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我们学习支部一行踏上了前往黄冈的行程,这是位于大别山腹地的革命老区,黄冈、红安,这是有色彩的地方,之前给我们的印象是模糊的,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主色呢?
几天寻访,走进红安、麻城、罗田、英山等四个国家级贫困县,深入田间、登上山头、造访企业、与乡村干部座谈,多姿多彩、山水相间、富有魅力的黄冈已是清晰呈现,文脉深,文源广,有红、绿、白、黑、橙等多样色彩的黄冈也在心中挥之不去。
黄冈大地风云激荡,武盛文昌。禅祖弘法道场,东坡谪居之地,“活字”发明之所,“本草”面世之域,科举进士之乡。如今的黄冈正谱写“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精彩华章。
红色史诗波澜壮阔
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的红四方面军旧址保存完好,青砖绿瓦记录历史的浩荡。 何朝华 摄
黄冈原名黄州,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党的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回武汉策划“黄麻起义”,1927年11月13日,中国湖北省黄安、麻城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正式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
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红安七里坪宣告成立,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
我们走在红四方面军旧址红安七里坪的“长胜街”,街面不长,红军遗址却不少,辉煌历史犹存!
这里曾发生过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
为缔造共和国,先后有44万黄冈儿女英勇捐躯,其中5.3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名中共一大代表,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陈锡联、秦基伟等200多名开国将帅,铸就了“紧跟党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
我们追寻红色历史印记,站在镌刻着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等题词的黄麻起义纪念碑前。碑前两旁的雕像群形象逼真,气势磅礴。左边塑的是一位武装农民身背大刀,高举铜锣,象征着黄麻起义,右边塑的是红军战士高擎钢枪,奋勇向前,象征着根据地军民坚持武装斗争。
纪念碑后行百米便是烈士祠,陈列着红安全县革命英烈的名册,东边是董必武纪念馆和红安县博物馆,拾阶而上,汉白玉雕塑的董必武像慈祥安逸,馆里数幅照片和数十件实物展示了董必武伟大的一生。董必武是党的一大代表,1903年在黄安中了秀才,祖父经营酱园生意远近闻名;父亲董基文是清末秀才,终身从教。董必武受家风熏陶,故土文化浸润,成就为党的创建人之一,统一战线的开拓者,金融体系的元勋,法制建设的奠基人。1949年建国大典的城楼上,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位为党的一大代表。
瞻仰董必武故居。 潘春华 摄
红安县博物馆里陈列着红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农民运动、举行黄麻起义、创建鄂豫皖根据地等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物和相关图片,歌颂了红安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命、不要家”的老区精神和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星火燎原,建国后,有61名军人成为共和国将军,有“不下马的将军”李先念及刘华清、陈锡联、许世友等,堪称“第一将军县”!在当时战火飞的时代流传着这样的民:“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是一个洒满烈士的土地,解放后,国家将黄安改名红安,红色记忆永恒!
在红安烈士纪念馆,一句“有形的碑立于天地间,无形的碑立在人民心中”让人肃然起敬!
橙色人文诗情画意
黄冈已将“遗爱湖”精心打造成有诗有景的“东坡主题文化园”。 潘春华 摄
黄州城郊、滚滚长江边,建于西晋年的“东坡赤壁”屹立于此,因岩石赭赤如壁故称“赤壁”,因苏东坡谪居黄州,在此写下了《赤壁赋》等千古名著,谓之“文赤壁”,而位于咸宁境内的赤壁为“武赤壁”。
“千年英雄”苏东坡与黄冈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联系。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自题金山画像》),回顾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处处留下了苏东坡的足迹,苏东坡也成为如今黄冈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似乎空气里都弥漫着苏东坡的气息。
苏东坡在黄州曾工作过四年二个月,艺术上的顶峰也在黄州,他文学上的代表作“一词二赋”、书法上的代表作《寒食帖》都作于黄州。有言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一生坎坷、伤痕累累的诗人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
在黄州谪居期间,苏东坡想归隐又不甘,这时候,“一词二赋”诞生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因此如今在湖北便有了“文武赤壁说”。
苏轼先生谪居黄州期间,每天四件事: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身养性、激情创作,“东坡”便是黄州徐太守在城外东坡划给他耕种的一块“故营地”,“东坡居士”由此而来,他曾有《东坡》诗:“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如今的黄州,耗资20多亿,打造5400多亩水面的“遗爱公园”,成为苏东坡主题文化园,尽显苏东坡诗情文化,享诗、游园乐不归!
绿色产业富裕鄂东
大别山茶叶谷里,山顶云雾,满山茶园,犹如一幅乡村油画。 冯志伟 摄
山顶云雾缭绕,山谷茶树连片,这就是当地有名的“大别山区茶叶谷”。英山县杨柳湾镇有4万多亩茶园,其中1.9万亩连成一片,为湖北最大连片茶谷。这里村村种茶叶,户户有茶师,生产的“大绿茶”95%远销非洲。山坡上、农舍旁,绿茵茵的茶树煞是喜人,自成风景!
