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互联网)
“人工智能将会彻底改变企业的竞争和增长方式,这将成为一种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全新生产要素。”埃森哲首席技术和创新官保罗.多尔蒂(Paul Daugherty)如是说。根据埃森哲的一份研究报告数据来看,在对2035年16个行业做的分析中,AI将大幅度提高教育行业的盈利状况,且趋于16行业之首,增加84%。而84%的增量,主要是因为个性化学习和引入AI以后的自动化教学流程,可以极大地改变教育行业的师资成本结构。
这似乎预示着,AI将会是教育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人们喜欢用“XX+”这个说法,例如,“互联网+”就是指各行各业都和互联网拉上关系,试图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引起业务上爆发,但是无论你+的是什么,坐实原有的行业才是本质。所以在这波AI+教育的浪潮中,笔者比较关注一类新型的教育公司,他们应用了教育技术,把自己变得更加教育新型化,也就是“AI+教育”公司。
例如,“英语流利说”,能够判断学员的英语口语表达是否流畅、准确;“乂学教育”用自适应学习技术,通过判断孩子上课有没有听懂,掌握的程度如何;“好未来”的教学系统可以辅助老师进行实体教学的研究等等。没有人参与的战局一定不是好战局,如此多的公司都开始尝试“教育+AI”,想必是看到了背后巨大的金矿。可是看到归看到,最终怎么用AI赚到钱?盈利才是硬道理。
笔者认为,以场景、数据为前提的“AI+教育”模式也许是赋能教育行业的方式之一。
我们设想一下未来教师的场景:进入教室人脸识别打卡签到,课前有套简单的系统帮助孩子做课前练习,判断预习功课的掌握情况。课堂里有一套AI系统实时在线反馈孩子是否听懂了、上课专不专心,课后还可以根据学习情况推送自适应的作业,同一个班上,每一个孩子收到的作业都不一样。每堂课、每个学期上完以后,生成每个孩子的学习报告,哪些知识点比较强、有哪些知识点需要补,针对薄弱的知识点还需要做哪些巩固练习,甚至需要做哪些自学或者在网上看视频...这样的智慧课堂,难道不吸引家长买单吗?
而这一切的可贵之处在于,整个过程并没有很大的改变孩子之前的学习习惯,AI技术是低调地隐藏在各个场景背后,是基于知识去寻找真实的需求,然后再用技术和这个行业的数据,形成的人工智能模型,提出解决方案,去解决真实的问题。
以上所设想的场景,是基于传统教育行业里的教师多年来的教育经验,又收集了大量实际教学中的数据,借助人工智能实现的功能。所有的“AI+教育”,离不开的还是教育本身,技术是为了满足业务需求而存在的工具,除了技术之外,教育的场景、领域知识和教育系统中产生的数据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在AI和教育的结合过程中,很多应用都是从教育行业内部产生的。
正如本月24日,人工智能先行者大会暨黑马大赛人工智能分赛上,好未来CTO黄琰在演讲里提到的那样,AI赋能教育行业,在于把AI技术应用于当前的传统教育场景内,更好的解决问题。有三类事情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第一类,效果工具。以典型的个性化学习为例,通过AI技术,让系统更了解学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第二类,效率工具。它的本质是机器和AI可以更多地代替老师,把他们从很多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第三类,量化工具。很多传统的教育教学效果、上课过程评估,都是典型的主观评定,而量化工具,可以精准地评估孩子听懂了70分还是95分。这个过程一旦量化、数字化表达以后,就会积累下来,催生大量新的产品创新和产品优化。
我们可以看到,一年前,很多教育公司没有CTO这个角色,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公司,开始有意识地敢花钱、花精力和时间,把技术高手请到自己的公司来担任技术要职。这样的好处就是,从整体趋势来讲,整个行业的技术基础能力会越来越强,教育公司对技术的投入越来越大,教育产品和技术的迭代速度也会越来越快。笔者认为,如果找准了方向,AI是可以帮助教育行业实实在在的提高盈利,而不是仅仅烧钱和鼓吹泡沫的一件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