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吕梁山南端的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隔黄河与陕西省延长县相望。这里地处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土地贫瘠,人烟稀少。全县不足7万人口,散落在9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而距离大宁县城35公里的徐家垛乡乐堂村坐落在黄河岸边,是大宁县众多贫困村中的一个,全村100多户、500多口人,一部分人依然住着土窑洞,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
“一条川、两面垣;沟连山、水入黄,十年九旱。”这是当地人对徐家垛乡的形象描绘。
“有驴不买木岩村,有女不嫁乐堂村。”当地自古以来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由于村子里条件太差、生活太苦,大多数年轻人因为受不了贫困,耐不住寂寞,纷纷外出打工,有些为了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搬到县城去居住。但同样是“80后”的贺星龙是个另类。2000年,从运城卫校毕业的他,毅然回到村里做了一名乡村医生。
贺星龙在村头给村民看病。
对于他的选择,许多村民不理解,包括一些亲戚朋友。
“这孩子,是脑子不够用,还是在外面混不开?”村民们议论纷纷。
然而面对人们的猜疑贺星龙毫不理会,他打定主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事实上,1999年从运城卫校毕业,成绩优秀的贺星龙,既有同学邀他一同在县城开办诊所,也有太原的一家医药公司聘请他做销售代表。同时,在大宁县医院实习期间,由于他刻苦好学,深得医院领导和大夫们的赏识,实习结束后可以留在医院工作。
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选择,想想将来体面的生活,贺星龙也曾经心动过。
然而当年去运城卫校上学时,因为家里拿不出3000元学费,乡亲们你三十我五十为他凑钱的情景一时浮现在脑海。
“孩子考上了,咱们一起供他上学。”当时乡亲们的一席话让贺星龙热泪盈眶。
“星龙,咱们村里穷,有个灾灾病病找不到大夫,学好了一定要回来。”临行前,村里的长辈挨个拉着他的手嘱咐。
他也想起了自己的爷爷。
贺星龙12岁那年,爷爷因重感冒高烧不退,最后送到县医院也未能挽回生命。
“爷爷是被耽搁了,如果那时村里有个医生,爷爷不会那么早就离去。”贺星龙不无遗憾地说。
“娃呀,好好念书,将来一定要学医。”爷爷临终前用微弱的声音对他说。
从大宁县城到乐堂村,35公里路程,要行驶一个多小时。“由于交通不便,老百姓有点小病都是硬扛着。”贺星龙说。
“我回村里绝不是冲动,离开家乡时就打定主意要学医,学成后一定要回来。”说这话时,因长年风吹日晒而显得皮肤黝黑的贺星龙闪烁着坚毅的目光。
2000年春,在大宁县人民医院实习结束的贺星龙回到了村里,他要兑现自己的诺言,做一名乡村医生。
可理想和现实往往隔着一道鸿沟,要行医看病,可他连最起码的乡村医生资格证、听诊器、血压计都没有,怎么行医?
家里的现状,只能维持全家人的生存,更谈不上办诊所,贺星龙一脸茫然。
了解儿子秉性的父亲,只好把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的一孔土窑洞腾出来,又把卖玉米的400元钱拿出来。不够,他父亲又把家里仅有的两只绵羊也卖了,一共凑齐了960元。就这样,贺星龙在县卫生局考了一个乡村医生资格证,购置了几件必要的医疗器械和一些常用药,一个简易的诊所就这样筹建起来了。
诊所开张了,但上门看病的村民却不多。
“一个年轻娃娃,一点经验都没有,能看得了病吗?”
