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  >>  正文
秦川:聚力智造,推动中国经济智胜千里
秦川
2016年12月12日

开局之年看走势。2016年进入收官季,中国经济运行态势如何?日前,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受稳增长政策积累效应释放、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和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下行压力有所缓解,总体表现好于市场预期。估计全年GDP增长6.7%左右,CPI上涨2.0%左右,落在政府确定的目标区间之内。

向前走,不忘回头看。犹记得一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2016年经济工作提出了五大任务,即我们常说的“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一年过去了,这些“家庭作业”完成得怎么样?官方说法显然可信。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今年以来,去产能进度逐步加快,10月末已基本完成钢铁、煤炭去产能年度任务;去库存取得初步成效;去杠杆开始启动,出台了降低企业杠杆率和市场化债转股等政策举措;降成本进展较快,税费、电价、五险一金等有所下调;补短板力度较大,农业农村、水利、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投入明显加大。

在为成绩叫好之际,更应该思考如何让成绩单更亮丽?如何让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以及如何让中国经济增长品质更有保证?在智能制造层面发力,不失为一条捷径。

从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概念的首提,到去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在蓄势以后,已经强劲出发。我们越来越强烈意识到,没有智能制造,就不可能有制造强国;没有智能制造,也不可能适应呼啸而至的新技术革命,经济结构转型就是虚妄之谈,中国经济就很难提质增效。

巧合的是,以“让制造更聪明”为主题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刚在南京落幕。会议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国家《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未来五年中国智能制造明确了发展思路和目标,也指明了推进重点和路径。

从表面上看,推进智能制造,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等等。而本质上,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新技术的运用,是新产品的生产,是新模式的生成,是新业态的呈现。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尤其在当下,我们追求是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而不是又快又好的经济增长。决心摒弃粗放的发展方式,这也是中央提出去产能的一个落点。故此,全力发展智造,就是要解决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也是为了实现迭代与蝶变。正如有学者所称,发展智能制造,就要推动产业从传统粗放向绿色智能转变,从生产制造向服务创造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放眼世界,无论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均在智造方面发力。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开启制造业发展新时代,非智造莫属。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理事长基思·罗认为,“美国正在制造业领域推进一系列的先进工程以及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很多人也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无独有偶,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生产设备与结构技术研究所所长乌尔曼则认为,德国希望通过技术和经济融合占领工程高地。

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起点和发展程度不同,聚力路径也不同,但对智造的认识都很一致,必须抓住机会不掉队更不观望。

具体到我国的发展路径和努力方向,工信部已提出了十项任务,分别是,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从中不难看出,十项任务涵盖了智造发展的各个层面,一旦在这些方面寻求明显突破,智能制造将一马平川,前途无量。

问题是,完成相关任务并不容易。目前政府层面已经出台了纲领性的制度设计,不少企业也意识到智造的美妙前景,但真正愿意发力或者有能力发力的企业有多少?相反,有的企业消费智造这一概念,缺乏实事求是之心。比如,在前不久某个高峰论坛上,有学者直言不讳地称,在智能制造的大热点下,业界存在消费工业4.0,而不是消化工业4.0的奇怪现象。多数不懂工业的人在谈工业4.0,这非常不正常。

一个例证是,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没发布多久,就有企业高调宣称它们是工业4.0企业。这怎么可能呢?根据权威机构评估,德国最好的企业才只到3.5,像博世这样的大型工业和科技企业才只有3.4,中国的科技公司华为被评价只到2.7。如果果真如专家所称,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连数字化工厂都称不上,更称不上是智能化工厂,却故意消费而不是消化智造,抱着搭便车的心态炒作一把,显然就过于功利和浮躁,对自身转型不利,对我国经济转型也没好处。

时值年底,按惯例,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在会议上,我们将看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还能知悉中央如何为经济工作定调。在一揽子勃发生机的政策指引下,中国经济势必迎来更健康的发展坦途。而在这个过程中,咬定智造不放松,与其他宏观政策一道迸发效果,中国经济便能智胜千里。

关于作者:秦川,资深评论员,供职于央视

【责任编辑:管理员】
资深评论员,供职于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