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敬  >>  正文
付敬:《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将催生新一轮全球绿色革命
付敬
2016年11月03日

本周五,《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即将正式生效,这也将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里程碑式的时刻。经过国际社会的努力,协定生效的条件已经满足:已有至少55个国家加入协定,而这些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至少占全球总量的55%。

这也标志着全球未来气候对话和辩论语境的转折。

未来两周,从11月7日到18日,联合国年度气候变化大会将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举行。大会上,这些推动了巴黎协定生效的国家将首次讨论如何将文本变为行动,同时帮助那些低海拔岛国,内陆国家和受到恶劣气候灾难影响的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事实上,目前全球化在全球遭受倒退的威胁,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在西方国家中盛行,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的威胁和地缘政治的隐患也在不断增加。世界和平进程危机重重,一些国家也开始相互敌对。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在气候领域取得共识更值得庆贺。令人宽慰的是,在气候变化领域,国际上的几个重要的利益攸关方,比如中国,美国,欧盟,印度都"用同一个声音说话",并在努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翻开新的篇章"。

尤其是中国、美国和欧盟在气候变化谈判中起到的带头作用更值得称赞。在以寻求妥协为主线的谈判过程中,它们所呈现出的坚定的政治意志和远见,也适用于寻求全球共同繁荣的其他国际领域的对话。

另外,巴黎协定将在2020年起替代京都议定书,这也意味着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乃至整个发展领域里长期遵循的规则将发生巨大变化。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社会已经开始重视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尔后谈判、批准和实施《京都议定书》及其第二承诺期,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一定进展。

但京都议定书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对缔约方中的附件一国家(工业化国家)强制分配了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而与之相反,巴黎协定只是为所有国家提供了一个框架,加入协定的国家"自主自愿"提出它们各自贡献的指标,实现2020年至2030年间全球碳减排的目标。

比如,中国已经承诺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将努力"争取尽早达峰",它也在节能、煤炭生产和消费和可再生能源使用等方面制定了详尽的计划。

巴黎协定对国际发展领域"游戏规则"的改变,更能激励参与国加入一场"绿色竞赛"中,加速国内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低碳技术的革新,同时增强各自的绿色竞争力。但这也需要联合国提供一个有效机制,鼓励各个国家都能最终实现2020-2030年的自主目标。

目前很多国家都发出了积极的信号,极其认真地表示将履行它们的承诺。

比如,中国的经济发展大量依靠煤炭来提供动力,但是它做到了在控制燃煤增长率的同时,保持了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风力发电厂寻求向欧洲国家出口他们的绿色能源,中国的汽车生产商们也开始在全球销售电动车;而在气候援助方面,中国也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了"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

然而,回顾2008至2012年间的京都协定书及其第二承诺期的成果之后,我们并没有理由自鸣得意。当初,很多签署了协定的发达国家并没有完成它们的减排目标,有的国家缔约了但中途又退出了,更有国家没有在第二阶段的协定上签字。

很多国家都只是耍耍嘴皮子,而没有真行动。如果仔细阅读巴黎协定的文件,不难发现从2009年开始,发达国家承诺在2020年之前,它们将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在2021至2025年期间,发达国家继续承诺每年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目前看来,承诺没有被完全兑现。

其实,在奥巴马当年入主白宫时,发达国家的这些承诺如何落实就是关于气候变化议题国际辩论的要点之一。八年之后,即将离任的他已将巴黎协定作为自己的政治遗产之一。有意思的是,他的继任者是否会兑现他在全世界面前作出的承诺呢?

需要审慎的是,作为全球领袖的美国将如何动员其他国家一起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赢得这场生死攸关的绿色革命。

(本文发表在11月1日出版的《中国日报》上,作者为欧洲分社副社长付敬。姚悦洋翻译。)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欧盟分社首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