老百姓对他的医术充满怀疑。
就连他的父亲对他也不放心。贺星龙每次出诊,父亲总是不放心地安顿一番:“你能给人家看好病吗?如果不行就让人家去乡镇医院或县医院,别把人家给耽搁了。”
为了让大家接受自己,贺星龙干脆贴钱给村民看病,先给家里人和亲戚们看,给他们治好后,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前来找他看病的人逐渐多了起来,附近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乐堂村有一个能看病的医生。
在最开始的两年里,由于没有交通工具,贺星龙到山里出诊时,肩挑一副担子徒步翻沟越梁,爬山涉水。
贺星龙骑着摩托车出诊。
之后,为了缩短路上的时间,贺星龙的父亲从邻村买了一辆旧自行车让他骑着出诊。但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自行车出行不便。2003年,贺星龙一咬牙,从信用社贷了4000多元买了一辆摩托车,这下出诊就方便多了,只要周围村里病人一打电话,贺星龙第一时间就骑着摩托车赶到患者家中。
对于乡亲们,即使再远的路,他也从来不收出诊费,并做到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不管寒冬酷暑,不论刮风下雨,不分白天黑夜。
“电话就是病情,时间就是生命。”贺星龙常常这样说。
为此他每天电话不断,白天吃不上一口热饭,晚上睡不了一个囫囵觉。
2013年腊月的一个早晨,下了整夜的大雪还在继续,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诊所的宁静——索堤村村民贺润平两岁的孙子发高烧,出现抽搐。
简单问询了小孩的症状后,贺星龙背上药包准备出门,妻子陈翠萍把他拦下,“雪下得这么大,路上不安全,等雪停了再去吧。”
“孩子生命危在旦夕,哪敢耽误!”
贺星龙说完,骑上摩托车冲进了大雪中。
去索堤村一路下坡,积雪的弯曲山路更加陡滑。一个拐弯处,摩托车不小心侧滑,贺星龙连人带车翻进路边的排水沟里,他的脚和膝盖都碰破了,血把袜子也染红了,脚也肿了,看完病回到家里,贺星龙自己包扎了一下,继续出诊。
贺星龙骑摩托车摔伤后村民为他包扎。
第二天,贺星龙又给邻村的张立俊老人去看病,因雪厚加上脚伤,不能骑摩托,贺星龙就用扁担挑着药箱,步行抄近道出诊。结果由于雪天路滑,贺星龙连人带药从半山坡滚到沟底,这下他的右脚彻底不能动了。
但他硬是忍着巨痛,拄着木棍,一瘸一拐挪到老人家中。
老人的病得到了及时治疗,贺星龙的脚却肿得不能动弹。他想去县城医院看看,但由于大雪封山,车辆不通,无奈,他只好忍着,直到两星期后去县医院拍了片子,诊断为右足内踝关节骨折。
妻子的埋怨、脚踝的疼痛没有让贺星龙的脚步停下。
距乐堂村20多里的徐家垛村85岁的贺德明老人,患有严重的前列腺增生症,插排尿管才能正常排便。贺德明的两个儿子先后去世,老人只要一发病,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只要一个电话,贺星龙都会及时赶到,这样坚持了整整11年。
贺星龙给老大娘打针。
从2000年到2017年,贺星龙十七年如一日,翻山越岭,穿梭于周边28个村庄,累计出诊17万人次,行程40多万公里,骑坏了6辆摩托车,背坏了12个药包。
村子里,只要听到“突突突”的摩托车声音,村民们就知道是贺星龙来了。于是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摩托医生”。
17年来,贺星龙保障着4600多名乡亲的身体健康,建立了乐堂村500多份健康档案,对每一位村民的身体状况他都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有没有烟酒嗜好……
17年来,贺星龙累计免收出诊费35万元。凡是给村民看病,用了药的只收一点成本费;有些看了病当下没有钱的,他也不在乎,什么时候给都行;对于一些家庭确实困难的,他就干脆免费不要了。
“这些年,赊账、死账少说也有5万多元。”贺星龙说。
17年来,贺星龙还主动承担起村里13户困难五保户的医疗护理,累计为他们补贴药费达4万多元。而他的收入仅靠每年4800元的工资。对此,贺星龙说:“既然选择了当乡村医生,就不能考虑挣钱发大财,只要把乡亲们的病看好了,就证明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这些年,乐堂村和周边的村民,只要说起贺星龙,无不交口称赞:“星龙这娃,人实在,能吃苦,心眼好!”
