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检查每一块“潜在”陨石
作为国内唯一的女“陨石猎人”,杨可欣从2012年开始搜寻陨石,目前共计发现超过400公斤的陨石。2017年1月,她回到贵阳,开了一家陨石科普馆,售卖陨石制品的同时宣传神秘的陨石文化。
2012年,大学毕业的杨可欣进入一家煤矿设备销售企业,并被派驻新疆哈密工作。由于远离家乡和朋友,每当闲暇时她都会和身边的同事一起到戈壁滩捡石头。
“戈壁滩上有很多漂亮的石头,像戈壁玉啊、泥石啊都很漂亮,而且每找到一颗漂亮的石头都特有成就感,渐渐地我就喜欢上这种捡到石头的感觉。”杨可欣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微信群讨论石头时,一个好友突然晒出一张黑乎乎的石头,这引起了杨可欣的兴趣,并邀请这位好友见面,亲眼查看这块奇特的石头。
当听说这是一块陨石,并且要经过千难万险才能抵达地球,而且还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时,杨可欣被陨石深深地迷住,并开始查阅资料,了解关于陨石的一切。
“每一颗陨石都带着不同的宇宙密码,这正是吸引我的所在。”杨可欣说,不同的陨石携带了不同的信息,比如火星陨石就能反映火星上有没有水;有的陨石则在坠落后,携带上了地球深处的矿物样本,由此可以研究地球的秘密。
每次发现都要定位坐标
杨可欣表示,因为差点发生意外,她至今仍然记得2012年第一次到罗布泊寻找陨石的经历。“我们第一次开了两辆车,只带了极少的随身物品。但没想到的是罗布泊没有手机信号,由于没准备对讲机,我们无法和身边的人交流。我也自顾埋头寻找陨石,没有发现远离大部队,危险也随之而来。”
“天快黑时,同伴们准备往回赶,而两辆车的同伴都以为我在另一辆车上,根本没有意识到我还没上车。当我发现车绝尘而去时,我拼命地大喊:等等我!等等我! 但是没有任何回应。”在沙漠里面,因为没有坐标,是很难定位一个人的准确位置的,说到当时的情形,杨可欣的眼里泛着泪珠,当年的经历让她刻骨铭心。
四周一片安静,看着徐徐落下的夕阳,杨可欣觉得自己可能就此葬身大漠,想到自己的生命将就此终结,一种对死亡的恐惧在心头萦绕。幸运的是,队友在碰头时发现她没有上车而及时回头。
当看到朋友的那一刻,这位坚强的女孩紧紧地抱着同伴,泣不成声。杨可欣说,“经过一个小时的漫长煎熬后,我发现远处有车灯朝我驶来,看到车灯的一刹那,我觉得自己获得了重生。”
经历了危险,让杨可欣明白了许多道理,积累了许多经验。“我们回来就赶紧购买了通信设备、GPS定位等,再到野外寻找石头时,我们都会带上,这样就可以保持联系,同时定好坐标,以免发生意外。”
随着外出寻找次数的增加,杨可欣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她仅凭肉眼就能基本判断陨石的真伪。
最让杨可欣感到自豪的是2014年在新疆阿拉塔格山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颗陨石,重达30多公斤。“那天走了很多路,都没有收获,突然,我发现前面有一块黑乎乎的大石头,直觉告诉我这应该是块陨石,但是同伴说这片陨石带已经被很多人搜寻过,这么大的石头早就没有了。”杨可欣坚信自己的判断,并把这块石头带回去请专家鉴定。事实证明她是正确的,如今这块陨石已经成为她的镇店之宝。
杨可欣在实验室对陨石进行检测
“这块石头不仅大,还有明显的冲击熔融特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它是两个不同地方的星体物质发生碰撞并融合在一起,最终穿过大气层落在地球上的。从表面的氧化程度看,这块陨石已经落在那里超过100年。”杨可欣说起自己的发现时一脸得意,她觉得陨石在外太空漂浮了那么长时间后,最终落在地球被自己发现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陨石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杨可欣回贵阳开了一家陨石科普馆和陨石制品销售店,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陨石文化,爱上搜寻陨石带来的那种快乐。
“我准备今年组织一次科普游,让普通人参与搜寻陨石,这样既科普陨石文化,又能体验,相信会有很多人喜欢。”杨可欣说。
关于作者:杨军,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