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森  >>  正文
杨应森:西安的“港”<br>——“丝路中俄”全媒体采访团随笔之一
杨应森
2016年10月23日


“丝路中俄”全媒体采访团抵达西安。孙晨摄

西安,古称长安,中国最早的城市,也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最久、建都朝代最多的古城,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港”,本意是指可以停泊大型船舶的江海口岸,现在虽把机场也称为“空港”,也不过是借义引申罢了。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既不沾“边”、也不靠“江”、更不临“海”,在许多人的眼里,西安与“港”似乎是“八竿子打不着”。

但是,今天的西安人却似乎对“港”情有独钟。

西安、咸阳之间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以机场为核心规划的临空经济区,称为“空港新城”;以铁路、公路为依托的物流集群区,叫做“西安国际港务区”;“国际港务区”里的公路交通运输中心,也被命名为“西安公路港”。


采访团记者冒雨在西安古城现场采访。杨应森摄

西安的“港”不仅为西安人津津乐道,而且得到了国内、乃至海外的认同。2014年年底,“西安港”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国家代码和国际代码的“内陆港”,这意味着西安可以真正以“国际港口”的身份面向世界。

采访空隔,我幸会了当年初中的老同学、西安市潮汕商会秘书长、著名书法家吴培坤先生,当他了解了我此行的“任务”时,便告诉我,西安的“港”是“内陆港”、“无水港”,它把“港口经济”的空间由沿边、沿江、沿海移向了内陆。

席间,吴培坤先生意犹未尽、当即在其工作室泼墨挥毫,为我们采访团写下《一带一路》的书法墨宝作为礼品赠行,并高兴地说:“预祝中俄采访团顺利完成任务。”


吴培坤先生赠送的墨宝。 杨应森摄

西安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而今天的“港”,就是陕西、西安为突出“新丝绸之路”之“新”的一大创新亮点。

在接受“丝路中俄”全媒体采访团时,陕西省副省长王莉霞也对中国和俄罗斯的记者们大谈西安的“港”。她说,西安人希望通过“港”的建设,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促进要素在中西部地区的快速流动、拓展“新丝绸之路”的开放通道。

“港口经济”就是“流量经济”。西安的“内陆港”、“无水港”模式,就是通过与沿海、沿江、沿边的港口口岸合作,实现“港口内移、就地办单、多式联运、无缝对接”,通过陆陆联运、海铁联运、陆空联运,扩大流量、加快流速,彻底颠覆了内陆地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传统流程和传统模式。

目前,“西安港”已经与天津港、青岛港、上海港、宁波港、连云港等14个沿海港口合作;2013年11月底,“西安港”开通了“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不到2年时间,已运行了250多班次。

“西安港”管委会主任杨明瑞说,现在,开往中亚5国的“长安号”已实现每周3列的常态运行;今年开通的“长安号”中欧班列,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直抵波兰华沙;9月初,“长安号”中欧班列的管理人员已到了德国汉堡。


西安国际港务区广场一角。孙晨摄

杨明瑞说,从西安向中亚运送货物,普通列车约需1个月,而“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可缩短到6至10天,运输成本比公路降低30%左右。

2013年底,“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开通;2014年底,墨尔本港直发“西安港”的海铁联运航线开通;今年3月,国内首条“陆空联运”的跨境电商货运直飞航线开通,“西安港”打造“陆海空”国际综合联运枢纽已俱成型。

“港口经济”就是“开放经济”。王莉霞副省长对中国和俄罗斯的记者们说,正是以“港”增强开放意识、扩大对外开放,2015年,陕西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00亿美元,实现了12.8%的增长、位居全国第5位。

G20杭州峰会期间,普京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赠送冰激凌的新闻,被俄罗斯媒体追捧了多时。我对同行的“今日俄罗斯”通讯社记者尤利娅说,希望尽早开通往来于俄罗斯的“长安号”,让我在广东也能吃到正宗的“俄罗斯冰激凌”。


尤利娅(左2)与同事一起采访。杨应森摄

尤利娅笑着说,她也希望尽早开通“长安号”,在俄罗斯就能品尝到地道的西安“肉夹馍”、“羊肉泡馍”,“还有粤菜”。

在西安街头,一位俄罗斯记者买了一包“延安”牌的香烟,他知道我也抽烟,打开后便特意送我一根,高兴地对我说,“这是红色根据地的香烟,毛主席的烟”。

我问他,“味道怎么样?”

“很好,很好”,他笑嘻嘻地竖起了大拇指,“开通了‘长安号’,俄罗斯也许就能买到‘延安牌’香烟了”。

目前,中俄“丝绸之路”创新园、中哈人民苹果友谊园等先后落户陕西;陕西、西安企业也在中亚国家开展了100多个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合作项目。


陕西省副省长王莉霞接受媒体团采访。杨应森摄

王莉霞副省长特意告诉俄罗斯记者,中俄“丝绸之路”创新园内的俄方园区预计明年初开工建设;我感兴趣的是,首批入园的中国企业中,就有来自深圳的“中兴通信”。

一位历史地理学博士认为,“交通工具对‘丝绸之路’的兴衰作用攸关。历史上,载重量相当于数千只骆驼的大型船舶出现,就改变了亚欧交流的走向。”

今天,“西安港”将飞机、巨轮、班列连成一线,正是为“一带一路”成为国际交流的大通道创造着一条立体的、高效的流动载体。

关于作者:杨应森,中国日报网地方频道主编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网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