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  >>  正文
秦川:感受中国“晴天修屋顶”的经济远见
秦川
2017年10月18日

“下一个扎克伯格很可能在中国出现”,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如是称。尽管只是预测,但足以让人欣喜。中国人对拉加德并不陌生,去年9月30日,在IMF总部,正是拉加德宣布人民币正式成为IMF特别提款权(SDR)的组成货币,“中国经济融入世界货币和金融体系的重要一步”。

说到拉加德不能不提她的那句名言:“天气好时,正是修屋顶的好时机,别等雨来了再修。”这话用在经济领域再精辟不过。中国经济之所以被全球长期看好,之所以展现强大的发展势头,之所以蕴含无穷后劲,善于在“晴天修屋顶”是重要原因。

不说远的,仅以这几年为例。众所周知,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应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该“干什么”,正式拉开了新一轮经济改革的大幕。此后,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三去一降一补”。一声令下,举国响应,成效显著——权威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低,煤炭去产能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依法取缔“地条钢”基本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广为人知的还有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一理念的提出,同样举世瞩目。当前,该理念正在引领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其背景是党中央高屋建瓴,通过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以及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之后所进行的战略安排。应该看到,提出新发展理念,不仅是为了实现“十三五”相关目标的权宜之计,而是对长期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的深层次标注。

从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新发展理念,以及一直强调的“不再简单以GDP增长论英雄”,这些无疑都是宏大的战略决策,但是我们能明确感受到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是“晴天修屋顶”,而不是雨来了才修;是主动为之,而不是被动应对。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例证是,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较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7.2%。2013-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平均每年增量44413亿元(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让世界赞叹。

退一万步说,即便我们不主动调整,不未雨绸缪,不作经济变革,我国经济仍能维持相当一段时间的中高速增长。但是,领导层的远见在于,最善于未雨绸缪。

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宏观经济增速均维持在6.9%,据预测三季度增速同样好看。正是基于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再次上调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为6.8%和6.5%,这是IMF年内第四次上调对中国经济的乐观预期。

拉加德说:“当今中国在世界上的领导能力意味着责任和关心,我相信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不是恭维之词。2013-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

这一耀眼成就,连不少外媒也心悦诚服。日前,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刊文称,一个富裕的中国对于全世界意义重大,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过去五年全球GDP将少增三分之一。文章也对中国未来极为看好,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道路将对全球市场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并非只是大而已,中国经济的开放、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国民日益增长的财富令中国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与世界其他地区相融合。

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更会清醒地自我认知,我国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这就需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倚重消费拉动。此外,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也需要一一化解。但是,我们敢于直面问题,更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握制高点和主动权。今日的中国越来越有发展自信,也越来越掌握发展主动权,更从容地调整,更有魄力地推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不仅造福于本国人民,也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责任编辑:管理员】
资深评论员,供职于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