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兰  >>  正文
吕玉兰:我教老外学汉语之——你是哪国人?
吕玉兰
2018年01月10日

外国人走到中国大街上,如果是面貌比较具有异国情调,难免会被问国籍,即使那些长得比较“亲华”的学生,也往往由于他们的洋腔洋调显著不同于咱们祖国各地的南腔北调,也很快就被追问:你是哪国人?

说到学汉语的外国人的构成,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是一些东欧和亚非拉的学生来华修习汉语。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我和同事们朋友们开始接触到以前非常鲜见的南美洲的秘鲁人,智利人, 苏里南人,非洲的埃及人,加纳人,大洋洲的汤加人也不远万里前来求学了。根据2017年底刚刚召开的全球孔院大会的数据,目前已有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以及1113个孔子课堂。可以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就拿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吧,最近的班里还有个来自“圣文森和格林纳丁”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的学生,我虽然一向自觉自己地理知识不错,但是对这个国家却完全闻所未闻,学生说了几遍我都没反应过来。所以这个学生只好下课后自己查了词典告诉我,当时感觉十分抱歉。后来赶紧上网查了一下,原来这个加勒比海的岛国,全国仅有十万人,如今也开始有人学习汉语了,所谓“桃李满天下”,也许说的就是我们这些人?

如果你是一位资深的对外汉语教师,对“你是哪国人?”其实会有更多的观察和体会。可以说,凭着这些年来总结出的经验,基本上看看学生的外貌,观察一下他们的行为做派,听一听他们的汉语“口音”,再看看他们的名字,有时甚至只听他们说几句他们的母语,即使完全没听懂对方在说什么,对这个学生的国籍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首先,看外貌和打扮。外貌主要从肤色,发色,个头去判断,但我描写外貌的水平有限,虽说第六感很强,常常一看就能判断出大概是哪里人,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暂略去不表。单说打扮方面,目前学习汉语人数较多的韩国人的特点是,流行文化高于一切,所以只看一个年轻人的装扮,几乎就能判断出来他是不是韩国人,以及现在韩国流行什么。二十年前刚参加工作时,几乎是整班都是韩国人,女生居多,一色的短发和黑嘴唇(的唇膏)。不知何时,又变成一色的大肥腿裤子。前几年,男生又一色的大锅盖头发,要挡住眼睛的那种,他们几乎属于一旦流行,全无例外的那种。东南亚国家的学生,别看是热带国家来的,大冬天就属他们不怕冷,常常穿着羽绒服里边只穿个短袖衫,下边还赤脚穿个拖鞋走在大街上,因为人家不习惯穿那么一层又一层的,觉得像个大粽子。又如美国学生,天热时人人一身短裤和T恤,往往T恤是那种写着自己大学名字的文化衫,往好里说是随性,往差里说就是邋遢了。但是他们非常看重自己的这种穿衣规则,那就是:上课就是尽量休闲!

从行为做派上来说,日本人、韩国人见到老师都彬彬有礼,早些年老师们经常在校园里被日韩学生鞠躬伺候,虽说是尊师礼节,但一般的中国老师都不太习惯这种近似九十度的鞠躬。不过这些年日韩的年轻人也可能是入乡随俗,也可能在本国也已经不再这么隆重,感觉给老师们鞠躬的学生已经比较少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而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经常是热情似火,边说边手舞足蹈地比划。曾经有一次,一个意大利学生做口头报告,我觉得他手势太多,让大家眼花,于是下课后跟他聊了聊,他却表示:不比划意大利人说不了话!

阿拉伯人就更好判断,服装上有特点不说。见面礼也别开生面。比如两个阿拉伯男人一见面,就会抱着亲起来,左边一口,右边一口,忘记几次了,好像左边再一口,虽则听起来啧啧有声,但感觉经常都是虚演,亲的都是空气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然,以上所说,只是个人经验,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刻板印象问题,也不是百猜百中,要是您根据这些判断错对方的国籍了,我个人概不负责哈。

你是哪国人?有时候还很不太好回答,特别是那种具有双重国籍的人。一个学生的爸爸是法国人,妈妈是比利时人,自己说自己也是法国人也是比利时人。同学开他的玩笑:咦,要是法国和比利时打起来了,你站哪边?他本人倒也干脆:“他们要是打起来,我谁都不帮啊。你别笑,即使是别的国家打法国,我也不帮。要是世界上每个人都拒绝参加任何战争,那战争就打不起来了是不是?”这还真是世界和平新思路啊!

对于那些学了多年汉语的学生来说,他们不少人心里都怀有一个“中国人情结”。今年夏天,有个英国学生第一次去中国夏令营,他在伦敦对我说:“老师,我要回中国”。我说:你不是中国人,你得说‘我要去中国’,不能用‘回’。结果人家老大不高兴地说:有一天我可能说“我也有一套房子在中国”!他还微信我了一屏幕的“我爱中国我爱中国我爱中国我爱中国我爱中国”,我一看,这得鼓励啊,于是我赶紧回答他:我很高兴你爱中国,我很高兴你爱中国,我很高兴你爱中国!

还有一些学生,去过中国以后,就对中国念念不忘,一直想找各种机会再去中国。并且学会了中国人的一些日常习惯,最近我教的这个班里有六个学生都是从中国刚回来的,其中有两个人现在天天抱着个热水杯。但是在这里的英国大学校园,热水却是要付钱的,我于是问他们,你们就喝免费自来水呗,英国人不是都喝自来水吗?我到英国都习惯喝凉水了!

结果两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是中国人。”然后都抱紧了他们的热水杯!

【责任编辑:管理员】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二十余年。目前外派在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舞蹈与表演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