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  正文
杨军:贵州“较少民族”的期盼
杨军
2017年04月01日


羌王胡政勇  杨军摄

少数民族文化面临流失的威胁

20年前,胡政勇继承父亲之位成为贵州省江口县漆树坪的新羌王,漆树坪是贵州省唯一的一个羌族聚居村寨。
今年47岁的胡政勇,住在江口县桃映镇,在位的这20年,他明显体会到了“羌王”的不同意义。胡政勇说,“以前,在我们这个‘大家族’里所有的事都是我父亲说了算,但是现在,我的主要职责就是在有重要节日的时候,把大家召集回来。”
大多数年轻人都离开了这座羌族山寨,留下的是一些老年人、妇女,和不愿意离开、仍然在坚守村寨的少部分中年人。
胡政勇最担心的是,随着愿意留在羌寨里的人的减少,有一日这根维系“大家族”团结的纽带会消失。
胡政勇已在铜仁市开了三家餐馆,他说:“现在想把族人全都召集在一起实在是太难了。对于一些村民来说,花一天的时间赶回来还不如他们在外面赚一天的钱。
据胡政勇介绍,羌族人是非常信奉祖先,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符号,但随着大量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乐意保护、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人已越来越少。
贵州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村寨, 5万人及以下的世居少数民族有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和羌族等8个,贵州省将这些少数民族统称为“人口数量较少民族”。
 

位于铜仁梵净山深处的贵州省唯一的羌族村寨 杨军摄

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共有65个,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自治州凯里市、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麻江县,黔南自治州荔波县、独山县、平塘县,黔西南自治州望谟县和铜仁市江口县等10个县(市),总人口10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2.8万余人。
据贵州省民宗委介绍,这些人口数量较少民族不仅生活环境十分艰苦,还面临着现代社会发展的冲击。
凯里市民宗局副局长张玉光表示,语言是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若不尽快让他们脱贫致富,这些人口数量较少民族的语言很有可能会日渐消逝。
据张玉光介绍,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普及,凯里市60岁以下的仫佬族人大都不会说本族语言了。
张玉光说:“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如果几乎没有人会说本族语言,那么我们也无法保护了。”张玉光认为,政府应当采取更多的措施来保护这些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如他们的传统节日和民族服饰等。
他说,“政府应该多鼓励少数民族说自己的语言,甚至可以把他们的语言列入公务员考试当中。” 

提高生活水平是文化能否传承的根本

羌族现有人口约31万人,是中国56个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少的民族之一。
羌族的主要聚居地在四川,贵州的羌族人口仅1600人。由于生活在山区,缺乏平坦的耕地,他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胡政勇说:“我非常理解村民们为什么选择外出打工,因为待在村子里他们也做不了什么。”
四年前,漆树坪非常贫困。人均年收入仅1000元,很多村民都选择进城务工。不仅如此,当时的交通也极为不便,2003年修通了一条泥路,直到去年才铺上了柏油路。
胡政勇说:“以前,我们村的男青年娶媳妇都很困难。”
虽然外出务工的人能给住在漆树坪的家人提供生活保障,但这些常年在外的族人也面临着传统文化流失甚至是民族特征丢失的威胁。
胡政勇谈到,大部分从村子里出去的年轻人都是在城市里做油漆工和装修工,只有小部分人是自己做生意。

 

拥有七百余年历史的复兴村仫佬古寨   杨军摄

居住在贵州河谷地带的仫佬族,同样非常敬重祖先,然而这里的年轻人也都常年在外。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贵州省仫佬族现有人口约21600人。
贵州麻江县复兴村的金元秀今年31岁,有两个孩子,是为数不多的仫佬族常住居民之一。
十年前,金元秀说着流利的普通话,外出打工了六个月。由于长期同父母、孩子分离,她不得不辞工回家。她说:“在外地,我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我的父母和孩子,他们会不会生病,有没有人照顾他们?”
回到家乡后,金元秀开始琢磨怎么更好的创业,并尝试用仫佬族的祖传配方生产灰拨豆腐去售卖。
灰拨豆腐是复兴村仫佬族人珍爱的特色小吃,其特色是将豆腐制好后,用野生桐子壳或酥麻秸秆烧成灰,包裹在豆腐块上面,食用时口感细嫩、豆香浓郁。
在政府的扶持下,金元秀生产的灰拨豆腐名气越来越大,现如今,不仅县城的超市里摆上她的产品,很多外地客人还慕名要求她邮寄。在她的带动下,复兴村的很多村民也由此脱贫致富。
 

制作仫佬族特色食品---灰拔豆腐  杨军摄

胡政勇表示,吸引年轻人返乡的关键是发展旅游业。为了吸引游客,去年,漆树坪除了铺设柏油路,还修建了展馆和画廊来展示羌族文化和手工艺品。
他希望有旅游相关企业能看到羌寨发展的潜力,投资旅游,这样不仅能增加就业机会,也能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还能带动更多的村民回到家乡。
据了解,2016年底,贵州省政府印发了《贵州省扶持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整体脱贫实施方案》,旨在切实加强对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的政策扶持,实现整体脱贫。并计划到2019年末,65个贫困村基本实现全面小康。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贵州正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加大产业扶持,同时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就业技能培训。
不仅如此,贵州还提出将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有文化室或农家书屋,有民族文化活动场,有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和健身设施,满足贫困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承保护优秀民族特色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化。

关于作者:杨军,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