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  正文
杨军:时尚界教母苗族村寨寻找创作灵感
杨军
2016年10月09日


娜塔莉·吉普森和乔恩·威林恩斯参观贵州河湾苗学研究院内的博物馆  李佳栩 摄 

几年前,娜塔莉·吉普森曾到北京参加过一个时装秀,当时她顺道去了一个市场,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了苗族的传统服饰,并被苗族服饰那精美的设计所吸引,甚至还买了很多衣服带回伦敦,但当时她并不知道未来将有一次绝妙的旅行在等待着她。

“从那时起,我就对苗族人很感兴趣。”78岁的吉普森这样说道。

她的中国学生发过很多少数民族的资料给她。

但她从没想过自己能有机会去到中国西南部大山深处的苗族村寨拜访。

因此当吉普森和她的先生乔恩·威林恩斯(世界著名画家)收到IAIA艺盟国际艺术留学机构邀请他们前往贵州苗寨采风调研的消息时,感到十分震惊。

艺盟的老师陈禹含告诉记者,“我们的学生期待能和顶级艺术院校的讲师有更多的交流,与此同时,许多著名的设计师也希望能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的文化。”

从1980年至今,娜塔莉·吉普森就一直担任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时尚印花专业的系主任。

她是著名时尚大师斯特拉·麦卡特尼、约翰·加利亚诺和亚历山大·麦昆的导师,被业界称为时尚界的教母。

正是由于她在时装设计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2014年,娜塔莉·吉普森被授予大英帝国员佐勋章。

对于吉普森的到来,艺盟表示非常欢迎,而且吉普森本人也非常看重这次拜访苗族村寨的机会。

吉普森说:“我没想到这次能够了解到这么多关于苗族人的东西。”

两位英国艺术家和中国学生们在贵州省采风调研了一个星期,参观了一些博物馆、集市和苗族村寨,对刺绣、银饰锻造和蜡染等民族工艺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娜塔莉·吉普森正在拍摄蜡染作品  李佳栩 摄

在他们调研的这些民族工艺品中,银饰,是苗族人必不可少的装饰品;苗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施洞镇的银匠村,他们进一步了解了银饰锻造的复杂工序。

在贵州河湾苗学研究院内的博物馆里,吉普森了解到了苗族人民丰富的历史文化,也见到了很多苗族服饰,比如绣着苗族图案的头巾。还有关于苗族起源的故事——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从蝴蝶妈妈生下的蛋中孵化而来,因而万物生来平等,不分高低贵贱。

这些都给吉普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说:“这些故事能给我的设计和教学带来灵感。”

吉普森经常出国旅游,寻找灵感。

她还在印度开了一个印花工作室,每年都会去到当地的部落调研传统印花技术。

吉普森表示,“旅行真的能激发我的灵感。”

吉普森希望能把这些苗族元素融入她的设计当中,还想把她在贵州收集到的精品展示给学生们看。

吉普森非常支持这种形式的采风活动,她认为不论是对专业人士还是学生都有好处。因为这样能让他们接触并知道怎么样把传统元素运用到时尚设计中去。

这是乔恩·威林恩斯第一次来中国,当谈及自己的感受时,威林恩斯说道:“这次采风堪称一场视觉盛宴,学生们可以从中找到很多绘画的元素。”

吉普森和威林恩斯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能让他们发掘到更多关于时尚的灵感。

吉普森还说:“中国有很多个少数民族,因此还有更多灵感的源泉在等待着他们去发现。”

“在当下,这些传统元素依然存在,实在是太好了!”

关于作者:杨军,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