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生  >>  正文
孙瑞生:郭小平,用爱系起红丝带
孙瑞生
2017年02月16日

“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

在2017年2月8日晚8时举行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是这样介绍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的。

这感人的一幕随着央视一套频道的播出传遍了大江南北,郭小平那清癯的面颊上架着一副宽边眼镜的形象也为众多人所熟知。

临汾位于山西省中南部,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现年55岁的郭小平就出生在黄河岸边的临汾市乡宁县。

乡宁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而在黄土高原长大的汉子骨子里天生带有一种倔强的性格,这一点在郭小平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出身贫寒农家的郭小平从小就非常要强,做事也很认真,他由一个农家子弟考上了大学,并且学了中医。在上世纪80年代,家里能出一位医生,那是十分光宗耀祖的事情。而郭小平凭着过硬的医术,不仅是远近闻名的好医生,而且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医院院长。

医院接收病人,医生为病人看病,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有些事情遇上热心人,遇上“爱管闲事”的人,就可能“节外生枝”。

临汾红丝带学校的诞生就是这么偶然。

郭小平给予孩子们父亲般的爱。

2004年,当时在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担任院长的郭小平看到4名住院诊治的艾滋病患儿不能去学校接受文化教育,便专门腾出一间病房,摆上桌椅,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后来,在这里上学的艾滋病患儿越来越多。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郭小平在临汾建立了全国首家专门接收艾滋病患儿的全日制学校——红丝带学校。

学校学员从最初的4名,到16名,人数逐年增加,医院无力承受。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另辟新址。

现在的红丝带学校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东里村,距离市区10多公里,学校占地面积90亩,四周被郁郁葱葱的树林所包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给人以世外桃源般的感觉。

学校有一座二层教学楼,上面有文化教室、音乐教室和老师们的办公室,都很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旁边则是学生宿舍和餐厅。最为显眼的是,教学楼前那面高大的旗杆上悬挂的红艳艳的国旗,迎风招展。学校现有学生33名,文化课老师3名,生活老师4名。

就是在这样一个并不为许多人所知、白日里能听得到附近村庄鸡鸣犬吠、晚上能闻得到田野里泥土芳香的地方,郭小平为来自全国的艾滋病患儿建起了一个充满欢乐和笑声的温暖之家。

郭小平亲自给孩子们上课。

“在红丝带学校就读的孩子虽然身世不同,但都有着不幸的身世和经历,他们多数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毒,现在大多数孩子失去了母亲。”在红丝带学校采访时,郭小平带着几分伤感对记者说。

“其实在孩子们身上,除了病痛的折磨,更为沉重的是在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由于遭受周围人的不理解和歧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他们刚进校门时都很自卑、孤僻,不爱说话,也不合群。”

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医院院长,郭小平感到,他除了医治这些孩子们身体上的病痛,更大的责任应该是抚平他们心灵上的创伤,让他们尽快自信起来,能够和正常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

郭小平和红丝带学校的孩子们玩“老鹰抓小鸡”游戏。

今年9岁的坤坤,在2014年曾经是轰动全国的新闻人物。坤坤的老家在四川西充县,他的艾滋病毒来源于母婴传播,坤坤母亲怀孕3个月时认识坤坤的父亲,坤坤出生8个月后父母便踪影全无。靠着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爷爷拉扯大后,坤坤便成了野孩子,漫山遍野找吃的。饿极了,甚至吃草和垃圾。一次在山上摔下来受伤,被人送进医院检查,才发现他是艾滋病毒携带者。

2014年底,坤坤所在的村子,203名村民用写“联名信”的方式,将携带艾滋病毒的坤坤驱逐出村,甚至唯一的抚养人爷爷也在联名信上签了字。坤坤的命运引发社会的关注。2015年3月,他被送到临汾市红丝带学校。

郭小平对坤坤的身世十分同情,平日里也给坤坤更多的温暖和关爱。由于从小无人管教,坤坤身上有不少坏习惯。刚来学校,他和多数孩子都不能正常相处,郭小平便一点一滴地教育他,也经常在孩子们面前表扬他。时间长了,坤坤逐渐适应了环境,表现也越来越好。

不只是坤坤,12年来,郭小平对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除了忙于医院的日常工作,即使再晚再累,他几乎每天都要到学校看看,孩子们吃得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是否适应?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背景和脾气性格,他都了如指掌;每一个孩子是哪天的生日,他也清楚地记在本子上。在这些孩子们身上,郭小平扮演了一个“父亲”的角色。在教学楼二层的校长办公室,孩子们只要看到门开着,便一拥而入,争着抢着往“父亲”怀里钻,而做“父亲”的,每当这时,便从抽屉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零食,分发给孩子们。有时兴致来临,郭小平会带领孩子们到操场上玩“老鹰抓小鸡”等游戏,喊声、叫声、笑声,铺天盖地,响彻云霄,这是孩子们最放纵、最开心的时候。

