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  >>  正文
杨飞:“中国智造”暖风劲吹 “制造强国”更有底气
杨飞
2017年04月24日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更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事实上,神州飞天创造“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中国深度”,高铁奔腾缔造“中国广度”,大望远镜拓宽“中国深度”,经历三十余年的阶段式发展,中国也已经成为了世界工业制造体系完整的国家,中国产品越来越风靡世界。从2010年开始中国就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以制造业为基石的经济也随之蓬勃发展。

人类因互联网而更紧密,世界因互联网而更精彩。由于上一代机械自动化的工业经济势头渐弱,以及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再加上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不断融合,都催生了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而先进制造业位于制造业价值链的最高端,其具有技术先进、知识密集、附加值大、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等特征,既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着力促进传统产业与3D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紧密结合。随着“互联网+”行动不断推进,智能制造也越来越被赋予中国工业经济“弯道超车”重任。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

就现实而言,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正处于转型阶段,传统制造业的优势正逐渐降低,水、电、土地等生产资料成本上升,促使着中国制造业必须升级。另一方面,“互联网+”行动推进迅速,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使得智能制造水平也在持续提升。从服装鞋帽、电子设备的“制造”,到机器人、信息技术、生物芯片的“智造”,信息技术与创新正在加速与中国经济各领域的跨界融合,拉动着经济发展爬坡过坎。

近年来,随着“宽带中国”战略不断推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也是明显提速。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颁布以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成效初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工业互联网相关应用快速推广。工信部资料就显示,我国对透明显示技术、锂离子电池、超导材料等多个领域前沿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上,“中国制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靠重大创新去赢得先机。近年来,诸如神舟飞船、天河计算机、北斗导航等等,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产品附加值和话语权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在前沿领域创新持续加快,一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推动着“中国制造”一步步走向“中国智造”。

“中国智造”暖风劲吹,制造强国更有底气。比如深圳的无人机、株洲的“动力谷”、武汉的“光谷”等等,尽皆凸显着“中国智造”发展的靓丽成绩。可以说,随着劳动力质量明显提升、资本能力显著扩大、生产技术能力普遍增强,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生物芯片、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制造”成果正在加速走向海外。工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34.3%。

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当然,在肯定成绩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就是中国的规模发展指标领先,但质量效率指标却相对滞后。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实现制造业发展,要建设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就应提升创新能力,提高质量和效率,完善体制机制,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责任编辑:管理员】
西安工业大学教师,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