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  >>  正文
围墙:看《长城》内外
围墙
2017年02月04日

2016年已然过去一个月了,现在看来被骂得比较狠的电影里头是少不了《长城》这部的。有意思的是这种批评意见往往不满足于电影好看与否的直观评价,而是上纲上线——从导演的艺术修养、演员的国际背景、影片的人文主题甚至东西方意识形态等层面,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进而得出《长城》是烂片、某主创江郎才尽、某制片纯粹为了圈钱的结论。

不得不说,这——有点过了。凭心而论,《长城》既没有优秀到如何,但也不至于烂到像过街老鼠。

一部电影的评价标准其实就是好看与否。这个朴实无华的评价标准,不以传媒、影评甚至有关部门的意志为转移,尽管好看与否是见仁见智的个人感受。

电影艺术诞生至今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好莱坞等世界电影工厂,便将这种新式的娱乐艺术手段发挥到极致,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

在古老的东方,自从1896年有一个法国人在上海首次放映了当时堪称魔术一般的“西洋影戏”以来,中国人逐渐接受并喜欢上这种直观、形象、可反复重现的影像艺术。一方面,深厚的中国文化终于找到了一种更为高效有力的传播形式,另一方面作为舶来品的电影也在中国找到了发扬光大的巨大舞台。据南方财富网的统计,2016年,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已经达到457.12亿元人民币,全年公映417部国产片,这还不算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不要忘了,弹丸之地的香港和隔海相望的台湾一度在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正缘于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好莱坞电影工业才会频频向我们伸出橄榄枝,近年来中国的故事元素、人物形象、动作场景也越来越常出现在好莱坞商业大片中。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从《末代皇帝》再到《长城》,这无疑是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的份量日益增大的表现。

中国元素是指被大多数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所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着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这种在国际影坛上的影响力,不再只是局限于成龙的插科打诨和幽默拳脚,而是慢慢过渡到甄子丹的动作设计,再发展到张艺谋的导演理念,参与到了好莱坞电影更深层次的创作,至于中国广袤的票房市场也提高了大片强劲的资金能力。

创作电影,其实也是在创作美的艺术。电影要好看,离不开讲故事。就主题而言,一部长城史就是半部中华史。长城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彰显了中国人包容的胸怀和生生不息的奥秘。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军事斗争的特定产物和防御工程中,几百年战争风云孕育了无数荡气回肠的故事。雄阔的世界视野和精彩的情景再现,让静态的物体灵动起来,呈现出一段鲜活的传说,而饕餮怪兽的故事又充满了寓意和反讽,应该说电影这一故事内核还是极为精彩的,巧妙地提炼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也准确抓住了中外影迷注意力,既是情景再现更是神话传奇。尽量多的民族元素,让世界能更深度地感知中华文明。仅就这一点来说,我觉得一向以视觉审美空间丰富著称的张艺谋,是一个成功的电影人(相比较其之前创作的《山楂树之恋》、《归来》等特定历史条件下扭曲的人性和叙说的故事,《长城》无疑具备更多去意识形态的创作自由和解读空间),其屡获国际电影节奖项的势头,客观上带动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而且其作品占据了一定份额的海外电影市场,成为中国国际电影市场的风向标。

在当今浮躁而又现实的文化环境中,传统道德观念下成长起来的人,很难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下冷漠残酷的竞争倾轧,而电影内容的生产又必须考虑更多不同的新媒体受众的需求,与其坐而待毙,不如改变思维方式,主动出击地迎接挑战!无论成功与否,张艺谋一直在电影创作中求新、求变、求探索并不断尝试跨界突破!我们欣赏着精彩的电影之余,不得不感叹:在负重前行的尘世生活中,或许有许多积极的东西能够回归生命本身。

许多人批判说国民性格最缺乏生存意识。可是从《长城》中,无论从饕餮怪兽身上,还是从守卫部队中,我们都看到了执着坚毅的生存意识,特别是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格特征和追求精神尤为动人。值得一提的是,《长城》中刘德华的戏份尽管不多,但寥寥数笔就把角色牺牲自己的决绝刻画得栩栩如生。

尽管张艺谋电影有诸多不足,也不是人人喜爱,但确实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张艺谋又一次以其独特的视听语言表现手法,向观众展示了他对生命张力的无限赞扬!

【责任编辑:管理员】
南强学子,法律职业。读书有疑,观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