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4日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主席倡议的“一带一路”,被赞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新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实践”。此非虚言,从习主席在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可找到丰盛的数据,以及强有力的支撑。
自习主席2013年秋天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这4年,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试想,如此之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提议,并积极参与进来,不正是对该理念的认可吗?
“一带一路”建设之所以倍受认可,正在于锁定了“三同”和“五通”。三同即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而五通则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正因为利益相关、命运相同,才需要共同承担责任,通过“五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尤其是当今之世并不太平,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世界各国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挑战,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失为一条值得期待的路径。
之所以把“一带一路”建设称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样板间”,不仅在于该倡议契合雄阔的时代背景,更在于倡议国中国具有高屋建瓴的视野和美美与共的襟怀。习近平主席一再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这是面向世界的承诺,更是言出必行的大国担当。据统计,这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还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以及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如此以身作则,如此富有担当,在大国中实不多见。
中国这样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当然,一花独放不是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结合自身国情,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论坛终会结束,但主题不会随之远去,国际合作的努力不会弱化,实现共赢发展的决心更不会消隐。如果说当前的“一带一路”建设,只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样板间”,那么假以时日,这个“样板间”将变成具有范本价值的高楼大厦,具有更丰富的现实意义,造福于数十亿地球人。
“积力所举无不胜,众智所为无不成。”我们坚信,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我们更有责任携起手来,一起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家园就会越来越宜居。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编辑部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