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  正文
杨军:生态环保云让贵阳绿意盎然
杨军
2018年07月30日

2004年,贵阳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图为贵阳市白云区南湖公园 曾令强 摄 

贵州是长江、珠江“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

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的贵阳市,构筑生态屏障是生态文明之路的重要任务。

贵阳市有中国避暑之都的美誉,2004年,贵阳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夏季最热时的平均气温在23℃。在今年四月举行的“第十五届(2018)中外避暑旅游目的地排名”发布会上,贵阳市名列2018全球避暑名城排行榜第九位。

这一切,离不开贵阳用半个多世纪种植出的一座童话般的“森林之城”。到2017年年底,贵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8.66%,两条环城林带的森林面积更是超过242.7万千亩,用绿色把城市紧紧环抱。

打开一份关于贵阳市近年来清明节发生森林火情的报告,你就会发现,从2017年的88起到2018年的7起,该市的森林火情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而接警数量却增加了8000个以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数据的“一增一减”,正是贵阳林业信息化织密织牢防护网成效卓著的最好证明。

从2009年起,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开始筹建贵阳市林业信息化建设。如今贵阳市林业部工作人员,可登录贵阳市林业业务综合管理平台APP,记录、对比、查看包括营造林信息管理、生物多样性、古树名木、执法巡查等历年来的多项数据。

“视频监控点的监控范围为3至5公里,平均一个监控点能覆盖约20平方公里。视频监控精确度可以准确到火点,精确到米。”贵阳市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吴正星说,视频监控信息将会在第一时间传输到贵阳市森林防火监控指挥综合管理平台,算上网络延时,不会超过10秒。

“建设森林防火监控指挥平台,对于我们森林防火工作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基于大数据,人力物力配置更加优化,森林防火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吴正星说。

贵阳市民在南明河畔的青山景观公园排练合唱曲目 杨军 摄

截至2017年年底,贵阳市实现了空天地一体化下的,1个市级指挥中心、11个县级指挥中心以及47个林火远程监控视频前端点。共覆盖贵阳市一、二环林带重要管辖区域58.22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10.78%。贵阳市共投入1224.8万元,监控预警平台。

据贵阳市森林资源管理站工程师李涛介绍,贵阳市林业业务综合管理平台APP还简化了他和同事的森林资源野外调查工作。他说:“以前我们必须要带上GPS、罗盘仪和一大堆图纸上山去核实造林情况,现场在纸上勾绘小班、记录小班信息,回来又要在电脑上用Arcgis软件照着图纸重新勾绘一次小班并填写小班信息,从而导致重复劳动和工作效率低。”

“应用移动终端APP软件后,在外业工作中只需要带上安装APP软件的平板电脑,回到办公室只需要将外业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平台导入电脑即可。”李涛补充道。

近一半的城市森林覆盖率,一方面,意味着城市“天然绿肺”对城市污染、噪音、粉尘、热岛效应的问题的减缓;另一方面,也意味大量技术、资金、人力资源会投入到在森林资源调查、林权林业、森林防火等林业管理中。

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数据处负责人王剑锋表示,2017年贵阳市整合包括林业信息化建设在内的生态信息化建设成果,启动贵阳市生态云平台项目(一期)建设,现已开始进行二期建设,该项目将助力贵阳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上,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赵德明表示:“到2020年,贵阳市的森林覆盖率将提升到60%,建成区覆盖率将提升到47%。”

关于作者:杨军,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站长