该镇党委书记王俊向记者介绍,目前全镇每年产20000斤茶叶,当地种茶有很好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镇里发挥大别山空气优良的优势,鼓励村民种植茶树,实行购销统一,以“七送三高”扶植贫困户种植茶叶,即“送政策、送订单、送技术、送信息、送种子、送农资、送股份”及“土地流转高于市场价格、产品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劳务收入高于市场价格”。目前有4000多贫困户种植茶叶,每亩年增收入3500元。
麻城宋埠镇彭店村立体种植反季节蔬菜是精准扶贫、科技种植的典范。 冯志伟 摄
而地处鄂东的麻城市适种蔬菜,在武汉打工多年的肖明兆2007年来到麻城,成立产业合作社,开发60亩蔬菜,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模式。2012年成立麻城市兆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根椐蔬菜产业的科技化、产业化、无公害化的发展趋势,走出了一条现代蔬菜产业化路子。公司承包彭店村1671亩土地,与1870多名村民签约合作社,以蔬菜产业精准扶贫,带动周边1300户种植蔬菜2600亩。
目前,兆至农业以蔬菜产业精准扶贫的思路,以包生产资料、包技术指导、包回购产品、包保底收入吸引村民种植蔬菜,倾力打造“千亩纯生态、万亩无公害”。实现了当地村民90%种蔬菜、90%村民务工种蔬菜、90%收入来源于蔬菜种养,成为了“鄂东蔬菜第一村”。蔬菜远销武汉、港澳地区。
公司董事长肖明兆信心满满地向记者介绍,兆至农业计划用3年时间,对接50至100个村,成立100个合作社,吸纳5000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基地10000万亩,力争带动10000户贫困户加入到这个产业中来,通过发展大棚蔬菜、露地蔬菜、高山蔬菜,使村民脱贫致富。
记者随他走进温暖的大棚内,棚上豆角、棚下草梅、青椒立体种植,反季节辣椒长势正旺。
白色花海美艳麻城
麻城黄土岗镇用大棚科技种植菊花取得好收成。 潘春华 摄
麻城种花、赏花“花如海”,全县种植的杜鹃花、福北菊、杏花、山茶花、玫瑰花等五种花卉产业己成特色,有言:“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
黄土岗镇是麻城花卉种植面积最多的乡镇,走进镇里新开发的“菊园”,漫山遍野、五彩缤纷、造型各异的菊花尽情绽放。为了发展菊花种植产业,镇里实行统一培训、统一营销,形成“福北菊”等知名品牌,并结合当地菊花产业优势,引导有能力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当中,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三位一体”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麻城市三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黄土岗镇以菊花为主营产业的龙头企业。该公司向贫困户支付土地流转费,吸收贫困户在基地做工。在该公司的辐射带动下,黄土岗镇已有4个农业型企业,18个专业合作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担当精准扶贫市场主体,覆盖1500余家贫困户,帮助4380人脱贫奔小康。
该镇党委书记林晓英带我们走进大棚内,通过科技种植的反季节菊花长势较旺。她介绍,全镇目前种植菊花3万亩,年产值达3亿元,亩平收入3000元。
麻城黄土岗镇“菊园”里,已形成生产、观赏、销售、加工为一体的菊花种植产业链。 何朝华 摄
黄土岗镇把菊花产业作为推进精准扶贫,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的主要措施来抓,在全镇建了一批高标准、上规模的菊花种植基地,有效解决了贫困户想致富没产业的问题,全镇共有5.2万人,贫困户就有2282户,通过种植菊花流转土地121户,平时固定用工100多人,每年临时用工达5万多人次,实现户平增加年收入3000多元。菊花产业已成为该镇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种植菊花投入小、见效快,是脱贫致富的好产业。”该镇洪家河村贫困户黄茂花算了一笔账,今年菊花收入有3000多元,2亩土地流转收入1000元,在菊花种植基地务工收入2000元。
通过种植菊花,黄茂花家即将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黑色羔羊乡村成群
山坡上,板栗树下,麦草绿绿,罗田县三里畈镇创新种养黑山羊产业新模式。 冯志伟 摄
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位于山南的罗田县80%为山地,宜种黑山羊,23岁刘绵秀回乡创办“羊业”,实行“政府、农户、公司、金融、保险”五位一体扶贫政策,带动2600专业户,每年增收3万元。板栗树下种绿草,产业配套解民忧,这是该县精准扶贫的典范。
成立于2007年的这家企业,是湖北省首家以黑山羊科技育种、养殖、饲料加工、屠宰深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农业合作组织。
山上种板栗,树下种麦草,空地建羊舍,在罗田县三里眅镇排荒村56岁的李四化家,记者了解了这家的脱贫过程,全家过去3亩多地,除了种粮食没有其他经济收入,2015年,刘锦秀给他送去10头山羊,并配送一台公种羊,镇里给予贴息货款3万元,支持5000元羊圈建设资金,公司派专人专门指导养殖技术,老李又将屋后荒地开辟种植板栗及麦草,不到一,草地成绿,羊圈成群,己生产羊仔近20头,去年纯收入2万多元,明年有望出栏50头,预计收入10万元。
科技创新种养黑山羊,品质好、产量高。 冯志伟 摄
路子对了,脱贫也就成现实。己是全国人大代表的刘锦秀树立了精准扶贫的目标:带动
大别山区7700多贫困户种养黑山羊,年出栏羊15万只,实现年产值1.2亿元。
邻近的红安县山地多,适宜山地种养黑山羊,来自武汉的红泰公司与乡村合作创立产业合作社,引进种羊、指导技术,包产包销,每年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黑山羊成了大别山区的致富之宝。
黄冈,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大别山下,大别于气候、大别于物产,大别于人文;我想,在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前行路上,这里必将大别于许许多多乡村!
关于作者:冯志伟,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