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峰  >>  正文
毛峰:辅仁讲稿:中国戏剧研究之五 戏剧与国运之紧密关系
毛峰
2017年03月06日

子曰:“诗可以兴、观、群、怨”,文明因强大的精神力量(儒家诗教、礼教等)而兴旺发达,《毛诗大序》所谓“移风易俗”也,戏剧乐舞之阳刚奋发,足以振拔国魂;萎靡柔丽之戏剧乐舞,则歪邪人心、助国运凋敝。

1,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汉末动荡和魏晋南北朝的五胡乱华造成汉乐南迁、胡乐深入,隋重建大一统,命有司整理清乐(汉乐)和西凉、高丽等胡乐,称“九部乐”;唐初增入北齐、北周等“燕乐”,更细分“燕乐”为坐部伎(堂上演奏的雅乐)和立部伎(堂下表演的散乐),有剧情的歌舞戏,又称鼓架部,《兰陵王》即名剧,流布东瀛。

隋炀帝、唐玄宗精通音乐却贻误国运:公元610年,突厥王染干朝贺,杨广调集全国百戏进京,洛阳戏场绵延八里,艺人三万余人,规模惊人;李隆基立梨园教坊,亲自作曲、编导,胡乐舞极盛,安禄山体重360斤,以胡旋舞献殷勤;渔阳叛乱起,霓裳羽衣曲、绿腰舞顷刻破碎,唐太宗“天可汗”、尊儒兴教、四十税一的伟大文明事业,毁于一旦;中国近古之积弱不振,由此注定!

2,科白、弦管弄参军:汉唐时代中国戏剧鞭挞时弊的伟大道义精神

科是动作、表情,白是对话、说辞,戏剧生员称“作科”即苦练舞台动作。从两汉到唐宋,中国戏剧家以科白、弦管、乐舞,嘲讽权贵、鞭挞时弊,展现了伟大道义精神。

东汉和帝刘肇(89-105年在位)认为馆陶令石耽偶犯贪污,免罪当差,宴会时命优伶戏弄着白衣的石耽,以儆戒百官。石耽后来戴罪立功,再任参军,时人谓之“弄参军”。

参军戏是与歌舞戏并立的重要戏剧类型,一般两人表演,一人扮演痴呆愚笨的参军(捧哏),一个扮演机灵嘲谑的苍鹘(逗哏),两人默契配合、针砭时弊,成为深受欢迎的曲艺形式——相声国粹的前身;参军戏后与歌舞戏结合,促使中国戏剧成熟为科、白、弦管、歌舞、杂技齐全的伟大艺术形态。秉承儒家“为民请命”的伟大道义精神,中国优伶在《旱魃》等戏中,毅然嘲谑玄宗朝宰相宋璟苛政滥捕,致使“冤狱过多,监牢人们为患,大旱之年的鬼魅——魃,都被挤出来了!”有优伶成辅端因演出针砭时弊的《旱税》被投入监狱,命丧官府。

茶圣陆羽(733-804)为名伶,著诙谐文字数千言以及有关“参军戏”的理论专著《谑谈》三篇,人称“陆参军”。

汉唐时代戏剧之盛况,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管理员】
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国际文化传播学、中国国学传播、西方哲学艺术等人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