做一个孩子的父亲容易,做33个孩子的父亲太难。何况这些孩子不是被家庭遗弃,就是父母早逝,或者在社会上饱受歧视。

从2004年到2016年,12年如一日,郭小平一直坚持做好一件事情,他的劳动和付出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从“感动山西”到“感动中国”,他的事迹也为全中国人所熟知。

然而每当说起这些,郭小平却很不在乎。

“刚开始办学校的时候,觉得自己承担了社会责任,甚至觉得自己挺伟大,现在对孩子们的感情越深,这种想法越淡了,他们就是我的孩子。现在我和孩子之间就是个‘情’字。”郭小平十分平静地说。

而随着红丝带学校在全国的名声越来越大,像坤坤一样慕名来这里求医、就学的艾滋病儿童越来越多。

随着学校事务的增多,为了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孩子们身上,2016年,郭小平干脆辞去了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职务,一心做好红丝带学校的校长。

郭小平和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孙瑞生 摄

“关键是所有来的学生,在校的吃、住、穿、医疗等费用都是免费的,由学校无偿负担。”红丝带学校的老师王健对记者说。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关键时刻,临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给予了很大支持。”

2011年12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经临汾市教育局正式批复成立,被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行列。

“学校挂牌时,市委书记、市长都亲自参加。”王健告诉记者。

“现在学校的第一批学员已经读到高中了,高中是临汾市第三中学设立的红丝带班。”王健说。

事实上,红丝带学校就像一个避风的港湾,接纳的远不只是艾滋病儿童,也包括一些成年的艾滋病患者,他们投奔到学校,郭小平来者不拒,一并“笑纳”。

“现在,红丝带学校的厨师李师傅和儿子都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他们2008年就来到了学校。还有学校的生活老师刘丽萍,也是由患者成为学校的工作人员。他们都是不幸的人,农村医疗条件差,他们不幸因输血感染了艾滋病毒。”王健对记者说。

“这些年,社会进步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艾滋病儿童,也关注临汾红丝带学校,有不少爱心人士对学校进行赞助,包括物资的和资金的,也有许多志愿者主动上门进行服务,其中不乏大腕名星。”

“彭丽媛、濮存昕、章子怡、蒋雯丽、李丹阳等著名艺术家都不只一次来过红丝带学校,李丹阳是学校的荣誉老师,濮存昕是学校的名誉校长。学校的胡泽涛同学和刘丽萍老师还被著名导演顾长卫邀请参加了电影《最爱》和纪录片《在一起》的拍摄,并受邀参加了香港国际电影节。”

说起这些往事,王健话语中充满自豪。

但是所有这些,不管支持也好,鼓励也罢,对于郭小平来讲,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对艾滋病的认识,对艾滋病人的态度。

不管在何时何地,郭小平都向社会公众呼吁:“如果你们身边有艾滋病人,希望大家不要歧视他,要接受他、包容他、关爱他。”

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和孩子们欢度六一儿童节。

在北京参加“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的录制,郭小平穿的是一件十多年前的黄色西装,胸前别着一个用彩色纸做的红丝带。他说:“大家认不认识我无所谓,我只是想通过节目让大家认识我们学校的这群孩子。”

郭小平比节目组要求的时间提前了两天到达北京,因为他想带学生坤坤顺道做个体检。学校放假了,大部分孩子都回家了,尽管有一半的孩子是孤儿,但是他们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其他亲戚。也许平日里这些孩子的家人离孩子们比较疏远,但是过年了,孩子们也要回趟家吃个饺子。然而,学校里依旧有几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坤坤就是其中之一。

“过年这几天最让人操心的就是这几个不能回家的孩子,我们老师会轮流陪他们过年。年后,我最担心的就是今年要参加高考的孩子们!”郭小平说。

红丝带学校共有33个孩子,其中有16个读高三,他们是学校最早的一批孩子,郭小平挺担心孩子们的成绩的。孩子们因为身体的原因上学时断时续,还有很多孩子八九岁才开始上学,基础比较差,他怕孩子们考不上大学,因此,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高三孩子们的备考上,还外聘老师为孩子们补课。此外,他还担心孩子们考上了大学却不能正常上学,这样对孩子们的打击更大。

节目现场,当敬一丹采访郭小平时,他也谈到了自己的担忧:“上大学将是这些孩子们生活的转折点,希望社会能少些歧视,宽容地对待他们,艾滋病并不可怕。”

提及临汾红丝带学校,郭小平不只一次对大家讲:“希望这所学校早日关闭,到那个时候,世界上所有的艾滋病人就不会受到歧视,就能够正常地生活。”

故事是那么感人,而语言又如此朴实。

用爱系起红丝带。郭小平一路走来,从容面对。

作者:孙瑞生,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