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峰  >>  正文
毛峰:辅仁讲稿:中国戏剧研究之六 汉唐戏剧道义精神的遗响
毛峰
2017年03月10日

杂剧之名始于唐,北宋杂剧渐次分为五个行当:1,正生,主演兼戏班班主,称“末泥”;2,装旦,男扮女装的旦角,称“引戏”;3,参军,大花脸,称“副净”;4,苍鹘,丑角,称“副末”;5,装孤,扮演天子、高官,为戏剧冲突的裁判或和事佬。

1,亡国危机中的北宋杂剧:优伶艺人怒斥昏君、奸相误国

北宋亡于相权分割(钱穆《国史大纲》)格局下中枢党争,尤以王安石变法失当、君臣之昏聩,注定了近古中国之积弱不振。

杂剧在亡国危机中焕发道德义愤:

徽宗(1101-1125在位)任命王安石党巨奸蔡京为相,其弟蔡卞入阁为高官,因娶王安石女儿为妻,尊其丈配祀孔子,封王安石为舒王,企图将王安石配位孟子之上,引起公愤。杂剧优伶毅然表演“文庙让席”,剧中王安石假意谦让,以王爵高踞孟子、颜回之上,孔子(文宣王)不安,恭请安石上座,安石假意不肯,一旁子路扯出公冶长:“你怎麽不出来救你老丈人(孔子),你看人家女婿(王安石女婿蔡卞)多厉害!”

满座哄堂,民心义愤可知!

2,汉唐道义精神,在南宋杂剧中的回声

北宋亡国,汉文化南渡,杂剧艺术继续发展,完整的剧情所寄寓的深刻嘲讽,科白、歌舞、杂技的紧密结合,使华夏人文光彩绵延,照耀着、温暖着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中国南方生活。

南宋人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了当时演出的280多个剧目,多用中原“大曲”演唱故事,剧情完整;另有许多滑稽小段,不标曲风,用以讽喻时弊、嘲谑世情;另有标明“爨”的开场歌舞表演(称“艳”段),譬如《天下太平爨》、《风花雪月爨》、《木兰花爨》等,寄寓着中国百姓对光复祖国的殷切寄托与深深渴望。

南宋初年,高宗赵构和奸相秦桧阻挠岳飞抗金、迎回二圣(徽钦二帝),一次,在秦桧庆祝高宗赏赐的太师爵位、万两金银绢匹和豪华住宅的“乔迁宴会”上,南宋优伶表演时副净故意脱落头巾、露出后脑束发的二鐶,副末丑角问:“后脑什么鐶?”“二胜(圣)鐶!”
副末敲其头:“你只管坐太师椅、领绢银,早把二圣鐶(还)忘脑后了!”

秦桧将全剧团投入监狱,副末为此惨死狱中!

戏剧之一句道白,竟引来杀身之祸!

【责任编辑:管理员】
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国际文化传播学、中国国学传播、西方哲学艺术等人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