件,然后写成英文出一次英文稿件,还要写微博,结束之后还要做补充采访写给第二天见报的稿件,整个过程和打仗一样。等一切结束,只希望脑子清空一切,放松绷紧的神经。

听完朱光耀的发布会,我喝了一杯免费的咖啡,下午约见了某公司的高层做了一个专访。一切都安排得井然有序。

之后的几天里,我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首脑,有些从媒体中心的走廊匆匆走过,引起喧哗一片,有些则是通过大屏幕上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

在这几乎和外界隔离、困在一个小联合国一样的大办公室(有媒体戏称其为“大网吧”)的几天里,我们接收到的大多信息都有一个主题,我们看到的所有人都有同一个标签,那就是多样化。

我看到来自世界各国的很多美丽的笑脸,也看到很多倦怠和傲慢。我好奇他们每个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当这几天会议结束,他们搭上返往全世界各地的航班回到家里,是面对一个温馨的家庭,还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屋子,是一份让人阳光灿烂的工作,还是继续得过且过的生活?

一个资深的媒体朋友,白天忙着指挥手下的记者写稿件组版面,内容不是美联储,就是亚投行,不是国际合作,就是贸易争端。晚上跟我说,结束之后要在杭州多待两天,终于不用每天洗衣做饭带孩子了,趁机换换脑子给自己放松一下。

莎士比亚说过特别经典的一句话,生活是一个舞台。

在这样的场合里,我们穿着西服或裙装,收起琐碎,收起不如意,收起自己小世界里的期待和失望,兢兢业业地扮演安身立命的角色。

每个人都像一台电脑,感官就像是一根网线,通过它我们与世界连接。有时风雨,有时浪漫,有时山清水秀,有时一地鸡毛。

一场遥远的会议,一次未知的远行,一段长时间的项目加班,让我们偶尔抽离个人的小世界,忘记自己华服下的疮疤,忘记情感里的你追我赶,忘记生活里的鸡毛蒜皮,我们去和与自己无关的世界连接,让那个无关痛痒的世界给我们安慰。

当回程列车的鸣笛声响起,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到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去,并不会因为短暂的抽离而有任何的改变。

不过,至少可以给自己一句安慰,没关系,身后有个大大的世界,总可以容得下小小的我。

关于作者:杜娟,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