从2004年开始,贺星龙给乡镇医院1028名儿童接种疫苗,并负责200多名儿童营养包的发放。
对于村里的13户五保户,贺星龙不但医药费全免,过年时还给他们送米送面,给每人买一件新衣服,大年初一还时常把他们叫到家里吃顿饭。
“六一”儿童节,贺星龙给割麦小学的特困生送去辅导书、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
贺星龙挑着药箱在雪地里艰难步行出诊。
行医多年,他从不在患者家吃饭,不想给乡亲们添麻烦。他没时间做饭,常常以方便面充饥。
贺星龙的妻子陈翠萍说,冬天是患者发病的高发期,有时一天要接好几十个病人的电话,由于村民居住比较分散,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有时他在最西边的村子,最东边的患者打来电话,中间相距好几十里,骑摩托得跑上一个多小时。有的时候他刚从一个很远的村子看病回来,有人打电话,他便立刻又返回去。
“这些年,乡亲们健康意识增强了,即使有个头疼脑热,也要打电话咨询。”贺星龙微笑着说。
由于常年骑摩托车,贺星龙患了比较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每天背30多斤的药包,使他脊柱侧弯;饮食不规律,6年前他检查出慢性糜烂性胃炎。
2009年,借着孩子上学的机会,妻子陈翠萍打听到她卫校的同学在县城开诊所一年能赚3万多,就瞒着贺星龙托朋友在县城租了间门面房,想让贺星龙也到县城开诊所,一家人团聚。
禁不住妻子的劝说,贺星龙有些动摇。
可村里人听说星龙要走了,一下子炸开了窝。每天出诊,贺星龙都能接到好多挽留他的电话。到了晚上,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打回来电话恳求:
“星龙,千万不能走,你走了,留在村里的老人和孩子怎么办?”
等到开学那天,索堤村的郝芳花老人带了二十几颗笨鸡蛋,专门跑到贺星龙家,紧紧攥着他的手说:“星龙,你可不能走了,你走了,我就活不成了。”
听了老人的话,贺星龙一股热泪夺眶而出,就在那一瞬间,他决定不走了。他说:“我走了,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对不起曾今帮助过我的乡亲们,更对不起乡亲们对我的这份真情和信任。”
吕梁山高,挡不住贺星龙为村民出诊看病的脚步;黄河水长,比不上贺星龙和乡亲们的感情绵长。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贺星龙多年奔波的崎岖山路如今变成了水泥路,比他年龄小的年轻小伙子一拨又一拨走出了大山,只有38岁的贺星龙依然骑着那辆泛旧的摩托车,在大山中留下“突突突”的马达声。乡亲们只要听到摩托车的声音,心里便踏实了许多,在他们心中,贺星龙就是他们健康的守护者。
2016年7月,贺星龙在太原工人文化宫参加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颁奖典礼。
2016年7月份,贺星龙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他用5000元奖金购买了三台扬谷机、一台发电机、一台打农药设备,自己还贴了800元,免费提供给各村的乡亲们使用。
贺星龙以满腔热情服务乡亲,他的感人事迹传遍了黄河岸边,传遍了三晋大地,也传到了首都北京,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获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光是2017年,他就荣获2016“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全国卫生系统“平凡英雄”、“中国网事感动2016十大人物”等称号,3月份还登上了国家卫计委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典礼现场,获得全国“十大最美医生”称号。
贺星龙成了村里的“名人”,经常有记者前往采访。
村里又有了这样的传言:“星龙出了名,恐怕要被调走了,咱以后看病怎么办?”
贺星龙听说后,便给乡亲们解释:“我不会离开村里,还会继续给大家看病。”
在北京参加完颁奖典礼,贺星龙没有多停留一分钟,便又踏上返程的路。
“不是村民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村民。”
多年来,在贺星龙的心里,乡亲们就是他最大的牵挂。
关于作者:孙瑞生,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