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部偏西南坐落着一座古老的县城——平顶山市叶县,相传成语故事“叶公好龙”中的主人公叶公就受封于此。数日前,笔者在平顶山市采访时了解到,历史上的叶公确为“叶公好龙”中的原型人物,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但并非成语故事“叶公好龙”中所描述的那样虚伪怯懦、名不副实、表里不一。“叶公问政于孔子”一事更为千古佳话。
专家考证认为,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公元前524年沈诸梁受封于叶,因楚国封君皆称公,故称叶公。叶公理政,事事公开,慎刑罚,薄赋税,被民众称颂。公元前489年,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时,专程到叶地拜访叶公。孔子在叶期间,叶公曾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言简意赅地说道“近者悦,远者来”(见《论语·子路》)。
悬挂在平顶山博物院内的壁画描绘“叶公问政”的场景。 史宝银 摄
“‘近者悦,远者来’字面意思是‘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归附’。实际上是儒家政治思想核心‘仁政观’的一种体现,是说为政者要广施仁政,对自己治理下的百姓要关心,要知其冷暖,知其欠丰,知其忧乐,要能使他们衣食富足、安居乐业、心情喜悦,要能使远方的贤士纷纷慕名而来,归附效力于你。”平顶山市博物馆馆长张水木与笔者交谈时如是说道。
相关专家认为,“叶公问政于孔子”一事,不仅是叶公本人政治生涯中的光辉一页,也是儒家学说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更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碰撞的一个典型。“近者悦,远者来”一经提出,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当时,孔子的学生子贡曾与其老师就这个命题作过深入的探讨。司马迁著《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对此作了记述。汉武帝元朔六年诏书则以“近者悦,远者来”为原则要求地方官员用心理政。唐代以后,“近者悦,远者来”更成为许多人推崇备至的一种“执政施政理念”。
细思“近者悦,远者来”的核心意义,越想越觉得这一“为政理念”在当今社会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为,大到一国,小到一县一乡的管理,管理者均应“以人为本”,遵循民为本、民为贵、民为天、执政为民的理念,努力使所管理区域内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愉悦,同时积极引贤纳士……方能真正造福一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话语铿锵有力。实践同样证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是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合法性”,是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秉持得最一贯、践行得最坚决的大原则。
笔者坚信,我们的未来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关于作者:史宝银,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