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在"only Data数据进化世界"为主题的浪潮技术与应用峰会上,浪潮发布了"百城万客o浪潮大数据双创行动计划",将投资100亿人民币成立"大数据创新基金",在全国100个城市建设100个创客中心,规划成立100个数据所,扶持10000名创客,从而带动100万就业。
很显然,浪潮正在从单纯的大数据服务商,进而转变为以数据为引擎的创业孵化平台。这种变化,浪潮掌门孙丕恕只用了一句话总结:大平台"包打天下"行不通。
从最初呼吁数据开放与共享,到今天数据社会化推动全面创新,孙丕恕一直在大数据应用不断面临新的瓶颈与鸿沟时表态。在此次云栖大会上,孙丕恕认为,在从当前所处的"数据化"迈向"数据社会化"的进程中,需要推动数据流通并历经"数据资源化"、"数据商品化"和"数据生态化"3个阶段,最后实现"数据社会化"。只有让数据社会化,使数据最大限度的被整个社会所共享所应用,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数据价值、释放数据的能量。这是社会和数据所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过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乃至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然而,跨越当下的数据壁垒与鸿沟却并非易事。数据社会化的状态可以简单归结为"两个人人",人人使用并受益于数据,人人产生并贡献数据。每个个人和组织都既是数据的消费者,又是数据的生产者。从浪潮的实践来看,要实行这一目标,就要以计算作为"数据社会化"的关键,以云打造"数据社会化"的承载环境,而最为核心的则是让数据流通起来。
对此,孙丕恕谈到了两点,一点是让数据流通,另一点则是希望创新开发者获得更多以数据为核心的对等资源,构建并形成更广阔、健康的生态体系,实现"数据生态化"。
以此为基点,其实浪潮集团的定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以浪潮为例,大数据平台不再只是将可流通数据被吸纳、整合、存储,实现"数据资源化"; 接下来,还要实现"数据商品化","社会化"。 孙丕恕表示,过程中,浪潮不可能包打天下。各行各业的应用系统,以及利用数据进行创新、应用、开发等工作需要联合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去完成。这种思路转变,或许是具有大平台背景的科技企业当下最需要的。
眼下,无论是微软、苹果、谷歌,还是阿里巴巴、腾讯,在强调商业模式与技术变革的同时,纷纷把合作伙伴从企业组织扩展到了普通个人,并强调合作共赢。可以说,大平台的优势正在从服务提供者,转变为新兴业态的参与者与助推者,商业利润不再是点对点,面对面的交换,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成果分享。浪潮集团在数据生态链的开发领域,无疑比老对手IBM和甲骨文更懂今天社会变革中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