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森  >>  正文
杨应森:金华看山<br/>——“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浙江行(二)
杨应森
2018年05月18日

杭州多水,金华多山。
       “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金华的山千姿百态。东北大盘山、会稽山,西北龙门山,南属仙霞岭,东阳江、武义江、兰溪江穿山而过。

(图为金华市区新貌一角。摄影:洪兵)
       随着“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媒体浙江行探访团走进金华,与采访杭州不同,我更关注的是山。
金华境内,千米以下的低山比比皆是,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
       为追求经济发展,金华也曾有过毁林开发的教训。陪同我们探访的金华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吕朝锋处长说,“这些教训,让我们领会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意义,明白了‘绿水青山’其实就是‘金山银山’。
       2008年,“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浦江县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了山乡千家万户护山造林的积极性,随后又启动了林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农户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引进了社会资本,引导农民把林地承包权转化为长期股权,建立起“林地变股权、林农当股东、收益有分红”的林地经营全新机制。
       杭坪镇程家村的村民联合组成林地股份合作社,与浙江留家坪生态林业公司合作开发香榧,种植香榧5200多亩,成为浙江规模最大的人工香榧基地。仅仅几年,这个昔日的贫困山村变成了美丽山村,香榧让村民们走上了富裕之路。

(图为美丽乡村前吴乡一角。摄影:洪兵)
       2015年,浦江县开始将林业种植大户升级为家庭林场,返乡创业的石俊伟创办的云榧谷家庭林场就是首批省级示范性家庭林场之一。
       杭坪镇石宅村以前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经商,是个典型的“空心村”。村里留下的老人妇女无力护山,2009年的一场大火,更是将这里的一片山烧成荒山。在外经商的石俊伟与父亲、弟弟商量后,出资150万元取得了1500亩林地50年的经营权,云榧谷林场成为浦江县首家省级示范性家庭林场。
       云榧谷林场种植香榧、药材,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和生态食品。通过提供劳动岗位、支付土地租金等方式,石俊伟的家庭林场让一批农村剩余劳力就近就业,每年为附近的村民增加了近50万元的收入。2016年1月份,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成为全国首家成功上市的家庭林场。

(图为风景如画的山林。摄影:洪兵)
       目前,浦江县已经组建林地股份专业合作社27家,参股农户近4000户,农民年增收入超过2000余万元。
       金华的森林覆盖率虽然已经位居全国前列,但金华人却以更高要求,着力打造“彩色森林”,让青山为绿增美。
       所谓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在以绿色为基色上,运用叶、花、果的红、黄、橙、紫等多色彩,营造观赏景观效果。
       春叶红的香樟、檫木,秋叶红的枫香、乌桕、野漆树,秋叶黄的银杏、金钱松;春花淡黄的苦槠、石栎,金黄的鹅掌楸、檫木和粉白的樱花、合欢,春花红的紫荆、山茶,冬花红的茶梅;夏果红的红楠,秋果红的红豆杉、冬青,四季红叶的南天竹、红花檵木、红叶石楠等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图为“彩色森林”一角。摄影:洪兵)
       围村林、景观林、经济林、特色林,让金华的山增美,林果、苗圃、旅游让金华的山里人增收。近5年,金华林业总产值达663亿元,同比增长12.7%;
       “森林小镇”、“森林人家”、“森林古道”、“森林景区”在2017年接待1260万人次的游客,森林旅游总收入近53亿元。
2016年,金华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这里已成为白鹭觅食栖息的好地方。摄影:洪兵)
       山幽鸟鸣。
       金华(下辖)兰溪市游埠镇有一座野狐山,春季,上万只白鹭飞来这片山林,晨起觅食,傍晚归巢,空中成群白鹭遮天蔽日,甚为壮观。兰溪市林业局的同志说,栖息于这片山林的有小白鹭、中白鹭、牛背鹭、灰鹭、苍鹭和黄嘴白鹭等10多种白鹭。
       与白鹭作伴的,是46岁的刁家自然村村民邵伟荣。
       2008年,邵伟荣不顾家人的反对,与村集体签了山林30年的承租合同。他补种枯死的树木,扩大山上的植物,同时精心呵护着白鹭。为了方便来这里的游客的摄影爱好者,邵伟荣投资开办了小农庄,修起游步道,搭起观鸟台。

(图为摄影爱好者在观鸟台捕抓镜头。摄影:洪兵)
       现在,野狐山已经成为浙江最大的白鹭栖息地;邵伟荣的小农庄在去年的白鹭季,就接待了7000多名各地的游客。
       金华野生动植物种类多达2000余种,仅陆生野生动物就有404种、鸟类281种,金华为此兴建了亚洲规模最大的野生动物标本馆。
山水相连。
       另一位陪同我们探访的兰溪市治水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吴胜忠告诉我,护山、护鸟、护水,金华人对生态的保护意识已经越来越强、越来越自觉。以前,村妇洗衣都在河塘边,给水环境造成了污染。2017年5月,兰溪市黄店镇黄店村建起了第一座生态洗衣房。

(黄店村都心生态洗衣房。摄影:杨应森)
       在上包村,我走进洗衣房,只见大门上方高悬着村书记包立成写的“浣衣坊”三个大字的牌匾,门两边还张贴着:“不染琴池水,仍闻衣杵声”的门联,洗衣房内设有洗衣槽、水龙头、搓衣板、分类垃圾桶等,对洗涤废水统一处理,亭廊还能遮阳避雨,成为山村的一道风景。
       随后,包立成又领我们到另一建在村道旁的洗衣亭,看着这清撤的山水,我情不自禁地走上前亲身体验一方。这位大妈告诉我,“这比以前蹲在池塘边洗衣舒服多了,还能蔽日挡雨。”

(图为作者现场体验手洗衣服乐趣。摄影:莫丽德尔·阿哈特)
       吴胜忠告诉我,去年6月,浙江在全省推广黄店村的生态洗衣房模式。2017年,兰溪已完成了50座洗衣房的建设,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覆盖3个村。
       站在浦阳江畔,眺望着远处叠嶂的峰峦,我想,守住了这片绿水青山,金华人就有了金山银山、就有了自己的美丽家园。

(图为美丽的山村栈道。摄影:洪兵)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网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