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十月,我们胸佩党徽、高举党旗,走进了渴望已久的沂蒙老区,短短几天时间,行走在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感受了老区人民的勤劳、纯朴,聆听了“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嫂”的动人故事。六十多年过去了,蒙山秋色惊艳了时光,唤回了乡悉,这里有当地人民引以自豪的无数红色传奇,也有充满喜悦的山乡巨变。此行期间,记者住农户,下果地,寻访户、村、镇果农经济发展及村镇干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可歌事迹。
10月18日上午,经过一夜行程,我们一行到达著名的革命老区临沂,这是一座因临沂河而得名的山水之城,是闻名中外的世界滑水之城,全市人口1083.77万,为山东人口最多的市。
中央党校中直机关分校七支部在蒙阴县烟庄村调研(苏维斌 摄)
临沂市委书记林海峰很有“气魄”地给我们概括了临沂的“气势”: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 、“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旅游城市”等称号。
“该得到的都得到了,”林海峰说,“临沂是有史有圣有文气、有山有水有灵气、有情有义有正气、有城有市有人气、有开有合有朝气的地方。”这一形象概括着实气势如虹,这种气势不是豪言,原来落后的老区去年工业主营收入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全国29个“万亿俱乐部”之一;实现生产总值376.2亿元,全国城市排位第45位!
走在干净、整洁,极富现代气息的城市,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关于老区“老、少、边、穷”的概念,有了强烈的寻访感。几天来,通过与这里的农户、村长、镇长深入的交流,算是对沂蒙老区有了一个较为清晰、完整的印象!
村民张明军:三十年苹果“种养经”
19日上午,我来到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张明军家,主人张明军是一位典型的山东大汉,直爽、实诚,是烟庄村有名的苹果种植能手,家里老婆、两个女儿、女婿、孙女共住一栋有宽敞院子的两层小楼,一看就知是一个较殷实、和谐幸福的家庭。
记者与张明军全家惜别合影。(朱为中摄)
与张明军一家一起吃一顿煎饼包菜的地道山东式午餐后,记者来到张家的苹果园,山坡上,果树连片,挂满枝头的苹果垂弯了树枝,成熟了的大苹果焰红了山头。记者一边兴奋地与张明军夫妇一起摘着苹果,一边聊起了家常。
张明军说,全家15亩果园,年产6万斤,这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种了30多年苹果的他总结了一套高产优质的经验:“品种是丰收的关键,选用含硒的‘红富士’肥料是保障,必须用土杂肥、有机肥,坚决不用复合肥;其次是精细管理,多修剪,套红袋,地上铺上反光膜。”
看着果园的生机,明白这位山东大哥是用整个生命的心血勤奋耕耘着他的苹果园。科学的种植,苹果的品质也大大提高,现在每天有100件以上通过电商物流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丰产不丰收,原因是全国产量偏多,卖不起价。”张明军掰着手指与我算起经济帐,全家每年毛收入12万元,但人力、农资成本占了五成,今年市场饱和,价格下跌,每斤出手价仅1.6元,而市场零售价却在9元以上。谈到这,张明军与我谈了三个期盼:“一盼农资价格有所下降,现在每年农资支出占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二盼政府能统筹种植大户,形成规模化经营;三盼政府能打造全县苹果品牌。”
记者与张明军夫妇一起采摘苹果。(符勇 摄)
张明军自信地说,烟庄苹果脆甜、皮薄,含硒,品质一点也不逊色于响誉中外的烟台苹果,关键是没有统一的品牌,各自以家庭作坊式的销售,缺乏无形资产的支撑!
山东兄弟种植苹果的苦与乐,让我深思!
烟庄村支书王新远:带领村民奔小康
傍晚,我如约来到烟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新远家,听他诉说这里的历史传奇及当前村民的勤奋致富历程。
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传颂着英雄的故事,王新远给我讲述了这里70年前的壮烈,1947年5月,华东野在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七十四师共32000余人,烟庄村六个当时只有十八九岁的年轻姑娘主动挑起村里拥军支前重担,有着“谁第一个参军,我就嫁给谁”的誓言,这是沂蒙老区女英雄群体“红嫂”原型。
中央党校中直机关分校七支部在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领悟“沂蒙精神”(苏维斌 摄)
如今,村头建起了“沂蒙六姐妹”纪念馆,这是村里人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仍激励着全村人勤劳奋斗。
烟庄是典型的山区,属矿石山地质结构,是不宜种粮食的“无粮村”,属典型的果农经济地区,也不是种植苹果的理想地,如何成了苹果产业基地呢?1951年,为“扶植老区建设”,中央专门从辽宁调拨苹果树苗12万株,分配沂蒙山区80个村、400多公顷,当时分配了烟庄村600亩果苗,种苹果的先天条件要有较好的水利设施,村里便发动全村老少开展小水利建设,进行小流域治理,山上修建蓄水池,山下打井、修小塘坝,经过一代一代的努力,如今己形成“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缠绕,山下成坝成串”的水利灌溉局面。谈及这其中付出的艰辛,王新远硬咽了。
解决了供水问题,如何组织生产摆在村委面前,经过反复做村民工作,村里成立种植苹果合作社,引进优质品种,统一采购农资,统一制定生产标准,从源头上控制有害农药的进村,保障了“无公害、无残留”。科学引导,规范管理,连年取得苹果好收成,“全村1042人,全年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90%来自果品收入,”王新远满脸自信!
蒙阴县野店镇党委书记王中华(中)和烟庄村支书王新远(左)接受记者采访
野店镇党支书王中华:扶贫帮困解难题
夜深了,闻知我们驻村调研,野店镇党委书记王中华专程来到我入住的张明君大哥家,叙说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要事。
野店镇与沂源县接壤,距蒙阴县城25公里。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耕地3.6万亩,山地、丘陵面积占95%以上。
这里山清水秀,林茂果丰,民风淳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涌现出了“华东爆破大王”臧西山和著名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英模人物,总人口3.56万人。
镇里立足山区优势,把发展林果生产作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精心实施林果精品工程。全镇果园面积现已发展到8万亩,占全县四分之一,是典型的“无粮食、纯果品”的山区经济模式。
全镇尚有998人需要脱贫,何时能实现目标?王中华信心满满的告诉我:“2017年实现精准脱贫!”这是承诺也是拼搏!
谈到扶贫的举措,王中华如数家珍:
发挥优势,实行果品生产扶贫,以引进优质品种入手,目前全镇己基本形成以优质红富士、乌克兰大樱桃、河北赞黄枣等名特优为主导的品种体系;
统一组织农资供应,用智能化手段配置化肥、农药,从源头上保障了“无公害”;
成立农业服务中心,专人专门服务苹果生产全过程,指导贫困村民掌握种植技术;
对每一个贫困户提供5000个果袋、5000个套装、两袋化肥、120元农药及全年800元果树苗的物资支持;
依托农业合作社对贫困户的储存费用优惠10%,让果农得实惠;
保障果品畅销,并高于平均收购价收购贫困户产的苹果;
这些扶贫措施招招过硬,王中华自信实现明年全部脱贫目标不是没有依据的!
夜深了,秋天的月色洒满安静的烟庄村,这个有太多英雄传奇的土地,这个曾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山村,如今是阡陌纵横,果树满山。是啊,英雄的土地哺育着勤奋艰苦的人民,他们用幸福的乡愁守望长眠在山头的前辈们!
这就是沂蒙老区的精神家园!
关于作者:冯志伟,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