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行业由稚嫩走向成熟,必然要在大方向上面对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在行业内深挖,二是不断向外围扩张。就像电商行业原本只是纯粹的交易中介形态,现在既不断深挖垂直电商新模式,又继续拓展新业务试图玩转跨界。归根结底,不考虑变革只会让自身的发展呈现疲软态势。而对于日渐成熟的共享打车行业来说,也面对着同样的问题。
比如以Uber、滴滴、Lyft等为代表的共享打车企业,既在向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拓展,又在深挖出行本身的潜力。而近日Uber宣布小费打赏功能上线一年后,全球Uber司机累计获得超过了6亿美元的小费。别看只是一个简单的举措,但成功是具有指向性质的,共享打车行业或将由此发生变革。
1年6亿美元,小费功能可不“小”
在去年6月份之前,Uber的态度很坚决,始终坚持不在应用中增加小费打赏功能。从Uber的立场来看,它认为司机只是独立合同工而不是自己的员工。因此,司机不仅不能享受到带薪休假及假期等众多福利,还必须自己承担汽车维护等成本。但随着司机工资的下降,Uber和司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毕竟司机认为,小费能够填补工资下降的“漏洞”。
在经过多方权衡后,Uber终于在应用中开放了小费打赏功能。这意味着,Uber的司机也终于得到了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去年6月,Uber宣布允许司机通过应用收取小费,并最终在7月底将这一功能推广至整个美国。
而小费打赏功能上线后的成功是显著的,仅在去8月Uber司机就获得了超过5000万美元。六个月后,2亿美元的小费就流入到司机的口袋中。一年以后,在这个数字达到了6亿美元!这一功能的成功,无疑证明着Uber对司机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当然,其也属于Uber作出广泛努力的一部分,旨在改善与司机存在争议的关系。或许Uber是这样想的,反正不用自己掏钱就能让司机“乐开怀”,何乐而不为呢?
小费功能早已有之,Uber通过优化将其做成大生意
事实上,Uber并不是最早推出小费打赏功能的共享打车企业。早在2012年,Lyft就推出了这一功能。而在今年4月份,Lyft宣布达成小费打赏功能的里程碑——已帮助司机多赚了5亿美元。但Lyft花费6年左右时间达成的里程碑,却被Uber用一年的时间超越。不得不说,Lyft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当然,Lyft的体量比Uber小是不争的事实。但更关键的是,Uber不断针对小费打赏功能进行优化。比如Uber基于乘坐的预设提示量、中途旅行加入小费提醒选项等,让人们更加乐于给司机掏小费。Uber产品经理Dhruv Tyagi在一篇博客中就透露,自从在今年5月引入中途评价和旅行小贴士功能后,乘客的打赏增加了30%!
看来,任何一个深挖出来的功能其实都有着巨大潜力。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将其潜力释放出来,而这与产品运营理念、对消费者行为的深度洞察等有着直接关系。Uber显然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将小费打赏做成了一项大生意。
引发行业变革?小费或成下一个突破口
就国内共享出行领域来看,滴滴此前早就开放了打赏功能。而滴滴的初衷很简单,既是为了让司机赚得更多,也是想激励司机去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但是不像美国等国家小费很常见,国人付小费的意识很淡薄。也因此,导致滴滴的打赏功能并没有受到重视。其更像是一个鸡肋,上不了大台面。
但Uber对打赏功能的优化和所取得的效果,或许能让滴滴看到全新的可能。如果滴滴能够根据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小费打赏功能进行优化,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现在滴滴司机赚得越来越少了,小费打赏功能或许能够成为下一个突破口,让滴滴变得更加强大。
话说回来,人们是不在乎滴滴有着多么远大抱负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似乎还很遥远,人们现阶段只是希望滴滴能够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如果连最基本的服务都做不好,滴滴又何谈未来呢?(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