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这句互联网创业名言,被很多创业者奉为金科玉律。由此我们看到的是,很多创业者拼命向往风口里扎——获得融资太容易了,一不小心就能成为独角兽,由此名利双收。在共享经济风口兴起后,共享打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纷纷上马,如今又出现共享充电宝。
没错,就是那种能给智能移动终端充电,售价不过数十元的充电宝。一件并不起眼的东东,如今却想要借助共享经济风口趁势而起。看似美好的构思,却不一定真的成功。归根到底,风口不是那么好蹭的,充电宝还真上不了台面。
资本市场“饥渴” 共享充电宝创业企业泛滥
近段时间,共享充电宝创业企业绝对是“油光满面”,因为它们终于获得预想中的疯狂融资。来电科技宣布获得SIG、红点中国领投,九合创投、飞毛腿董事长跟投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街电宣布获得亿元级别的A轮融资,由IDG资本、欣旺达领投;小电科技获得腾讯、金沙江创投、知名天使投资人王刚领投数千万元天使投资;魔宝电源、Hi电也都在4月初宣布了融资消息。集中在4月份的共享充电宝融资狂潮中,超过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
这一波突如其来的融资狂潮,其实就是目前互联网融资的一个缩影。虽然资本寒冬尚未退去,但其实只是它们在等待着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大部分投资机构其实非常“饥渴”,一旦出现能够与风口沾边的创业项目,就迫不及待地杀入其中。短时间内发生在共享充电宝身上的融资热,就是投资机构唯恐落后于人的表现。
总的来看,这股热潮与此前的投资模式并没有显著不同。还是同样的套路:创业者拼命与风口挂钩,在短时间展示自己的潜力,然后拿着融资来的钱快速在各大城市复制,进而以烧钱补贴或者免费的形势开拓市场,最终在打败对手后试图以规模化盈利。
上不了台面共享充电宝不具备可持续性
从创业企业和投资机构的角度看,共享充电宝几乎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充电宝的使用场景覆盖极广,商场、火车站、飞机场、电影院、酒吧、饭店、公园等人流量较多的地方,都是高频使用充电宝的场景。而且充电宝成本较低,大批量采购之下不过数十元。而每小时租金则为一元,只需一个月左右,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收回成本,接下来就是纯盈利。
此外,共享充电宝企业真得是非常精明,押金一般为100元。要知道,目前市场中的充电宝不过数十元左右。即使用户将充电宝弄丢,扣除分摊的硬件、运营、营销、人力等成本,企业也几乎不会有损失。而且海量押金的沉淀,也能成为企业的流动资金的收入来源。想必共享单车看到这里要哭了,其押金往往为199元或299元,跟数百元乃至上千元的成本相比完全不成正比,一旦单车丢失,就是一笔亏损。
看似很好的商业设想,却真的不一定能够实现。从使用人群看,最依赖充电宝的重度手机发烧友往往会自身携带。毕竟充电宝价格不贵,完全能够承担得起。而且现在配备大容量电池及快充技术的智能手机越来越多,甚至已经下沉至千元机,对充电宝的实际需求越来越低——这就让共享充电宝非常尴尬。
而从共享充电宝的使用体验上来看,也不尽如人意。目前,共享充电宝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可租借带走的,但是需要归还至指定地点,导致实用性不足。另一种是必须在固定位置充电,也就是说必须在原地等待,非常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对于充电宝有需求的,往往是为了应急,谁会借走充电数小时后再找地方归还?谁会站在固定位置充电数小时?
共享充电宝只是小众需求风口不是那么好站上去的
当然,对于部分针对性群体或者特殊情况下,共享充电宝还是能够解决痛点需求的。其既然能够迅速发展并获得天价融资,也证明了其存在合理性。但是这个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只是面对的小众需求而已。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在技术、服务、人性化体验等多个层面苦下功夫。并不是把充电宝在多个地方摆放并租出去,就万事大吉。
风口自然是极好的,几乎不用创业者自己绞尽脑汁去进行技术研发,也不用去进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只要照搬风口上的成功范例,就有可能扶摇直上九万里。但其实突出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风口都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共享充电宝的出现就是目前创业者浮躁心理的集中体现。或许,只有在受挫后,市场才能从风口的光环中脱身。(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khxx-wk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