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世杰  >>  正文
程世杰:东北振兴需要政策但不能只需要政策
程世杰
2017年01月07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年12月19日公布《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提高,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东北地区曾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然而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东北地区却遭遇了困局。经济发展排名垫底,优秀人才大量流失让东北成为舆论的主角。

东北的困局主要是经济困局,在全国经济前景总体向好的背景下,东北的经济却持续萎靡不振。根据最新公布的全国一季度GDP数据显示,东三省经济全线疲软。吉林、黑龙江、辽宁增速均列倒数,有的经济增速甚至跌入负值领域。

尽管中国经济总体平稳向好,但是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作用不可忽视。东北地区得到振兴,对于其本身而言是一次涅槃重生,对于整个中国经济而言,也是一剂增添内生动力的强心剂,成为带动全国的经济增长极。

东北之于全国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对于盘活整个中国经济,增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信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实是,发轫于2003年的东北振兴战略,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但也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应运而生,为的就是不让一个地区掉队,东北曾经输血整个中国,养活了中国大部分的人民。如今,东北的困境则需要倾尽全国之力。

东北也确实需要这样振奋人心的政策,经济是宏观基础,少不了顶层设计的理论支撑,但是绝不能只依靠这些政策。东北的经济并非无药可救,而是在经历一个动荡期,我们只要解决好这个动荡期的过渡问题,东北经济要有一个“疗伤期”,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搞短期行为,不能寄托于几个文件、几条政策、几个项目。

有人将东北的困局归结于政策原因,实则非也,一些东北地级市的领导到南京、杭州等高新区考察时,发现在那里创业的海归中,有不少东北人。“这些政策咱也有啊,为什么不能吸引他们回来?”他们的困惑相信也是大多数东北管理者的困惑。

东北的困局让身处东北的人感到寒意,哲学家黑格尔说过,经济发展的活力在温带。这与人的活动规律有关,也与经济成本有关,同样的产品在南方生产和在东北生产,存在较大的成本差异。

振兴首先是经济振兴,但单从经济角度来抓振兴,这个振兴很难长久。只有尽快遏制住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流失,东北振兴才能持久。东北发展和全国各地的发展一样,有优势也有劣势,区别在于是否发挥了优势避免劣势,这背后最主要因素是人,是人的观念。

振兴东北需要政策倾斜,但希望最终还是落在东北人身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已不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样政策主导的经济单一的社会形态,把振兴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国家给优惠政策,给资金和项目支持,形成政策依赖,结果只能走向反面。

不怕贫穷和落后,就怕没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留住人才更要留住人心,依托政策而又跳出政策,东北才能真正振兴。

【责任编辑:管理员】
媒体评论员、微博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