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磊  >>  正文
张胜磊:中国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气推动经济全球化
张胜磊
2017年10月19日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令世界叹服”、“中国持续改革开放对全球经济稳定繁荣至关重要”、“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充分实现了国际化” 、“中国改革开放在过去五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预计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加强,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动力。”......这些来自西方政要、学界、媒体和民间的感叹,折射出五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国、第一大贸易国,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大的“利益相关者”。中国的发展就是世界的机遇,必将给世界带来巨大正能量。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也面临下行压力。但在过去五年,中国经济不仅稳中求进,成绩显著,还进中求好,进中求优。据报道,2012年至2016年期间,世界GDP年平均增速下降至3.3%,而中国GDP年均增速保持在7.2%,远高于同期世界增速,也高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增速。除此之外,通货膨胀率稳定在2.0%的低水平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10%,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超过1300万人,占世界新增就业1/3左右,全国总人口就业率保持在56.0%以上,是世界人口就业率最高的国家,也是世界市场主体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国家。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五年,我们依然有足够的底气看好中国经济。

这种底气源于全面深化改革。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经历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因素增加,单边主义倾向逆流而动。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甚至还面临倒退风险。

中国经济虽然稳中有进,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凸显出来。中国正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五年来,中国提出了1500多项改革举措,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局面,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稳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经济持续发展新动能不断积聚。长期关注中国发展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在面对媒体时也发出了“全球贸易体系由于中国的深度融入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感慨。这家世界经济权威机构今年已经四次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

这种底气源于新方位新理念。经济增速从两位数高速增长逐步回落,传统的低成本、低价格竞争优势逐渐削弱,中国经济到底怎么了?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站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为经济新方位标定了前行航向。通过创新发展,激活发展动力,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协调发展,改善区域失衡,紧密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关联在一起同步发展;通过绿色低碳发展,和谐人与自然,改善环境质量;通过开放发展,经略内外联动,让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过共享发展,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这种底气源于对外开放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当前,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发展面临瓶颈,世界经济面临碎片化、分割化的风险。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演变,旧有的全球经济治理秩序导致的发展不平衡、不平等现象越发突出。而中国始终倡议,各国应恪守不采取新的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巩固多边贸易体制,共同构建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充分释放全球经济发展潜力。

五年来,中国全方位开放拓展新空间,积极营造宽松有序的投资环境,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让中国市场更加透明、更加规范。不管是二十国集团峰会还是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都始终为全球治理贡献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各国提供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的全新思路和选择。同时,中国大力倡导的“一带一路”得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了3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各国实现合作共赢搭建起新的平台,也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造了新机遇,是中国为世界发展提供的公共产品。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走过砥砺奋进的五年,中国经济一路攻坚克难、奋力跃升,成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和火车头。大量事实雄辩地证明,有坚强的掌舵人,有无畏的勇气,有高超的智慧,13亿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中国经济的巨轮定能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未来的中国发展,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更有能力。

(作者系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 张胜磊)

【责任编辑:管理员】
国际关系博士,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